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的运用

2017-10-21如仙古丽·斯拉木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教学法情境阅读教学

如仙古丽·斯拉木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在新课改影响下,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就目前现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改进。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有很大潜力,有待于完善与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教学

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能使学生变得聪明、有才智,从而为学好语文知识和各门学科奠定了智力基础。问题教学法为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争论问题提供了条件。学生智能素质得到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因此进一步探讨问题教学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笔者从本人涉及的资料中,尚未找到定义性的答案。原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说过:“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马赫穆托夫的这段理论与我们对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指导阅读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科学设计问题。

要运用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针对阅读教学内容科学的设计相关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能够推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在学习《出师表》一文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整体阅读一遍本文,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在率军征伐曹魏时要写这篇出师表呢?”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后通常都会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讨论的热情追加一些问题,比如“这篇出师表的描述主要是运用哪些表达手法”或者是“诸葛亮最终的结局是如何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让学生加深对本片阅读教学的理解。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阅读教学的内容以及设计问题的根本目的,只有科学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阅读教学内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培养提问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问题最多的时候,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时问题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接受教师的灌输,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这种现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鼓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提问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绿色蝈蝈》这一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前提问“你们见过蝈蝈吗”大部分学生会说“见过”“但你们见过绿色的蝈蝈吗”,可能个别学生会见过,教师可以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进行介绍,在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比如“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看来咱们班人才真是不少呢,或许你就是将来的昆虫学家呢”。教师的表扬将会给学生很大的鼓励,对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3.激发提问热情。

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提问的有效措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以及兴趣方面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一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机选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让学生通过扮演还原当时的事件,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表演完毕后教師可以让其他同学根据刚才的表演,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笑是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那文中贾雨村的笑有几次,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利用表演和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教会学生自问、善悟。

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意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白,这样读书才能读出书中之味。要深入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读文章要仔细体味、品评、鉴赏,也就是要象佛家那样善“悟”。

第一悟文章结构技巧。结构技巧的作用在于把写作内容巧妙排列,使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时要看它的行文顺序、自然段起讫,层次间衔接、过渡、照应等,体会其精妙之处。

第二悟开头、结尾技巧。开头看其选用开门见山、宕开一笔、环境切入、巧妙铺陈、抒发情感、恰切比兴、设疑吸引等方法中的哪一项。结尾看其运用了呼应篇首、启发联想、卒章显志、意外结局等方法中的哪一种。

第三悟文章语言。好的文章语言或词采华丽、激情澎湃;或简洁朴实如行云流水。体会其语言时关键看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使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详略得当;描写形象逼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议论简明扼要、画龙点晴、振聋发聩的。

三、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趁热打铁,将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入到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教师所提问题的重点与目的是什么。如在教学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时,在学生通读全诗基础上问:“黄河远上白云间”中为何用“黄河”而不用“黄沙”?通过抛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一学生说:用“黄沙远上白云间”更真实,因为塞外地理,狂风肆掠,尘沙飞扬,可以远上天际。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有价值的质疑,这也是教者的一种教育期待。对此,我肯定了同学的质疑精神,并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从地理学、文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又从浪漫主义写法角度加以体味,从而达到了对诗歌的内容和写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问题的关键,让学生们能够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问题的存在,以及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白,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教师想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情况之下能够对文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实践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在课堂上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设计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问题教学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独好”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高云兵;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0年32期.

[2]张中合;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7期.3

猜你喜欢

教学法情境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