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德育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效益

2017-10-21成玉岳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育

成玉岳

摘要:众所周知,教书难,但育人更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象地道出了育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任重道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处知识点的学习无不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思想教育,这些丰富素材的运用依赖于教师的挖掘,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结合学科的具体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巧抓时机,多形式、多渠道地渗透德育教育。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纵观语文学科知识很多内容都与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呢?

一、强调课堂教学环节,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主要舞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有机恰当地渗透到知识这一载体中。比如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等。在教学中都可以将德育教育工作与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必须调控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要时刻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在讲授文章、了解字词句的时候,将德育教育自然地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相融合。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同时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中、在浓郁的氛围中去获得更真实的体验。

二、将德育渗透于学生的课文朗诵中

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朗读,朗读是学生运用声音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在朗读中学生需要加入对文章段落和句子的理解,可以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成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故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朗读中意义重大。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文章主要描绘的是桂林的好山好景,优美的词句,加上各种修辞手法的装饰,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更富有节奏感。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这些感性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桂林山水形成整体的感性认知。然后再引导学生用赞美和富有节奏感的语气去朗读文章。经过朗诵,学生也更容易进入到作者描绘的诗意景象之中,进而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奇和美。这对培养提升学生的合理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还能把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出来。

三、挖掘课文背景中的德育因素

由于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内容通常比较短,故事情节相对较为简单,或者是故事的一个片段。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加以延伸和扩展,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背后的引深含义。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从课文的表层来看,只是简单描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以及百姓、外国人对此的反应。但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知道虎门销烟发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可以从课文的背景中去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因,外国人为了获取不当利益,抓住清朝守旧落后、统治颓废等现状,不惜牺牲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导致了我国国民成为“东亚病夫”。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课文背景知识更能激起出学生的愤恨之情和爱国之心。这样,学生也能真正理解只有国强才能不受欺负的硬道理,从而培养当代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发挥教师思想品德和学识修养的示范性

德智体美劳是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其中德育又是第一位的。作为教师,要时刻为学生树立道德风范。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首先,一定要有明确的育人意识,要充分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把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激发出来,还要创设德育渗透的氛围,同时,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示范性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学识水平会时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中去教育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评价等无不具体地体现着自身的意识态度。在教学中难免会有牢骚,如果教师借教学活动向学生发泄自己的消极情况,就会从根本上抵消课文的教育意义,显然是不可取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同时也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之中,两者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出德育教育的功能。真正把语文德育教学落到实处。

五、积极开展写作实践,推动学生公德心的养成

写作是提高小学生创作思维的有效途径,写作也是反映学生内心情感的客观介体。而且写作涉及面广,为德育的渗透提供绝佳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写作机会,使学生在写作时养成积极的社会公德心。比如,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将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现象等记录下来,养成社会公德心。其次,可以利用看图指导学生写作文、看故事写作文等,引导学生养成社会公德心。比如,让学生根据“公交车让座”这幅图进行作文创作,促使他们形成“坐车公德”。第三,让学生记录班级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利于学生在互相监督的过程中不断规范、完善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社会公德心。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语文与德育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优选择,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途径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两者紧密相连,为培养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又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小学生打下基础。使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他们接受德育熏陶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张正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东京文学,2010(11).

[2]王君.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探讨[J].中國教育技术装备,2015,7(23).112-114.

[3]周波.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语文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