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T球课程传接球教学技术中常见问题的探究
2017-10-21陈冬梅
陈冬梅
摘 要:软氏垒球是棒垒球运动的启蒙运动,在国际上称之为Teeball,此项目2003年被引入我国,2006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更名为“软氏棒垒球”。该项目是以质地柔软的球棒击打放置在击球座上的软球,进而完成跑垒、得分的一项极具安全且娱乐性较强的集体性运动项目。软氏垒球中“传接垒球”是最基本的技术动作,熟练掌握“传接球”的方法是了解T球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的必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详细论述T球传接球教学中常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文章从肩上传球和接球两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所在,重点强调学生在学、练技术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对传、接球两个基本技术要点,更重要的是将两个基本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为今后T球运动在高校教育教学技术中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T球 传接球 常见问题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109-02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T球运动传接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对T球中肩上传球、接球两种技术进行探究,分析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提高教学技术水平与质量,通过T球课程教學更好地实现运动育人的效果,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为今后普通高校T球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综合分析法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T球是我国近几年来高校引进的一项新兴推广运动项目,它与棒垒球的不同之处在于:球体与及球棒本身都是以质地柔软材质制成,说明极具安全性;竞赛场地的规格较低,可参与的人数较广,更多适合在校内推广;全面锻炼其奔跑速度、灵敏速度、柔韧性与爆发力量;培养青少年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集体协作意识与身心发展并重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该项目更具国际时尚性,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取向,更是一项新的交流工具。
“传接球”是T球运动最基本的技术,它从结构要点来看分为“传球”与“接球”两部分。单手肩上“传球”的技术则是以右手或左手均可以将球传出;“接球”技术则是以收手接住球,其中根据来球的方位、速度以及它的运动轨迹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接“球”(平直球、地滚球、高飞球)。T球运动最具根本的保障便是传接球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该文章对T球运动中传接球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阳光的体育运动更广泛地引入校园。
3.1 T球运动在教学中对传接球技术常见问题
3.1.1 关于肩上传球的常见问题
肩上传球的完整过程是由肩上持球-脚尖指向-快速挥臂等3个阶段,3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允许出现断点,一气呵成将球传出去。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的正确传球意识,只有让学生熟悉掌握传球的手法才能准确的将球传到对方的手里。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游戏环节中,只有将传球与接球两个技术完美结合,才能保证顺利地完成跑垒环节。若想能够达到二者合一的前提条件便是手腕的灵活性、传球的速度与控制性,还有传球的角度三者相吻合。
T球的传球过程中的整个技术环节(以右肩传球为例):双脚分开前后自然站立,左肩侧对传球方向。传球的顺序依次是“双脚蹬地-转髋-转体-转肩-伸肘”期间,右臂前摆-大臂-小臂-手腕-手指依次用力,于此同时将球从右肩上方传出。
学生在学练技术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握球姿势不规范,动作僵硬导致传球的角度出现偏差。(2)在传球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导致传球的效果很差或出现掉球现象;解决这两种现象的发生,要对学生注重加强上肢力量,练习上肢的灵活性。比如两个人一组互相拉肩练习、或是转肩练习,多做一些下肢力量练习,这样二者结合更容易传球的准确性与连贯性。
3.1.2 关于接球的常见问题
接球的方法有:接平直球、地滚球和高飞球。从普及与推广的形式考虑,高校教学里最普遍常用的两种接球方法是接平直球与高飞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接球的正确手法讲清楚,避免学生受伤。在接球的环节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接球的手法,其次是接球的姿势,最后是观察来球的方位,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以及练习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1)接球的手法不准确,导致掉球。(2)来球时方位的判断不准确,导致错失接球;纠正错误的方法有:两个学生一组进行相互传接球练习,由近距离-远距离的循序渐远练习;也可双手练习自抛自接,重点体会手指抓握的最好时机,判断落点的准确性。
3.2 T球运动在传接球技术教学中注意事项
3.2.1 传球中的步伐移动
传球步伐是指在完成传球时,配合脚下步伐的移动动作。包括:原地侧立步、侧向垫步和侧向交叉步。原地侧立步是传接球最基本步法,也是垫步和交叉步的基础。教学重点在于,体会身体重心从蹬地腿到支撑腿的快速转换以及与“蹬地、转体”之间“自然、顺利、圆滑”的连接。
在教学中,传接球中接球的手法是基本要素外,步伐的移动也是传接球的关键,唯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传接球的步伐技巧,才能保证传接球动作的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想效果。现主要从“传球”方面,对T球的步法移动的实效性,加以强调。
3.2.2 传球中的挥臂手法
传球的“挥臂”,则体现在以肩带动肘关节做“鞭打”动作,而手法则体现在手腕到指尖对出球的角度和方位的准确控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完整的传球技术要领和正确的“挥臂”姿势。具体体现在:(1)正确的持球方式。即:用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和食指自然张开扶住球,掌心空出不触球。(2)传球的完成是在转到肩膀与转动肘关节的连带作用下,迅速抖腕、拨指。(3)将鞭打的力量与下肢动作充分相结合,便能传出一个完美的球效。
3.2.3 接球时的手法与技巧
“接球”技术是为了学生了解T球竞赛中技、战术,也是掌握竞赛规则的基本要素之一。这是因为,在比赛中,如果无法准确接住同伴的传球,就必然影响比赛战术的正常实施而直接影响比赛结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的特异性。学生首要掌握的的是准确的技术接球要领和方法;掌握技术的同时要参与到练习中,学生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来球的方向并全神贯注的做好接球准备;在这一基础上,学生还要有准确无误的判断球的方位以及它在运转的速度,进行完美接球。如:平直球、地滚球和高飞球等,准确无误的判断来球的方向進而做出反应将球接入手中。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由于T球项目引进高校课堂的时间较短,在教学工作中,对“传接球”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定位、剖析,不断改进体育课教学中的方法,将正确实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准确掌握传接球动作的技术技巧,打好基础是提高T球技术的关键,特别是T球运动中的传接球技术,既关系到比赛中的胜负,又关系到战术的有效实施。通过开展T球运动,既能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又能使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2 建议
T球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推广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传统与创新并举,体现课程的时尚性以及集体运动项目,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可利用多种形式提高传球技术方法,将其作为竞赛过程中的提高。
(2)可对肩部韧带做一些辅助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以及卧推等方法。
(3)可在校园设立T球兴趣小组,组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体会到技术技能的提高。
(4)可成立学校训练队,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为全面实施T球教育教学功能,不断丰富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立文.中学开展并推广软式垒球的研究[J].学周刊, 2015(15):81.
[2] 成平,陈莉,周仁莲.浅析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公共课引入软式垒球的意义与优势[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8):158.
[3] 姚瑶.对软氏垒球传接球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的探析[J].体育大视野,2016(36):240.
[4] 付新星.开发软式垒球课程,开展阳光体育活动[J].考试周刊,2014(95):160.
[5] 王军凤.论软氏垒球运动对阳光体育开展的促进作用[J].高教论坛,2015:81-82.
[6] 宋伦忠.高中生全员实施软式垒球模块教学的尝试[J].体育教学,2012(8):182.
[7] 姚瑶.在高师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软式垒球的兴趣[J].当代体育科技,2015(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