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中的“点金术”

2017-10-21朱妍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大气压半球试管

摘要:雖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尤其是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学习中,进而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学法指导的意义所在。因此,针对“大气的压强”这节内容就非常有必要结合实验来加深或纠正学生的错误。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有效的方法来设计“大气压强”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大气的压强,进而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要求。

关键词:学法指导大气压强实验教学设计演示实验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贫穷的孩子遇到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对路边的一粒小石子点了一下,它变成了一块金子,老人把它送给孩子,孩子却摇头。老人又用手指把一块大石头变成金块送给他,孩子还是摇摇头不要,老人顺手把对面一座山变成金山送给他,孩子仍然摇头不要。老人生前的责问他“金山还不要,那你要什么?”孩子不慌不忙的说:“我要你的手指头”。这就好比我们学生的学习,学生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点金术”而非“金山”。因此,教师需要教会的是学生如何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不仅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还痛苦。所以,教师不能“心太软”“把什么问题都自己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寻找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笔者就以《大气的压强》为例,简单阐述一下通过一定的学法指导来完善教学设计。

1.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随时随地都与大气亲密接触。那么这层厚厚的大气有没有受到重力?对我们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压强?教师在讲解这节内容时,可以适当的导入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大气压强产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科学源于生活,因此作为导入实验,不一定要很复杂,很难,最好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自己课后也能动手实践。比如,用一个透明的饮料瓶,在里面装满热水,然后迅速倒完,立即拧紧瓶盖,让学生观察产生的现象。

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

取两只试管,一只较细,一只稍粗,较细的试管刚好能够放进稍粗的试管里,并能在里面自由移动。在稍粗的大试管内装满水,把较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手扶小试管,将大试管倒置,放开手。你将看到什么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这两个实验很好的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大家一起来做几个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或者演示实验来真真切切感受一下大气压强的神奇之处。

2.科学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1. (1)实验一:马德堡半球实验

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结合一些模拟演示实验,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比如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用两个橡皮半球模拟该实验,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讲台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

为什么两个大力士没有把它们分开呢?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匹时,才把半球拉开。刚才的实验,我们同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

学生:放气(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

学生:空气。

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个实验很好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2. (2)实验二:瓶吞鸡蛋

首先,剥一个光滑的熟鸡蛋,然后在广口瓶中倒入一些热水,过几分钟后将热水倒掉,迅速将剥好的鸡蛋放在广口瓶口,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一会儿鸡蛋就会慢慢挤入广口瓶中,过几分钟,整个鸡蛋就会落到瓶底。

这个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学生甲:瓶外的大气压比瓶内的气压大,因为压强差将鸡蛋压人瓶中。

学生乙:广口瓶中倒入热水后使瓶内温度升高,倒出热水后迅速压上鸡蛋,把瓶内外空气隔绝,当瓶子冷却后,瓶内温度降低,气压变小,而外界大气压不变,于是外界大气压就把鸡蛋压入瓶中。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巩固学习,老师特意将“瓶吐鸡蛋”留给学生课后去动脑完成。在书本原有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或安排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动脑实践,能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此外,在解释实验现象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自己来解释原因,这样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以及语言概括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初中生而言,只有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的学习科学知识,自主思考并探索科学中的奥秘,发觉并解释身边的科学现象,在学习中不断收获成功的乐趣。

教师应当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才能产生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善于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教会学生真正做到“用耳、用眼,会听、会看,动手、动脑,会记、会思”,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科学八年级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2] 沈世飞,《中学物理》,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4月08期

朱妍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大气压半球试管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大气压强考点突破
半球体加工工艺的改进
深藏不露的大气压
吸管“喝”水的秘密
看不见的帮手——大气压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奇特国家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