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分析
2017-10-21李晶孟芳菲
李晶 孟芳菲
[摘要] 目的 观察与探究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未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之前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之后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00%)与对照组患者(1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与对照组患者(9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4.34±1.4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85.23±1.20)分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的效果比较好。
[关键词] 护理标识;护理风险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 R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6(b)-0131-02
护理风险是指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与护理目的无关的一些危险因素,虽然这些危险因素存在,不过不一定会出现一定的后果,但是又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给予一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有关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人员、探视患者的人员等有可能出现的一些潜在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识别和评估[1],使用正确的护理对策将潜在的风险尽量降至最低。在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有助于防范有关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明显降低有关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可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等[2]。该文针对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效果给予一定的研究与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时间段内未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之前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时间段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之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76岁,平均年龄为(36.30±1.5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4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36.31±1.5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所患有疾病的类型与病情的程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其进行对比以分析。
1.2 研究方法
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具体措施如下所示。①设置药物警示的护理标识:对于氯化钾、阿托品、浓氯化钠、胰岛素等一些高危的药物,因小剂量的上述药物也有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可于有关药物包装上贴上“高危药”的护理标识。对于鲁米那、安定等一些镇静和精神类的药物,可于药盒上贴上白底绿字的护理标识,以便于区分。对于糜蛋白酶、凝血酶原等只可以口服或者外用而无法注射的药物,可于药盒上贴上“非静脉用液体”的护理标识。使用上述护理标识来提醒护理工作人员在取药的时候需看清楚,并进行准确的核对,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的情况等。
②設置预防意外警示的护理标识:按照不同患者的时间病情的综合评估于其床尾放置上有关安全警示的护理标识,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来制作“防烫伤标识、防拔管标识、防跌倒标识、防坠床标识、防压疮标识、某种药物过敏标识”等护理标识牌,并将护理标识牌挂于患者的床尾部位。对于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一些血管扩张类的药物应严格的控制滴速快慢,可于患者的输液瓶上悬挂上一个“此瓶需严格控制滴速,请勿私自调节”的护理标识牌。对于高渗药物、化疗药物、刺激性的注射药物等,如果发生外渗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组织坏死的情况,可于患者的输液瓶上悬挂上一个“此瓶需预防发生外渗,应注意密切观察”的护理标识牌。对于常使用的导尿管、鼻饲管、胃肠营养管、深静脉置管、吸氧管及引流管等多种管道,因容易发生混淆的情况,可在不同的管道上贴上带有不同颜色一次性的黏胶标签进行标识,并且注上有关信息给予区别来避免混淆等。
③设置提示标语的护理标识:护理工作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药物发放和输液治疗的时间,如果遇到患者不在病房而没有返回时,可于患者的病床床头上贴上一个提示的标语,比如,如果你返回病房请呼叫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药物发放或输液治疗;诊断需接受B超检查、手术治疗、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的患者,在相关检查之前和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需进行禁食和禁水,可张贴提示的标语,比如,请你从某时开始不要进食或者饮水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的有关数据给予研究以及相关分析,该研究中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该研究中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应用[n(%)]的方式进行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100例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5.23±1.20)分,观察组100例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4.34±1.42)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39 0,P<0.05)。
3 讨论
护理标识是在医院中为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制作的一种护理标识,有助于对护理风险的防范[3]。在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警惕性,进而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4-5],而且,设置护理标识可以有效提醒有关疾病患者、患者家属和医护工作人员等,可有效控制护理错误的发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等[6-7]。
该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要比对照组患者的14.00%明显更低一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减少护理差错等。
另外,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与对照组患者的90.00%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4.34±1.4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85.23±1.20)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的效果较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情况,并提升护理质量,有助于改善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护患关系,进而构建比较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于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佩.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8-119.
[2] 董玉洁,吕娅毅.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2014(12中旬刊):498.
[3] 沈水英.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76-277.
[4] 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8):99-101.
[5] 谢春红,黄莉华,賴美梅,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6(1):233-234.
[6] 李莉.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97,99.
[7] 趙汇铭.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5):74-76.
(收稿日期: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