APP下载

丁二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市场展望

2017-10-21徐忠诚田阳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

徐忠诚 田阳

摘 要:丁二烯在石油化工原材料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国内外丁二烯生产技术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国内当前丁二烯产能产能进行了预测,希望能给同行与借鉴。

关键词:丁二烯;生产技术;供需关系;远景展望

丁二烯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主要用于合成聚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等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1 丁二烯生产技术及其进展

1.1 乙腈法

乙腈法(ACN法)以日本JRS公司工艺为代表,其技术的特点是:沸点低,萃取、汽提操作温度低,易防止丁二烯自聚;汽提可在高压下操作,省去了丁二烯气体压缩机,减少了投资;粘度低,塔板效率高,实际塔板数少;微弱毒性,在操作条件下对碳钢腐蚀性小;分别与正丁烷、丁二烯二聚物等形成共沸物,致使溶剂精制过程较为复杂,操作费用高;蒸汽压高,随尾气排出的溶剂损失大;用于回收溶剂的水洗塔较多,相对流程长。

1.2 二甲基甲酰胺法

二甲基甲酰胺(DMF)法以日本瑞翁(Zeon)公司开发的工艺为代表。其技术特点是:对原料C4的适应性强,生产能力大,成本低,工艺成熟,安全性好,节能效果较好,产品、副产品回收率高达97%;循环溶剂量较小,溶剂消耗量低;无水DMF可与任何比例的C4馏分互溶,因而避免了萃取塔中的分层现象;DMF与任何C4馏分都不会形成共沸物,有利于烃和溶剂的分离;但由于其沸点较高,易引起双烯烃和炔烃的聚合;DMF在水分存在下会分解生成甲酸和二甲胺,因而有一定的腐蚀性。

1.3 N-甲基吡咯烷酮法

N-甲基吡咯烷酮(NMP)法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成功。其技术特点是:溶剂性能优良,毒性低,可生物降解,腐蚀性低;原料范围较广,可得到高质量的丁二烯,产品纯度可达99.7%~99.9%;C4炔烃无需加氢处理,流程简单,投资低,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NMP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溶解能力,沸点高,蒸汽压低,因而运转中溶剂损失小;它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极好,即使发生微量水解,其产物也无腐蚀性,因此装置可全部采用普通碳钢;为了降低其沸点,增加选择性,降低操作温度,防止聚合物生成,利于溶剂回收,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亚硝酸钠作阻聚剂。

1.4 丁二烯抽提联合工艺

美国UOP和德国BASF公司共同开发出丁二烯抽提联合工艺,即选择加氢与一段萃取精馏组合技术,即将UOP的炔烃选择加氢工艺(KLP工艺)与BASF公司的丁二烯抽提蒸馏工艺结合在一起,先将C4馏分中的炔烃选择加氢,然后采用抽提蒸馏技术从丁烷和丁烯中回收1,3-丁二烯。在加氢工序中,原料C4馏分与一定计量的氢气混合,进入装有KLP-60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并采用足够高的压力使反应混合物保持液相。随后KLP反应器流出物进入蒸馏塔中进行汽化,并作为抽提工序的原料,同时移除工艺过程中形成的少量重质馏分。在丁二烯抽提工序中,从蒸发器顶部出来的蒸汽进入主洗涤塔,并用NMP进行抽提蒸馏。塔底富含丁二烯的物流进入精馏塔,然后再进入最后一个蒸馏塔,可产出纯度大于99.6%的1,3-丁二烯。

2 我国丁二烯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2.1 生产现状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丁二烯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43.9万t/a,同比增长23.24%,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其中中石化的生产能力为144.8万t/a(含合资企业),占总生产能力的59.37%;中石油的生产能力为67.6万t/a,占总生产能力的27.72%;中海油的生产能力为15.5万t/a,占总生产能力的6.35%;其他地方企业的生产能力为16.0万t/a,占总生产能力的6.56%。

2.2 供需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合成橡胶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丁二烯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2005—2010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3.12%,相应产品的自给率也由2009年的85.39%提高到2010年的94.58%。

2.3 需求预测

在今后几年,由于我国仍将有福建湄州湾氯碱工业公司的10.0万t/a丁苯橡胶项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二四五厂的10.0万t/a溶聚丁苯橡胶(SSBR)生产裝置、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的20.0万t/a乳聚丁苯橡胶(ESBR)项目、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拟建设的10.0万t/aSSBR装置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加上在其他方面的需求量,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生产能力将出现生产过剩,装置产能已经过剩,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3 结束語

我国合成橡胶主要品种丁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的生产能力虽然也大幅度增长,但是不能完全消化丁二烯产量的增长,国内丁二烯产能将出现过剩。因此,有关企业应该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逐步完成现有装置的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物耗。此外,还应积极扩大出口,增加丁二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将其转化为丙烯,或用于生产己二腈等化工产品,以开拓其消费领域、增加消费量,确保我国丁二烯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军,马东升,任建梅,吴晓辉,王玉东等.综述丁二烯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应用,2012,12(16):20-25.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
刍议现代木质门窗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我国色织产业现状与产品开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