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教育

2017-10-21胡曌坤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胡曌坤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何构建高等素质教育体系成为了教育者最关心的问题。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生个体素养培养为导向,健全学生的价值认知模式成为了我国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素质课堂、素质性体验、素质化社会实践成为了大学生核心素养完善的重要方法。鉴于此,本文就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教育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性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一、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素质人才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织架构,在培养素质化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三步走”教育体制建设战略,主要是以培养面向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性人才为基础实施特色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核心主要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过低的人口素质是限制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要想促进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整基础教育体制,将公平选拔、素质竞争、人才培养作为改革的核心战略,以此来优化人口素质。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核心,逐渐对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是提升人口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进行全民教育,以未来经济发展为导向,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才能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在高等教育机制素质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既没有按照国家未来经济发展需求建设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没有根据学生素质化建设的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很多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无法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根据未来的社会就业需求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限制,我国众多高校并没有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过于固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另一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的课堂难以满足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形成需要,造成很多大学毕业生缺乏专业竞争力,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下,高校必须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优优化内部教育架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质量。

三、高等教育中实施人才素质化教育的主要方略

(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高校自身内部架构调整过程中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指导,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发展个性教育,形成一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教育环境。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人才培养已经趋于固化,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和差异可言。所以在当前素质化教育观念影响下,高校更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性教学思路,树立多元人才观。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都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掘,要让每个大学生的个人天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才培养中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个体价值观、是非判断能力没基础,优化大学生的素质建设。同时,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精神的塑造和提升,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精髓,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学校进行讲学,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整体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来看,要想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就要深化更新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高度重视人才创新性培养,特别是大学生专业素质的优化,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重度培养创新意识,参与创新活动。素质化人才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因此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基本,鼓励教师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敢于创新,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人师表,树立较高的师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互相扶助、共同创新,以此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等素质教育改革中,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素质化、创新型人才应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有敢于追寻人生理想的志向和勇气,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因此高校要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实践。在课堂设置上要趋于科学合理,以实践性课程、创新性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课程,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体来培养大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应该从传统教学方式中跳脱出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点,对学生实施素质化教学。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为素质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内部组织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纵向分布、融合汇聚的科研体制,促进学科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以大学生为教育主体,培养其形成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找到人生发展目标,按照常态化发展的目标要求进行社会实践。当前很多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和家庭希望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较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日益纷繁复杂,使他们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较大,形成了各种各样价值形态。所以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就要着重于大学生价值意识的培养,通过树立创新型教育模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观念。同时,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向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倾斜,以此来完善考试制度,着力考察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性的创造意识。

综上所述,在素质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等院校要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性人才培养战略,要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基本的价值意识,以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邱宗国. 秘书之友.职业化导向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2016(03).

[2]孙睿.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 2016(07).

[3]孙建伟,刘妍,赵娜,宋培培,李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探究[J].赤子(上中旬). 2016(16).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