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雨绸缪”之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探讨

2017-10-21李瑞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

李瑞

摘要: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教促进学”的口號。“以学论教”需要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反应上,考虑相应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过去“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教学理念,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学生,思考课堂,不是单纯地将教材再现于课堂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读教材,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资源,整合多项教学研究的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巧串流程明晰思路,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等多种方法提高备课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有效性

引言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备课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是课堂有效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上课前,通过备课活动,使教学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时才会有条不紊,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如何立足教材,有效开展备课呢?

一、备课要整合多项教学研究的内容,不是单纯的撰写教学案

备课是老师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必做的一件事。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跟老师的备课效果有着很大关系。而备课主要包括:研究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思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写教案等环节,可以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其中,撰写教学案是备课中的最后环节,教学案是分析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进行整理、记录下来,是归结整合的过程。教学案是授课的“蓝图”与“备忘录”,明确了教学目标与任务,而且还规范了教学的思路与步骤,预设了课堂教学任务达成的结果,可以说是建立高效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故此,要给予备课正确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就是写教学案。

二、备过程,完善教学设计

备课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合理地规划课堂教学步骤,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师在备课环节要严格把握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需要注重整合这个三维目标,逐渐提升学生的素质。教师也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也要重点突出几个特点:备课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再者,教师也要精心设计问题。可以说,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定能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备课时,语文教师一定要重点设计有效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等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最后,教师也要精心设计作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把作业的作用定位于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使学生常常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之中,而且作业的形式呆板枯燥,内容单一,严重禁锢着学生的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作业,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巧串流程,令思路更明晰

备课环节,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能学会什么,该解决什么问题,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教师要在头脑中有一个教学预案,将教学的整个过程像放电影一样预演一遍是非常必要的。备课时,也要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要能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设计好导入环节,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教学,因此,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朗朗书声,浓浓情意的场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七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欲”;设计好需要赏析的段落和句子,设计好问题,同时也要设计好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生活动除了常规的“听说 读写问”外,也要用“画一画”还是“唱一唱”“演一演”?课堂教学如何上得好玩有趣?都需要在备课环节加以强化,拓展延伸。要设计好板书的内容,将以圈点批划的方式标注于课本上的字里行间中,在空白之地做记号,而且还要清楚地知道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思,慢慢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预案,从详到简,熟能生巧。这样的备课会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明晰。

四、备课重难点内容

备课时一定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一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清楚这节课授课目标,但是,很多时候,有些是自己心里明白的方向,可是上完课,学生仍旧不知道这一堂课要干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教学目标不明确、不集中,重点目标被次要目标冲淡。一篇文章如果反复肢解,面面俱到,全作重点,这节课也就无重点可言。重点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不能混同于一般的知识点。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突出重点是关键。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多在这方面下工夫,多想办法。比如,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有效启发引导学生等。一节课,重点突出了,目标自然就明确了,效率自然也就高效了。与此同时,还要解决教学难点。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难点部分呢?首先,要明确难点,难点是由两部分决定的,一是教材的难度大,教材本身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有难易之分;二是由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接受能力决定的。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指的是新授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因此,备课环节要突破难点,首先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难点,理清楚学生为什么会感到“难”,“难”在哪里?再结合难点所在,抓住教材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

总而言之,备课,说到底,不管是从教材的角度,学生的角度,还是教法、学法的角度,都有值得探究的价值。备课是教师创造的源泉。备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并不是为了写教案。备课是教师的责任心、文化底蕴、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备课环节凝聚着老师钻研的心血,准备的汗水。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不应该给备课限定框架模式,也不能要求所有教者千篇一律,要大力提倡有创意的、独特的备课风格,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因为备课环节更加有效,使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备课环节更加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海琴.浅谈小学语文备课技巧[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2):70.s

[2]陈陆玉.和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谈谈怎样备课[J].新疆教育,2014(10):34

[3]柯镇林.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8):180-182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