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2017-10-21何英健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培养兴趣小学生

何英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它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信息技术课程应运而生。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电脑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培养兴趣;寓教于乐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趣味化

“寓教于乐”是古今教育家一直强调的教育理念。计算机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将丰富多彩、趣味浓烈的电脑游戏带到课堂中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中,指法练习又枯燥又疲劳,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就利用“金山打字通”中“青蛙过河”“拯救苹果”“生死时速”等很多有趣的打字游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打字练习,小组间的游戏比赛,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丰富学习资源

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任务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只有将任务设计好,才能够实现最终自主学习的目标,所以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应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任务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任务之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资料,使得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特有的思维进行发现和探索、创造。例如在教学,幻灯片《无人操作自放映》时,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图片资源。收集了热高乐园四大主题馆:“丛林欢乐世界”、“巴厘岛水世界”、“海底两万里”、“温泉养生水世界”的代表图片,制作成精美的自动放映演示文稿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围绕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分一个主题资源,制作并完成自动放映的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制作特别认真。完成后,指导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于有丰富的资源,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避免了因资源雷同而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学生在学习的目标的驱使下,能够从一些教学资料中选择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不断地学习,学生就能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提炼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炼学生亲身感受到的素材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去体会、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应用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节课后布置学生回家观察一种物品或建筑,然后在上课时利用电脑画出来。由于是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到的景物,因此画的非常好。在最后一节课上,让学生综合所有景物,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很高。在教学完《用计算机写文章》时,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一场报刊制作比赛,学生认识到了版面设计、文字处理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中就会非常注重报纸的设计。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中的艺术字、图片装饰感兴趣,并进行自发的查阅书籍资料,或者向教师进行求助,制作出精美的报刊。学生在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成功或失败,进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多元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想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探究的能力,就要更新观念,创设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对于某一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理论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共同探究式的方式,学生与教师共同推理,一步步最后得出结果,得出该操作的技巧和方法。这种师学共同合作进行研讨的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该操作方式的印象,更能使学生在推理和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现代化国际港口中》一课时,便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推导探究的方式。在讲解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菜单页上找相关的按钮符号,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把几个相似的按钮归类告诉他们这些按钮的作用,然后引导认识其他的按钮,并一一进行相应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见证每个按钮和符号的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穿插一些操作的技巧。最后总结出每个按钮的用法,再布置给各小组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其加深这部分知识的操作技巧。

五、制作、使用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教学《安全使用计算机》一课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教材内容比较空洞、乏味,我就上网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计算机安全以及病毒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理解和掌握打造计算机安全环境的重要。特别是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是本课的难点,看不见,摸不着,破坏力、危害性不易理解,通过视频等课件,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了。由于课件制作的形象、生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勤.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策略实践探析[J].才智,2013,22(12).

[2]王素珍.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6(47):128.

[3]朱宽.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4(22).

[4]李娟.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研究,2012(08).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培养兴趣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