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
2017-10-21王妍
王妍
[摘 要]2016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应当说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并且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相关领域也因此在发生悄然变化,例如制造业的去库存,金融业的去杠杆以及各类重工业的去产能都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实际上是极为丰富的,其不仅包含了我们所熟知的“三去”也包括了对于我国目前企业而言最为现实的人才供给侧改革,在过去了数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显著問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企业得到有效地人才供给从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我国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是极多的,但是在毕业后能够真正被录用到企业以及自己进行创业的却少之又少,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方面疏于教育从而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办法真正地胜任与其专业相关的各类职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从高校的创业教育路径入手深刻贯彻人才供给侧改革已经变为了一个刻不容缓地重要命题。对人才观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人才;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人才的数量也是众多的,每年各大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如果这些大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并能够顺利就业和创业的话,那么我国的经济无疑会又一次极大的腾飞,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极为残酷的,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就业率虽然都是呈上升趋势但是真正从事其相关专业或者是自己创业的大学生人数却是极为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许多大学生发现在自己去应聘理想岗位时都会有这相关履职经验的要求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则会被直接拒之门外。面对这样的情况人才供给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高校作为最大的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在人才供给侧改革当中扮演着急危重红药的角色,而对于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则是高校目前必须要进行的事情。如何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通过怎样的途徑来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的教育则成为了一个较为关键的话题。在我国经济形势以及社会形式因为供给侧改革而受到深刻影响的今天,作为高校采用一种较为理想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是所有高校的当务之急。1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人才情况出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乱象,这个乱象是企业大量的岗位出现了人才荒、用工难的现象,而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却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两者之间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对比。这样的情况使得我国以免要解决人才匮乏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解决,如果我们对这一乱象进行深入研究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在于高校培养与企业需要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实际上是供给的不对称,也是目前我国所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当中的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最重要改革方向,即解决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不对称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许多不同方面的力量与政策进行支持,而作为高校最应当做的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创业指导。应当说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作用是极大的,只有高校切实落实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才能够使得人才供给侧改革可以顺利贯彻和落实。下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1.1 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大学生在大学的白色象牙塔里生活了三年而在之前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其都是在家长以及老师的庇护下进行生活的,对于他们而言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就能够得到鲜花与掌声,而对于社会的认知却是极为不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让大学生直接进入到社会难免会让大部分的大学生存在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感觉,这种不适应必然也会影响其在社会上的发挥以及其就业与创业。就业创业教育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与传统的书本教育不同,就业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大学生学会这样的知识,而是教会大学生一种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可以说就业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存在也能够减缓甚至是消除学生对社会的不适应性。
1.2 创业就业教育能够让学生对自身有科学的定位
以往大部分大学生由于眼界所限以及知识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毕业就业的观念有着较为有限的认知,这使得其无法对自身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定位,从而造成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志大才疏”的情况,而通过就业创业教育可以让大学生能够拓宽知识结构从而有着更加科学的就业视野,并且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一定的改变,也能够让大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更加科学实际的定位。
1.3 就业创业教育强化了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素质
在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是“踌躇满志”的,认为自己以后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但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会让其明白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无法实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就会有极大的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落差如果不能处理好可能会使得大学生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甚至出现过因为就业创业不顺利而轻生自杀的案例。就业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择业心理素质,让学生明白自主择业的现实意义,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更加理智地选择职业。
1.4 就业创业教育增强了毕业生的职业技能
以往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都是以理论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但是却疏于实践,这也是目前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关系当中最无法平衡的一个问题。而就业创业教育可以通过相关的就业创业实践环节让大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完善的职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2 人才供给侧改革下就业创业教育推进的路径
2.1 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来
就业创业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理念,其本身就是本次高校教育观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就业创业教育不能单纯地独立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外进行,那种集训式的教育效果是极为有限的,只有我们能够切实地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来,将其当做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才能够在大学四年的教育当对大学生进行渐进式地就业创业教育,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說应当将就业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校的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全过程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目前我们的高职院校教育大部分都是前二年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进行社会实践,这样的方式通过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在大学教育开始时就将就业创业的相关内容融入到知识当中去,从而有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其效果是最为理想的,因此我们应当在大学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最初就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到知识教育当中来。
2.2 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
高校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的所有学科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构建与就业创业课程相互融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使其拥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也需要其能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就业导向。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适量的改动必须要求教学内容不能单纯地突出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以及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性和互补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设置一些诸如导入心理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拥有较强的就业创业知识和素養。
2.3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现状而言,在人才供给侧改革之初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都会对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方面进行强化教育,从而提高其专业素养。应当说这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专业素质以外,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较为理性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过程汇总应当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要提升学生的抗打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使得其无论在高校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都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这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拓宽创新创业渠道
高校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同时要拓宽学生与社会的对接面,让学生可以切实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对自己所学会的理论知识进行体验和实践,从而真正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达到增强职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学校应当建设实训基地或者是校外实习基地,从而让学生在学校的监护下逐渐步入社会,一方面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正确地指导,另一方面也放手让学生去自己作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前就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2.5 重视校企合作,调动一切人才培养力量
目前来看高校与企业对接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人才培养环节,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同时应当积极地让政府、企业以及各类中介机构介入到高校就业创业当中来,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参与到就业创业的实践当中。校企联合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对校企联合的合作范围进行扩大,对企业参与到就业创业当中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可以组建诸如大学生创业园区或者是孵化基地等就业创业平台。
3 结语
人才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未来其必然会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使得我国的人才供给能够达到一定的平衡,从而促进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莉.人才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
[2] 杨玉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路径[J].科学与信息化,2016(18).
[3] 李解语,赵庆.困境与路径:众创空间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