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10-20韩芳芳

丝路视野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环保产业发展战略京津冀

韩芳芳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提出来的一项发展战略,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促进京津冀的环保一体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环保事业也逐渐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明智之举,也是我们必须实行的有效战略。这篇文章立足于环保事业的视角,针对于京津冀地区展开详细的论述,找出其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而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环保产业;发展战略

一、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策的有力支持,尚未建立可行的协调机制

最近几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京津冀地区推出了很多有效的政策,然而,依然有很多政策存在问题,还有很多的机制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去逐渐完善。政府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给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像税收、技术创新、信贷等,现在已经实行的政策当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优惠的力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甚至其中的一些政策不利于国家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企业严重缺乏技术创新。除此之外,在出台的很多政策上,并没有专门针对环保产业园的相关政策,即使是一些鼓励政策,其中很多依然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真正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很多政策存在问题,与其他的园区相比,环保产业园区几乎不具有什么竞争力,无论是自身的经营问题,还是针对于其他企业的吸引问题,都会对环保产业园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再者,京津冀地区虽然一体化,但是分条非常明显,三个区域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合作意识,也没有制定针对于三个地区的产业规划,相应的技术不能统一,相应的标准也不能统一。

(二)产业集中度较低,部分环保产业园区运行不畅

京津冀地区拥有很多的环保产业,但是,很多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很多领域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能够发挥作用的带头的翘楚,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小型产业,这些产业都比较分散,而且能力和水平都比较一般,很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专业化水平,很难为企业赢得相应的收益。企业规模小、资金严重缺乏、企业分散,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市场的合理开发,产业的业绩也会有很大的波动,很多带头的企業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与此同时,虽然京津冀地区已经拥有很多相应的环保产业园区,然而很多园区在进行招商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给自己明确的定位,还有很多园区的相应设施不完善,这就造成这些园区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

(三)未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成果转化率低

当前,我国的环保产业与经济发展基本保持一致,环保产业制造出的价值以及技术创新也是这样的,这就形成了一种格局“东高西低”,总体的分布特征就是“一带一轴”,这就是意味着以长三角、渤海、珠三角为核心作为聚焦点。2012年,节能环保的专利授权增长率达到将近35%,比同时期的其他的新兴产业高出很多,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的环保产业是最多的。2011年,北京有1130件,到2012年,已经达到1516件。虽然方敏的环保理念在全国范围内有很高的名声,然而,这些成果却很少有能够转化成实际的,所以造成本地的产业化率竟然不到10%。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科研成果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可能有些严重缺乏相应的转化机制。

二、对策建议

(一)編制地方环保产业规划和标准

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要把节能环保作为重点,针对不同的地区,提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对京津冀地区的环保发展进行编制,并且做出相应的规划,出台一系列关于环保的相关标准,京津冀的排污处罚标准也要统一,针对各地区的排污要做出统一的规定。

(二)完善相关经济政策,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对京津冀地区的财税共享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索,要根据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税收分成;要尽力完善各地方的财税制度,同时还要给予相应的项目优惠政策,如果相关的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那就要对这些项目进行限制;建立环保服务平台,鼓励社会上有能力的人们对环保进行投资,为环保事业建立独立的基金,这样才能保证环保事业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政府要大力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加快修改相应的制度和政策。

(三)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

京津冀跨区域的合作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可以建立跨区域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京津冀三个地区的产业优势,推动周边的环保事业的发展。通过资金以及技术相互交流和沟通,为区域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引导中小型企业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让这些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业界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要尽全力培育一部分具有特色的龙头产业,让这些产业逐渐成为知名企业。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鼓励企业与相关的部门展开合作,建立相应的科技产业联盟,逐渐实现科学的一体化;建立重点的环保科研工作室和实验室,国家要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支持力度,建立新产品的推广机制,加快相关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要让环保走向国际,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猜你喜欢

环保产业发展战略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环保产业O2O商业模式探讨
环保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研究分析
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