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修辞,跃动的生命
2017-10-20王平平
王平平
摘要: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黄土高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腰鼓表演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黄土高原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安塞腰鼓》正是通过多样灵动的修辞来展现腰鼓表演带给人的震撼。
关键词:安塞腰鼓;修辞手法;生命力
《安塞腰鼓》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片经典课文,作家刘成章用凝练而又动感的语言描写了黄土高原上大气磅礴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充分表现了表现了黄土高原人坚韧乐观、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好的主题需要好的语言形式来承载。在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里,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对比、反复、夸张等多种手法,用灵动的修辞展现了黄土高原人蓬勃跃动的生命。
1鲜明的对比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粗犷豪放,充满力量和喜庆。为了更有力地突出表演时的火烈场面,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表演过程,而是加入了表演前的安静和表演后的寂静。文章首先展现了一幅独具西北特色的背景画面,然后将笔墨集中在后生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上,这正是以静衬动的写法。沉稳安静的神情下面,巨大的生命力在酝酿和勃发,与“于无声处听惊雷”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人们正沉浸在热烈昂扬的腰鼓表演中时,表演却突然结束了:“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虽然只有简单的几笔,却和之前火烈地表演形成鲜明反差,让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结尾更是以“渺远的鸡啼”来反衬突然而来的寂静,且不说鸡啼所代表的的希望之意,单单是这种动静互衬、动静结合的写法,就让读者被腰鼓表演时的壮阔场面所震撼,被击鼓后生们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魅力所折服。
文章不仅将表演前后场景进行了对比,还将孕育了安塞腰鼓的黄土高原与“多水的江南”作了对比,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了黄土高原的粗犷和厚重。在描写腰鼓场面时,作者同样使用了对比:“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一个句子,三组对比,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了腰鼓表演的壮阔、豪放、火烈!
2形象的比喻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安塞腰鼓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特质,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一系列形象贴切的比喻。比如描写腰鼓表演场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作者用骤雨形容急促的鼓点,用旋风形容飞扬的流速,用乱蛙形容蹦跳的脚步,用火花形容闪射的瞳仁,用斗虎形容鼓手强健的身姿,可谓想象力丰富而独到。骤雨体现了击鼓速度之快,旋风写出流苏随着后生们舞动飞扬的激越场景,乱蛙写出了鼓手脚步的整齐、敏捷,火花形容鼓手眼神的坚毅,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斗虎则更是将鼓手们表演时威武的气势淋漓地展现了出来。
文章更有直接对鼓手的描写,同样用了比喻:“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这看似简单的一个比喻细品起来却是非常精妙。首先,它用黄土高原特有的景物来形容人物;其次,它还点出了两者相似的内涵——质朴。细细探究,黄土高原人不就是那片质朴的高粱?默默无闻却又不择环境的优劣,永远以坚韧顽强的态度绽放自己的生命。除此之外,还把刚开始表演的后生比作“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这个比喻一下子就拉开了表演大幕,壮阔了场面。
3丰富的排比
虽然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但是运用得最多,也是最成功的的手法便是排比。文章从腰鼓表演的场面、鼓声、后生、舞姿四个方面来展现腰鼓表演的壮阔,几乎每个方面都运用了排比。如在描写腰鼓场面时,仅仅在一个段落中就用了三组排比。并且排比用得各有特色。表演一开始,作者这样写道:“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沒命了!”这个排比很巧妙,作者用了一个层层递进的排比,让鼓手的状态在短短的一句话中就已经到达了巅峰状态。
通过排比来层层推进,不仅将表演推向高潮,还更有助于将作者情感步步推向高峰。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两个句子,两组排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腰鼓表演的气势,更感受到了后生们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酣畅淋漓的生命力量。排比还可以从多角度展现腰鼓的表演场面,语言精炼,更富有气势。如描写舞姿时,作者就从力度、声音、色彩三个方面,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多方展示了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排比和其他艺术手法综合运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了上文中分析过的排比和比喻的综合,排比中还有对比,有引用,有虚写,有实写。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排比中有引用,有虚写,在多角度排比的联想中,腰鼓表演的磅礴气势跃然纸上。
4结语
在这一千多字的短文里,作者用鲜明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多彩的排比给我呈现了黄土高原上大气磅礴的腰鼓表演,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夸张、反复、通感、虚实相生等多种写法,在此不再一一说明,多样的艺术手法层层推进,情感步步推向高峰,同时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和音乐的节奏美,使读者真真切切的沉浸在这场壮阔的腰鼓表演中,震撼在黄土高原人跃动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