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2017-10-21刘伟王琦君陶锐朱梅
刘伟 王琦君 陶锐 朱梅
摘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设计景观必须严格遵守客观的自然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降低彼此影响程度。联系优化景观的基本原则,合理协调人文、自然环境,通过选择理想的设计方法,有效保证景观的独特性。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整体描述了乡村景观概念与特点,提出设计景观的实际问题,并综合分析了设计方法,希望可以推动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内容,科学安排各种乡村景观要素,最大程度保证景观的文化特点,对其经济价值全面挖掘,有效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景观设计不仅对村庄有效优化,完善居住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还可以对自然风貌与乡土文化特点有效改进,有效保护与之相关的景观资源,将完整的景观风貌全面展示在人们面前。
一、乡村景观概述
(一)基本概念
乡村主要是指人类分类居住,将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区;景观则形成于艺术领域,是指人工结合自然产生的空间景色。针对这一概念来讲,学科研究领域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定义,一般认为:景观的生活来源是农业生产,将人工或自然景观作为基础,围绕乡土建筑的自然景观布局,突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特点。
(二)基本特点
第一,生产特点。农村将乡村作为重要生活场所,乡村的风气、环境密切联系农民的生活习惯与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规划设计时,将村民的实际居住需求作为基本,无法与实际生产完全分离。所以,表现出明显的生产特点,可以全面体现居民情况[1]。
第二,自发特点。在建设园林过程中,由于人口大量在城市聚集,需要大范围土地面积,严重破坏了自然生产的植被。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中,人们希望可以缓解巨大的生活压力,自然产生了园林建设。在实际建设中,一般都是明确一个空地,通过人工手段重建自然景观,并且将人的主观思维引入这部分景观,在设计中不免体现出矫揉造作的特点。乡村景观明显不同于城市景观,前者需要基于悠久的历史形成,长时间不断积累了乡村文化与风气,农民在土地上生存的过程中,也注意反哺土地,所以农民凭借主观思想设计了一些景观,但却集体无意识的呈现整体景观。
第三,地域特点。自然景观是形成的基础,由于地区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特点,无形之中产生了显著的差异性。同时,地域之间的不同文化和地理特点,都会不同影响村民的思想认知,進一步产生不同的审美需求。因此,在设计这部分景观时,也不断表现出地域特点[2]。
二、设计原则
(一)城乡同步
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村庄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城乡产业发展模式、彼此服务配套设施、用地分布和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考虑,明确乡村定位。
(二)结合实际
设计应密切联系规划或自然环境形态、乡村经济发展特点、村民的生产生活模式以及本地风俗等,对本地区的真实情况充分尊重,结合环境特点制定科学的保护制度,并提出规划与设计的终极目标。
(三)节省资源
设计应注意对现存水系、农业用地和生物等珍贵资源全面保护,最大程度节省资源,大力提倡应用可再生资源,引导条件允许的区域对设施共享联建。
(四)突出特点
乡村景观将民俗文化作为核心,要想塑造优美的景观,必须对本地区的自然以及传统文化有效保护。
(五)尊重民意
高度重视本地村民在生产生活、使用土地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结合村民利益建设项目,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构建相对和优美的景观[3]。
三、设计方法
(一)围绕美丽乡村主题设计
国家在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时,更加突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达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目标。在这一前提下,设计景观的过程中,有关人员避免过度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充分保护现有的资源。
(二)结合生态环境设计景观
不管是建设城市园林,还是设计景观,都需要积极保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包含各种不同的生物,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中的意义。在目前景观中,体现出生物的多样化特点。正是由于各种物种的存在,才平衡了生态系统。首先,在建设美丽乡村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是关键,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相对稳定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拥有丰富的生物,包括水、大气等持续循环的无机物,以及透水性显著的自然界面,在设计时应强调环境的反复循环和自我恢复能力,人与自然同步发展。
(三)注意艺术环境设计
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都不会脱离浓厚的历史气息,其能够在环境艺术方面彰显。笔直的公路、矗立的高楼等都是构成艺术环境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农村一望无垠的田野、茂盛的农作物也体现出艺术环境的特点[4]。基于艺术角度分析,乡土景观表现出独有的年代美与柔和美,并且在建筑、道路和水系中彰显环境艺术,在设计中应保存这种大地景观和农作物景观的风格特点,全面表现出地方特色,气候与植被元素,创造一种平和的景观环境。
(四)重视文化环境的规划
在实际设计中,有关人员会自然融入自身想法,大多数景观设计突出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如此便产生了个性化景观,轻视了共性,因此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设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乡村文化,并且将其引入设计中。另外,还要为村民创造日常社交活动所需的空间。以及设置公共空间主要用于举办庆祝活动,可以根据活动不同类型设计空间大小,基于社会方面分析,文化环境客观体现出地域性。
四、结束语
根据振兴乡村的基本战略,规划设计乡村景观需要对本地自然风俗高度重视,深刻挖掘乡土文化,获取独特的景观要素,重新打造乡村的秀丽面貌,多方面展示乡村生活。
参考文献:
[1]胡秀萍.浅析乡村游背景下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J].农业考古,2016(3):181-183.
[2]张宇翔.美丽乡村背景下运城地区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12-13.
[3]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18.
[4]孙锋祥.乡村景观的特点及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J].农业工程,2016(5):51~52.
(作者身份证号:330523198410210014 1 330523198606190027 2
3411021987121562193 33052119901008302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