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手段提升思维的画面感
2017-10-21蔡红芳
蔡红芳
【缘起】
人们常常感慨儿童的思维灵活、想象丰富,但是我在低年级美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却感受到了另一番“风景”:当你在学生面前提出一个主题,学生会就此题张开想象,发表各种美好又新奇的想法,令人欣喜,但是在创想之后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却让人大失所望,甚至有的孩子急的大呼“我画不出来”。
学生的想法与表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经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原来低年级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想的和表现出来的是不一致的,思维的状况影响着美术表现效果及对美术课学习兴趣的持续,这引起了我对低年级学生思维状况的探究兴趣。
【正文】
一、学生需要提升思维的画面感
想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展现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个主题,请一年级学生把针对这个主题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可以使用图形、图画,也可以使用文字拼音。结果绝大部分学生使用文字记录,遇到不会寫的字使用汉语拼音,极个别的学生会使用英文单词,很少有学生首选图形、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可以感受到学生呈现的思维状态是符号化的。这不是美术表现需要的,相比之下有画面感的思维状态显得更直接、更生动。这样的思维状态的出现,可能与现在的孩子过早的学习认读、书写文字有关,在此文中不做探讨。
在以形、色、线条等美术语言为主要元素的美术表现中,这种符号化的思维状态对学生的帮助甚微,学生需要更具画面感的形象思维来支持自己的美术表现、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美术课程的任务之一。作为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表象,提升思维的画面感是一件必要的工作。
二、关于形象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画面感
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包括审美判断和科学判断等),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包括文学语言、绘画线条色彩、音响节奏旋律及操作工具等)创造和描述形象(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表现为构思巧妙、新颖、深刻,构图表现概括力强,形象鲜明、典型,艺术语言统一。
形象思维的目的是要塑造出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这就决定了形象思维始终不舍弃生活本身的具体感性的特点,以一幅一幅的生活图画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所谓的思维的画面感,既是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以画面的样貌出现在脑中。
三、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思维画面感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画面感显得更直接,更容易看到效果。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因此我在小学低年级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针对提升学生思维的画面感作了如下尝试。:
1.利用课件,提供大量视频和图片,促进思维画面感的的提升。
在美术表现活动多看才能将更丰富的具体形象储存在头脑中,供思维活动调动、使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过程的开题导入环节、欣赏学习环节、深入理解突破难点环节、拓展延伸环节等教学环节中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积累表现、创作所需的生活画面和具体形象,使学生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可以为那些抽象的文字、符号找到适合的具体形象,从而促进思维画面感的提升。
2.利用白板工具,让板书变得直观,促进思维画面感的提升。
我们习惯了的板书形式,在无意中对学生符号式的思维状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借助电子白板将文字转变成具体形象,让抽象的文字式板书转变成为直观的图画式板书,直接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学习素材,可以使学生记在头脑中的学习要点就是形象化的、有画面感的东西,从而促进思维画面感的提升。例如,二年级《茂密的花》一课,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茂密”的含义,并表现出“茂密的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白板工具的图形复制及图片拖拽等功能,和学生一起“亲手种出”茂密的花。首先请学生画出一株花,思考怎样种出茂密的花,学生提出要有很多花,此时教师将学生画的花进行复制,白板呈现出排好队的花,再次提问,引发思考怎样种出茂密的花,请学生来拖动图片,调整画面,最终得到师生一致认可的“茂密的花”(如图4)。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抽象“茂密”概念的认识逐渐清晰、可视,变得有画面感。
3.利用摄像头,观察肢体运动体会动作,促进思维画面感的提升。
美术课的教学中观察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将摄像头转向学生们,学生通过大屏幕就可以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动作,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另外教师也可以控制摄像头,聚焦到某一个学生的动作,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观察。有了摄像头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态清晰的画面,从而促进思维画面感的提升。
经过这些有益的尝试,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在表现方面有了可喜的变化。如一年级在学习《船》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欣赏环节中为学生展示了37幅不同用途、不同外形特点的船在水中行驶的图片,为学生展现了或静逸恬美、或乘风破浪的景象。结果,在上交的作业中我看到的不再是形象单一、死板寂静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造型丰富、表现多样的船在有起伏的水面上生动的画面。
通过作业表现出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变化,感受到他们头脑中那些抽象的文字、名词,正在悄悄的变成具体的形象、画面,不再为“想得起、画不出”窘境而苦恼,这正是思维画面感得以提升的效果。
提升思维的画面感,需要借助视觉及肢体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的形象信息,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自然会调用这些形象信息,表现具象的画面。头脑中的思维活动都呈现为具体的画面,这正好符合了形象思维所具有的具体形象性。形象思维能力在美术创作中,表现为构思巧妙、新颖、深刻,构图表现概括力强,形象鲜明、典型,艺术语言统一。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画面感,正是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的画面感提升了,形象思维能力也将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