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角下高等旅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7-10-21孙贻蕙曹秀珍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6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课程改革体育

孙贻蕙 曹秀珍

摘 要:通过采用实证研究法、系统分析法、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梳理高等旅游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全民健身的理论归纳总结当前高等职业学院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模式4个角度,探讨在高等旅游职业院校中如何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全民健身 体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004-02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专技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大丰富,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发展进程中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宏观上我國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体育运动项目类型丰富多彩,体育运动文化底蕴深厚,这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独特体育休闲资源;体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可以在与时俱进的教育中使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产生切实有力的帮助。

1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和必要性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无论是霍顿对孙杨“口水战”事件,还是巴西主办方弄错中国国旗等,除表明我国国民强烈的爱国之情外,也体现了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对体育空前的关注。另外孙杨、傅园慧等并不是在每项比赛中都获得了金牌,但也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和关注,说明我国金牌至上的大国体育逐步过渡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体育、全民健身。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着眼于我国未来长远的发展和国民综合素质提高,在2014年我国更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战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国民体质所采取的确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文件更是着眼于长远民族发展,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基础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应做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方针,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发挥学校体育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应有的功能。我们更应该以此为契机,改革创新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培养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

2 高等旅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原则

2.1 注重专技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原则

旅游类高等院校作为职业院校,其目的是培养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实践应用性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高等旅游职业学院的体育课程改革也应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统一,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应当有意识的与之相结合。

例如:高尔夫、马术、体育舞蹈、木球、野外拓展、瑜伽、漂流、攀岩等养生休闲类体育项目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许多以此为主题的旅游节、旅游赛事活动的举办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也为众多学生提供了诸多就业机遇和发展空间。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最突出的工作性质是社交和服务,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而且服务形式通常采用上肢动作来完成,所以,在体育课程教学时便可以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性质,结合具体的场地、器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耐久力和上肢力量的练习,同时安排应用型的休闲体育项目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性编排一些自我保健、自我锻炼的健身操,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定工作技能。

2.2 旅游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原则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迎来一个个发展的黄金期,随之对旅游类服务与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会同步加大,旅游业的火热提供众多新型的就业机会,同时又有力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体育教学通常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或是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掌握,一直以来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加无从谈起。全民健身战略的提出旨在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最终目的是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性提供先决保障。所以,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应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不仅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更应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核心能力,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3 贯彻“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指导性原则

针对全民健身战略同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学者马晓东、杨侃等对高校体育改革做了相关研究,他们提出高等学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地……全民健身的重中之重在于高校教育。此外许多学者也认为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环,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要的不是单一运动技能的掌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真正意义上发挥体育的功能和价值。

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要在“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指导性原则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形成适应并带有高等旅游职业学院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着眼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建设高等旅游职业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

3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3.1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当代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体育课程不能仅看作是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成为影响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发挥体育课程的实质性作用,就必须于各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根据高等旅游职业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保持社会发展灵敏度,把握社会需求以及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从而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将体育课程视作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合理的进行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此外基于高等旅游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养生、健身、体育、娱乐、休闲于一体,集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战略于一身,增设以体育舞蹈、高尔夫、瑜伽、健美操等休闲项目为主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制定实施符合各专业需求的素质拓展锻炼方案。

3.2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灌输讲授式”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目标,同时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效率低下,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須创新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体育教学的本质目标,形成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体系。

从改革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构建层次清晰的课内选项教学和课外体育联盟的模式,体育课程采用课内与课外体育俱乐部联盟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参与、组织、管理、操作课内外体育俱乐部;大力开展群体性、大众性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各体育社团的管理组织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全民健身的体育锻炼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锻炼习惯。

3.3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角度创新

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旅游类院校,相比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例如:前文中提到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休闲类体育项目的火热,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促进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创新。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选取休闲性、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的体育课程资源。

另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其教学水平和思想高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整合各高校优秀的教师资源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才能保障全民健身战略的有效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4 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各研究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讲授、示范、练习、纠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缺乏创新性、科学性。在一些学者做的调查统计中显示,如此的教学方法下的学习效果非常一般,不够理想。

因此应当冲扥结合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大力倡导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与实践,凝练高等旅游职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对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有效的提供帮助。

4 结语

全民健身的指导思想无疑开辟了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道路——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高职院校身心健康意识,从而为学校或是学生的未来持续性发展都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当今的体育课程改革应当更加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健身性、休闲性、娱乐性和兴趣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在提高学生总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先卿,马翠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终身体育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报,1999(3):55-58.

[2] 陆根秀,王新福.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的调查结果与评价体系[J].上海体育学报,2003(2):85-88.

[3] 杨树堃.大学生评价方法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报,2002.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课程改革体育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