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道德构建意义及路径研究

2017-10-21文娅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构建

文娅运

[摘 要]生态道德主张以道德为手段内在调节个人生态道德修养而规范外在行为,自觉地承担起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主张通过生态道德思想教育、法律法规强制规范、赏罚与舆论,还有网络途径等构建生态道德。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道德;构建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物质财富上的成绩卓著、灿烂辉煌与生态环境上的黄土白草、荒沙满天,形成极为鲜明而荒谬的对比。人类对满目疮痍的客观世界的关注与呵护刻不容缓,保护生态环境已经上升到世界性道德要求,构建生态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道德构建的原因和内容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给大自然带来了很多负面后果,受到来自森林砍伐、生境破碎化、栖息地质量下降的威胁,世界物种数量迅速下降甚至灭绝,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Pinguinus impennis)、北美旅鸽(Ectopistes migratorius)、南非斑驴(Equus quagga)、中国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主要矛盾来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索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自身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制造污染物并排放的持续性与自然承受有害物能力的极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破坏自然生态肌体的历史性与自然自身修复力的时间性之间的矛盾。平庸的感性享乐侵蚀着人类高尚的理性思考,科技与物质财富硕果累累,其野心名利而无法填补的欲望深渊,其贪图利益而价值颠倒的道德伦理,使得非人类生物找不到栖息之地。

爱因斯坦早有先见之明:“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时代呼唤构建生态道德(Ecological ethics),其通过诠释和赋予道德新内容,珍惜大自然独特的自我更新和再生能力或其多产地的字符,在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内容上,建立社会主体生态道德并使之成为行为准则。生态道德强调人类负责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福祉,以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和道德权利为起点,从人际领域到自然环境。在初级阶段可以使用一定强制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生态道德教育、社会舆论、榜样感化等方式,在文獻和实践上形成完整的集体道德准则,创造更健康的生态系统和更具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2 构建生态道德途径

2.1 加强生态道德思想教育,提高生态意识

将生态道德融入思想教育研究为生态的良好发展和优秀文化塑造,提供了方向性启发,生态道德思想教育是指以提高教育对象生态道德为目的开设的系统理论的专门课程,在专业的生态常识浸润、生态道德熏陶下养成良好生态道德,树立生态平等观,建立生态义务与责任观,培养学生养成“绿色消费、生活节俭”的生活方式。生态道德思想教育要求:一是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接受能力的差异,达到生态道德思想教育知识系统化和层次化,落实思想教育的方向原则、求实原则和示范原则,确保生态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中小学生态道德教育,将爱护环境的理念从小培养,渗透到具体生活中去。高等教育应该将生态道德教育由选修课上升为必修课,例如:《大学生生态道德修养》、《生态环境保护》等设为必修课程,还要设置如《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等专业课程,为国家的建设储备后备资源。更要培养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硕士生、博士生高等人才、领军人才。二是培养、引进策划能力、实施能力强的高层次、高质量的生态教育师资。生态教育教师课堂过程中处于主体性地位,生态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在实践上,学校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保护课外实践活动,联系相关地方组织实地考察或者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活动结束开展研讨会。

2.2 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长效机制

带来和谐的两种力量乃法律和道德,二者缺一不可,法律用具体条文的形式对人民破环境的过渡行为给予规范,对生态保护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实现,就是通过法律强制力的实施过程。立法上,立法机关应该使法律文献更加全面。守法上,个人、企业、政府为了利益常常忽视法律的存在。某些个人更是为了个人利益杀害野生动物。很多企业更是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公然的超标排出废水、废气等。“甚至当这些资源显然不久就会耗尽时,资本主义照样没有积极性地来减少使用这些资源,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动力就是唯利是图。”由于治理污染影响到地方经济利益,中央推行环保政策被地方保护主义拒之门外。同时广大政府官员自身也缺乏生态道德,形式多于实质,对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漠然对待、消极应付甚至从治污中谋取个人私利。应该把保护生态的力度放在更高的意义构架来实现,政府官员应该从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全球負责的态度,用法律、经济等形式落实保护生态环境与减少环境污染的政策,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制定和鼓励企业建立无害经济体系。企业应该坚决把生态环境纳入产品成本,并在保护环境方面确定地区间的不同分工,尊重自然的限度,反对掠夺性开发资源。执法上,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对违法者坚决严格处理,并把处罚费用提高,加强人类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的规律。

2.3 结合赏罚与舆论,促进强化作用

赏罚就是要求政府对个人或企业对突出的正与错、善与恶的生态保护与破坏行为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与惩罚,提倡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引导社会个体养成良好的

生态道德品质和生态道德行为,提高生态道德责任感。对优秀表现的个人或者企业给予物质或者精神奖励,提高其荣誉感的满足,内在驱动其生态保护的持久性和道德人格的塑造。对恶劣的行为进行惩罚,其羞耻感和外在压力促进个人自我反省和约束而提高生态道德。

社会舆论的压力更是极为强大的,是一个社会母体在某一个时段集体的抉择,在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切入点上,对于各种反生态道德行为进行广泛谴责,给与行为主体丑陋的行为强大的社会压力。社会舆论对人们没有履行某种生态道德义务或在相应的行为中应尽的职责,给与舆论的压力,使当事人对自己的违背生态道德行为感到羞愧,从良心自我反省,督促其规范行为。

2.4 借助网络力量,延伸教育途径

网络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道德教育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文化使得世界的交往内涵更为丰富,使人类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新职能和虚幻界域。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可以借用网络的共享性针对重大的生态污染、环境破坏的事件在网上开设专门网页,通过评论互相交流认识现状而提高人民生态道德意识。现在的人类离不开互联网,可以建设每人或者企业相关网上生态道德信誉的等级评价,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者,给与上网权利限制和公开讨论批评。在网上倡导适度消费,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崇尚节俭生活,反对奢侈浪费,让终极善为己任,希望将来生态道德变为一切人所共有。每个人从我做起,例如: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一水多用、落实好计划生育等。

然而全球生态研究领域没有一个共享、通用的生态道德词汇,一个比民间伦理俗语更复杂的词汇用来有效的交流和解决生态道德问题,面对不断产生的生态问题,更不具备相应的概念工具来帮助他们有效地识别和解决问题。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有赖于世界各国义不容辞的建立道德的一致性和稳健性,各国共同合作使用调查和改善方法实地研究生态道德维度。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的新形态,是人类与自然对话,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承载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驶往未来。应该在更为深刻的人类文明变迁的意义上,在新的视角和路径下让生态道德成为不死的,明智的,不变的,人类共有的。

[参考文献]

[1] 许良英等.《斯因斯坦文集》第3卷[M].商务印书馆,1979.

[2] R.T.诺兰.伦理学与现实生活[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 马鼎鑫.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构建
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浅探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生态危机的成因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