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擅用提问技巧
2017-10-21车仕林
车仕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设置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将从教学以提问开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提问方式以启发式为主、正确诱导与点评学生答案等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提问技巧,兴趣,启发,点评
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氛围、教师的引导等均是影响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设置提问则能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其学习热情,以培养他们形成善于思考的品质。笔者由“Old and New”一课的行文方式受到启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课堂提问技巧做出新的思考和总结,现将浅显之见与大家一同分享,望能引起诸位的深思。
一、教学以提问开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伊始便开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进而在思考中更加快速準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在“Old and New”一课的行文布局中,开篇便请学生在阅读前先思考:毛泽东曾在想象中写下“更立西江石壁……”的词句,他是否真的看到了石壁;三峡大坝利用了长江水的动力,那这个水力是否可以利用;1991年孙中山首次提出了可以利用三峡大坝水力的想法,此想法是他自行想出的还是听别人叙说的等一系列问题。借此,文章在开篇便针对三峡大坝为学生设置了问题,在第一时间就抓住了他们的眼球,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其思考热情和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笔者从中受到启示,无论是文章还是课堂教学,都要做到善于把握先机,在最开始巧妙设计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问题的思考和对文章内容的探索中。设置问题、解答问题是帮助人们追求真理、增长知识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只有最先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度。
二、优化提问方式,以启发式为主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同时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要以启发式为主。教师提问时,要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重在以适当的提问方式,给予大家自由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在“Old and New”一课中的“Speaking”部分,请同学围绕“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文章的重难点即对三峡大坝的认知和重点句型短语的掌握,彼时全班学生均己对全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也对三峡大坝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文章“Reading and Vocabu-lary Activity 4”中的问题,进行“Speaking”部分的讨论。在讨论之前,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三个简单的方向:三峡大坝这现年来有什么变化?想一下你的生活是否也因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三峡大坝比不上国外一些人工大坝,对此你怎么看?
笔者希望能通过这些由浅入深的问题,深化学生对三峡大坝的了解,同时利用“比较法”,将国外的大坝与三峡大坝相比较,创设开放性的答题角度,给予学生全面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望此过程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由文章内容向生活实际层层递进,最后引发学生讨论和深思的提问方式,符合逻辑顺序,同时弱化了问题答案的局限性,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三、正确诱导与点评学生答案
众所周知,有问必有答,教师应善于在问题中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去束缚学生的思考模式。故面对全班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拓展自己的思维,不局限于文本和教材,要勇于接受和尊重学生答案的多样化,同时做出公正、客观和善意的评价。在以往,我们在课堂上常听到教师对学生直言不讳的评论,如:你怎么可以这么想?你的答案偏离了问题。你这么回答毫无根据,而标准答案应该是……
以上言论在很大程度上挫败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也就导致了老师提问全班无人敢回答亦无人想回答,最终老师只能按照参考书读出“标准答案”的被动局面。英语的教育教学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既是课堂的引导者同时更是其中的参与者。故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更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懂得倾听和接受每个学生思想的声音,加强问答环节与大家的思维互动。教师应当多多使用“你很棒、这样想也不失为一个思考问题的好角度”等鼓励性评语来增添学生在课上回答的信心,以激励其在日后学习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好习惯。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时机巧设启发性的问题,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开拓思维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最后给予其客观和鼓励性的点评。笔者相信长此以往,定能使英语课堂活跃起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建设性及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