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

2017-10-20梁秋月

丝路视野 2017年21期
关键词: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摘要】文章提出了通过完善机构设置,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组织;加强专业建设,构建产学结合的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创新课程设置,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创新

教学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管理工作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日常活动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相关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要素构成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管理是对学校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全过程,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学校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更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人员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对高职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受计划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大多是模仿普通高校的做法,教学管理呈现出明显的僵化、机械特征。

在影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诸多要素中教学管理决策、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要素是最关键的三大要素:一是教学管理决策要素;二是教学信息反馈要素;三是教学质量监控要素。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与产学结合不匹配

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设置来看,受传统教学模式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基本上是借鉴普通高等院校的组织结构模式。

(二)高职教学管理没有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模仿普通高等院校的组织结构模式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务处作为学校层面最重要的教学管理机构,一般设有理论教学管理岗、实践教学管理岗、学生学籍管理岗、考务管理岗、教师业绩考核岗等岗位,各岗位人员按相应的业务流程,对各级院系、教研室等教学部门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与产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之间很难有效协调;其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仿的教务管理业务流程,无法适应产学结合模式下对学生学习时间、学习期限方面的约束。

(三)学制设置不能适应产学结合的实际需要

在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下,由于行业、企业在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方面,在时间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过去整齐划一的班级教学管理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也难以适应企业对用人时间的要求,而实施弹性学制,学生根据时间安排和个人兴趣,自由选择课程,修满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产学结合的需要

与传统的学制相对固定、班级统一管理相适应,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与产学结合的实际需要存在偏差: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都保持着明显的学科痕迹,沿用三段式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脱离了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具体策略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点,是完善机构设置,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组织;加强专业建设,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创新课程设置,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完善機构设置,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组织

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搞好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关键是要建立校企共建、相互协作的教学管理机构。

(二)加強专业建设,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

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高等级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努力追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成长之路,按照社会需求进行校企共建和特色创新。

(三)创新课程设置,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创新高职教学管理,必须把创新课程设置放在首要位置,关键是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关键是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优化课程结构时,应坚持四大原则:(1)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原则;(2)坚持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3)坚持开放和动态调整的原则;(4)坚持多元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曾晓秋.谈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25):239~240.

[2]徐天为,王华.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7):21~23.

作者简介:梁秋月(1984.09—),女,长春东方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方面及职业教育方面。

猜你喜欢

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