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

2017-10-21李丽凤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生化检验影响

李丽凤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108例,随后将108例健康人员分为两组,即溶血组、未溶血组,每组各54例健康人员。采集两组健康人员的血液标本,并利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液标本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对比。其中,溶血组健康人员为溶血血液标本,未溶血组健康人员为未溶血血液标本。结果:根据临床检验结果显示,溶血组血液标本中的ALP、CK、LDH、TP、TC、CCT、DBiL、ALB、AST、ALT、TBiL含量显著高于未溶血组(P<0.05),CLU含量显著低于未溶血组(P<0.05),Cr、Ca、BUN、TC含量与未溶血组对比无明显差别(P>0.0 5)。结论: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情况极易导致血液标本内相关指标含量偏低或偏高,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标本溶血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

临床认为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情况是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情况主要是因为血液采集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流程采集,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进而使得血清中存在细胞内的部分成分,最终影响检验结果[1]。由此可知一旦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情况,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所以临床生化检验人员应尽量减少血液标本溶血的情况[2]。就此,本文为了探讨研究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特此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108例展开以下讨论,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108例,随后将108例健康人员分为两组,即溶血组、未溶血组,每组各54例健康人员。两组健康人员血液采集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且血液采集前未服用药物。其中溶血组54例健康人员中,女性、男性分别有21例、33例,最大、最小年龄健康人员为58岁、23岁,中间年龄则为(40.5±2.3)岁;未溶血组54例健康人员中,女性、男性分别有22例、32例,最大、最小年龄健康人员为59岁、24岁,中间年龄则为(41.5±2.4)岁。根据两组健康人员的基本资料对比显示,两组健康人员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抽血人员应在两组健康人员抽血前告知其与抽血相关的注意事项,并根据两组健康人员的抽血目的准备好真空采血管。两组健康人员需在空腹情况下于早晨进行抽血,抽血人员严格按照抽血流程采集每位健康人员的4ml血液于一支真空采血管,而溶血组健康人员的一支真空采血管的血液标本经人为处理为溶血血液标本。随后将两组健康人员的真空采血管由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应用离心仪器以4000转/min的离心速度对血液标本进行五分钟左右的离心处理,记录各项生化指标[3]。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X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临床检验结果显示,溶血组健康人员血液标本中的ALP、CK、LDH、TP、TC、GGT. DBiL. ALB. AST. ALT.TBiL含量显著高于未溶血组(P<0.05),GLU含量显著低于未溶血组(P<0.05),Cr、Ca、BUN、TG含量与未溶血组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具体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一般情况下,我国各大医院会通过血液标本检验对医院就诊的人员进行体检以及临床诊断,以此甄别人们是否患有病症、患有何种病症,进而有利于患病患者做到早确诊、早治疗。然而,血液标本倘若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极易导致临床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其中溶血血液标本是临床血液标本检查出现误差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因此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标本溶血情况,提高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而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5]:

(1)抽血人员抽取血液速度过快;

(2)真空采血管未清洗干净;

(3)血液采集后真空采血管出现气泡现象;

(4)血液标本采集后发生剧烈振动情况;

(5)对血清进行离心时速度过快[5]。

由此可知,進行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时,血液采集人员应严格按照流程采集血液,避免因以上因素出现溶血情况,并且一旦出现溶血情况应重新采集血液进行检验。

而根据临床检验结果显示,溶血组血液标本中的ALP、CK、LDH、TP、TC、GGT. DBiL. ALB. AST. ALT. TBiL含量显著高于未溶血组(P<0.05),GLU含量显著低于未溶血组(P<0.05),Cr、Ca、BUN、TG含量与未溶血组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溶血组健康人员血液标本出现以上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一旦遭到破坏,便会导致其含有的酶大量释放到血清中,进而使血清中的酶浓度升高。其次,红细胞一旦遭到破坏也会导致其含有的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清中,进而使血清中的TP、ALB浓度升高。

(2)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情况会导致血液标本呈现特殊的红色,进而使血红素的对比色分析结果受到影响。

(3)部分溶血组健康人员溶血血液标本生化指标经检查后比未溶血组健康人员的检验结果低,经相关临床资料显示可能与红细胞中含有的脂蛋白或胆固醇酯浓度过低有关。

(4)溶血组血液标本中的GLU含量显著低于未溶血组(P<0.05),则可能与红细胞遭受破坏导致血清容积量升高,进而导致GLU浓度降低;或者是指红细胞中含有对GLU浓度干扰影响的成分。

(5)溶血组血液标本中的Cr、Ca、BUN、TG含量与未溶血组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则可能是由于溶血标本的稀释作用造成,对此几项生化指标造成了负干扰;而血清中血红蛋白则提高了血液标本的吸光度,对此几项生化指标造成了正干扰;两种原因互相抵消最终导致此几项生化指标与未溶血组血液标本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情况极易导致血液标本内相关指标含量偏低或偏高,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标本溶血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尹保杰.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 (22):165-166.

[2]郑永涛.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1):90-92.

[3]杨环.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08):35-36.

[4]谢跃,刘一亚.标本溶血对18项常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01): 33-35.

[5]刘晓光,尤忠孝,张俊平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131.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生化检验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