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7-10-21姜光荣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存质量腹腔镜

姜光荣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GIQLI)评分、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复杂性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生存质量

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复杂性肝胆管结石主要由胆管力学变化、胆胰管合流异常、胆汁淤积、胆管蛔虫感染等造成,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发热寒战、黄疸等,甚至发生休克[1]。传统开腹胆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而有关研究表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提高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3]。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72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72例纳入研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9.89±5.47)岁;结石数1-5枚,平均(2.93±1.21)枚;血清总胆红素99-150μmol/L,平均(121.78±19.21)μmol/L。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9.95±5.56)岁;结石数1-5枚,平均(2.89±1.19)枚;血清总胆红素99-153μmol/L,平均(122.31±18.94)μmol/L。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己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4]中复杂性肝胆管结石诊断标准者;②有胆管狭窄或肝局部萎缩者;③有胆管手术史者;④并发重症胆管炎、门静脉高压、肝脓肿、肝硬化者;⑤肝内胆管弥漫性结石超过二级者。(2)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或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先天畸形者;②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疾病者;③免疫性疾病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行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作斜切口于右肋下,并处理需要割除的胆囊,之后开一缺口于胆管前壁,使用特制取石网取石,在T型管中放置结石,并留置鼻胆管引流。观察组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作一切口于脐下缘,建立人工气腹,采用四孔法行常规穿刺,使用腹腔镜探查胆管结石部位,常规切除胆囊,但不要切断胆囊管,之后使用纵行方式切开胆囊前壁,置入纤维胆管镜于胆总管。采用取石篮取出较小的结石,选择冲洗材料为0.9%氯化钠溶液,保证术野清晰;采用取石钳取出较大的结石,之后将T型管置入胆总管内,关注胆汁渗漏情况,在患者右肋锁骨中线原穿刺孔引出T型管,采用胆管镜常规检查肝外胆管,确定有无结石残留在胆管系统,术后防止结石残留。两组均于术后2周行造影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拔管。

①临床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②GIQLI评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GIQLI评分评估患者生存质量,以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身体功能及躯体功能等为主要内容,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5]。⑧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后患者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术后3个月结石复发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GIQLI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观察组胆漏1例,胆管狭窄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5.56% (2/36);对照组胆漏2例,结石残留2例,胆管狭窄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2.22% (8/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1,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0.00% (0/36)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 (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6,P<0.05)。

3讨论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属于良性病变,但由于其具有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甚至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将进一步增加临床治疗的困难程度。在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中,以消灭结石带来的危害、控制病灶、预防结石复发,减少术后并发症为主要原则,而传统开腹肝胆管探查术虽可清除结石、控制病灶,但其预后较差,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选择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关键。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少,表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开腹胆管探查术需将胆总管切开,手术创伤较大,易损伤周围组织,进而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6]。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较小的切口及创面,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产生的创伤及刺激,有效避免开腹手术中使用器械、纱布等牵拉肠管脏器,减少对胃肠的干擾,有助于恢复肠蠕动,进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7]。生存质量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GI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其主要原因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创伤小,且手术时间短,可较大程度缓解患者术中身体受到的损伤及刺激,缩短术后各项功能恢复时间,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操作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熟练掌握胆总管切开、取石等技术;同时应在切开胆总管前对胆总管前壁实施电凝,切开胆总管无血管区域,并尽可能取石,较晚拔除术后留置的相对较粗的T管,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8]。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有效减少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汪新天,袁武雄,李浩等.经皮肝取石处理复杂性肝胆管结石体会(附30例报道)[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03): 76-79.

[2]李恩亮,邬林泉,袁荣发等.第二肝门附近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外科处理[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 24(08):1083-1087.

[3]吴金术,徐威.肝胆管结石50年诊疗巨变[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12):1782-1784.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管外科学组.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02):156-161

[5]王世康,崔现平,王志意等.118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04): 286-289.

[6]李海军,郁成华,韩超男.开腹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5,26(05):711-713.

[7]孙孝环,杨小平,符东.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在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01):73-75.

[8]王洪勃,杨扬.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和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7,39(05):735-737.

猜你喜欢

生存质量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中医药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自拟柴芍益胃汤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