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常见课型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2017-10-21张银强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课型设计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直指课堂,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一线教师有必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实际内容,运用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目标,因教材内容施教,才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大致从几何定理的教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单元复习课、九年级总复习课等不同的内容和课型的教学设计方面做了一些思考,落脚到方法的选择、兴趣和情感的培养以及关注课堂效率上。

[关键词]课型 教学 设计

数学课程因为其内容枯燥、语言符号抽象以及数学结论的系统性、严谨性、科学性,使数学的学习在一部分学生那里变得相对困难。如何解决数学课堂的被动局面,真正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就要把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学习内容的挑战性有机的融会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便能够拾级而上。

为此,我在参与省级课题“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和设计谈一些看法。

一、(一)几何定理的教学

几何定理的教学是初中数学课中的常见课型。在几何定理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获得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推理论证,归纳结论,得出定理,最后运用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这是初中几何定理教学的一般模式。

几何定理的学习中,使学生得到合理猜想,教师要引导得体、到位,使猜想的形成水到渠成、合情合理。这种课型的设计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猜想的过程和进行猜想的证明。

二、

(二)函数图像与性质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提出:“函数概念,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灵魂。以函数概念为中心,将全部数学教材集中在它周围,进行充分的综合”。由此可见,函数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之重要。我们知道:函数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贯穿于初中数学的始终,是数与代数课程教学中的主线。同时近年来在中考中,函数部分及相关知识点所占分值较大,也显示了初中函数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进行函数的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做好三点:一是借助学案,按照“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画出函数图像。二是运用观察、类比、联想、归纳等方法,总结其性质。三是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图像的“形”與性质的“数”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图像的直观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初中代数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可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一列方程解应用题,方法上是算术法向代数法的过渡,内容上是整个初中教学的基础,因此初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正确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弄清题意和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摘自《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徐思梅的《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初一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关键之一》)。因此,如何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题目给出的文字信息中得出能够作为列方程依据的等量关系。在教学设计中,一般有这些环节:一是安排引例。利用引例揭示本节课将要研究的是哪些方面的实际问题,有哪些数量关系,需要用到何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一般步骤;如何寻找等量关系。二是例题教学。学生通过对引例的学习,按照相应分析步骤和方法实现例题的自主学习。三是进行教学反馈,即在课堂练习中使学生运用自如。

关于等量关系的寻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获得思路:1、看看有没有计算公式可以用来列方程;2、有没有相关数量的指定计算办法;3、某一个具体的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时,要强调学生读懂题意,解读每一个句子。因为数量关系有时存在于一个句子之中,有时需要对题意进行整体的归纳。因此,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往往隐藏在题目中。

四、(四)单元复习课

单元复习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实践中,部分老师错误的将复习课简单的等同于练习课,认为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自如的解题就达到了目的。其实,单元复习课有一种重要功能就是:再现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在学生的不断回顾和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弄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网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炼的目的。另外,利用典型例题、经典例题、易错题或本章节难点题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

五、(五)九年级总复习课

进入九年级的下学期,在这个阶段,往往初中学段的新课教学都已经完成。如何在这个阶段抓总复习,培养好学生的复习应考能力,是老师在复习中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一般要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分析制定知识细目表,弄清各章节的知识考点以及各考点在中考中的考题形式,分值。根据分析结果,在第一轮过教材关中,以知识点为线索,以教材为主,逐一在现知识点,便根据教材所安排的相应习题,检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识记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基础过关。第二轮复习在第一轮的基础上,着重要把知识点连成线,构建知识网络。在解题训练中以综合训练题型为主,使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综合解题。第三轮为重点冲刺阶段,可适当进行模拟检测,并通过答卷分析找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缺陷和易错点进行重点的补救,强化对对中考压轴题的解题训练,并总结基本规律,形成解题方法。因此在九年级复习期间,各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各有侧重。

(作者:张银强,印江自治县思源实验中学教师。地址: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思源实验中学。邮编:555200.联系电话:13885685486.电子邮箱:501976939@qq.com)

猜你喜欢

课型设计教学
BUBA台灯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种设计叫而专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