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2017-10-21黄旭海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科信息化

黄旭海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许多学校一夜之间已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条件。面对信息技术推进过程中的困难,本文提出了简单的看法,并就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健词: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师资 教学资源 信息素养 创新与突破

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在2008年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1]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有机整合,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呢?为此,我想谈谈以下几点。:

一、整合师资资源,促进学科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有机整合,关键在教师,关键是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是师资队伍对新知识的提升。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营造的教与学的氛围过于单一枯燥,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模式单调。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一种以“音、图、文、影像等 ”全方位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得到呈现,让学生耳目一新。他们从单一枯燥的课堂进入了娱教于乐的课堂。课堂氛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有了全方位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它给课堂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而要实现这一模式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说白了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向“信息技术+一本书”的转变。这样,教师除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之外,还应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抽作,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并把自己的所教学科知识融合于其中,去创设新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信息技术教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许多学校一夜之间已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条件。但是信息化教学时代却“姗姗来迟”,许多教师对新配置的设备却措手不及,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却越来越表现出其短板。许多先进的设备在搁置中损坏,令人心痛惋惜。在这种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师资的教育水平,整合师资资源已成当务之急。

二、优化教学资源,努力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信息技术除了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外,更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和新型教与学方式的创设。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不同的信息有机地集合在一起,经过综合处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及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通过分析、合理利用现有的信息,去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指导以《家乡变化》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通过家乡今昔的对比,创设不同的图文背景。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从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材。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围绕作文主题,通过互联网拓宽视野,去了解祖国各地的建设变化。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家乡也在“变化”,为自己的选材做好准备。当然,网上也有类似的优秀范文,它也是一个个“家乡变化”的缩影,也是我们了解一个个家乡的“窗口”。这些共享的资源,只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他们进行分析比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所以,创设及优化教学环境,让过去“以教师主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是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主体是学生,受益的也是学生。而在资源共享的网络时代,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其处理能力,使其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利用方面,具备一定的认知、批判和理解能力。而这些信息素养的具备,正是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运用的前提。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定位天安门广场的卫星地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根据课文的叙述,找出“丁”字型会场的布置图,明确会场的具体布置情况。在教学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等环节中,可以通过相关图像、视频等形式呈现当年的会场场面,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对加深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加强学习。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理念,把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作为一种能力渗透于各学科之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让学生在创新和实践中得到突破。

作为信息时代的学生,面临着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学科知识之间交融渗透之深,除了具备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是不行的,局限于现有的知识更不妥。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注重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突破。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绘图时,教师要同学生讲解绘图软件的相关功能,让学生掌握这个绘图软件能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让学生知道自己用这个软件“干什么”。学生在掌握绘图功能的基本抽作后,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干什么”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想象空间,运用自己的灵感绘制出理想的图画来。因为,计算机软件在研制的时候,除了固定的功能外,每套软件都有留有一定的空间,供抽作者自由发挥。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除掌握一定的软件处理能力外,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加工、创新及突破,让自己所学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外,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优化、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创新及突破能力等诸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以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主编:李玉斌等。《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6。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学科信息化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