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铁路小半径曲线整治的可行措施
2017-10-20郑昌来
郑昌来
[摘要]目前,各地铁路频繁出现了小半径曲线,干扰到了正常行车,甚至于威胁到最根本的营运安全。在遇到小半径曲线时,列车将会引发相对强烈的晃动,给乘客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对小半径曲线引发的铁路病害应当予以全面的防控,在此前提下探求可行的整治对策。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病害;整治措施
从整个路网角度来看,支线铁路很有可能表现为小半径曲线的不良现象。究其根源,就在于此种类型的线路具有相对较少的运输量,因而很难获得全方位的线路改造。经过较长时期的持续运营,某些铁路支线将会呈现老化与陈旧等不良现象,从而引发了过于频繁的故障并且造成了基础失稳。为了从源头上防控小半径曲线的出现,就要结合不同类型的病害根源,开展全方位的病害防控。
一、探析病害的根源
(一)不断扩大的轨距
如果外在条件大体上等同,那么侧向磨损与曲线半径之间将会呈现显著的正比关系。在通车过程中,钢轨如果出现了向外倾斜,那么与之相应的轨距也将变得更大。这是由于,产生钢轨外翻的根源就在于相对较小的扣压力。此外,轨距挡板如果出现了变形,产生机械磨损或者受到锈蚀,则也可能引发病害。
(二)超限的轨距变化
小半径曲线本身承受着均衡性较差的侧向钢轨磨损以及外界挤压力,因此在接头周边的位置上很有可能突然改变整体上的作用力。除此以外,如果铁轨所处的道床本身不够致密,道砟厚度较小或者接头扣件出现了故障,那么将会引发接头支嘴的不良现象。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欠缺全方位的铁轨养护与维修,铁轨接缝就会呈现迅速扩大的状态。
(三)其他的病害
除了上述病害之外,针对小半径曲线如果没有予以适当的养护,而仅限于细微的调整,那么铁轨的头部与尾部曲线将会遭受破坏。然而在维修轨道的实践中,受到陈旧设备的影响,针对铁轨曲线选择了不适当的设计措施,以至于上股曲线与下股曲线之间呈现了不同步的爬行状态,导致上股钢轨侧磨、下股钢轨垂磨,甚至达到重伤钢轨状态,就必须进行成段更换,縮短了铁路线路维修保养周期,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遇到严重情况时,对于某些突然出现的病害无法予以及时处置。
二、整治小半径曲线的可行措施
(一)对连接零件进行相应调整更换
如果条件允许,那么针对铁轨本身的零配件应当予以全面调整,在此前提下避免扩大的轨距。这是由于,针对铁轨间距有必要将其控制于特定的限度内,而不要超出限度。如果轨距过大,超过超临修标准,不及时进行保养整修时,则有可能引发列车脱轨。如有必要进行拔道的操作,则必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运算方法,先要计算曲线中间的距离,然后再去计算两端的距离。
如果要从源头上整治超限的轨距,关键应当在于扣板型号的调整,最好将其限制于2毫米以内的偏差。通常来讲,对于此类零配件最好选择弹条式或者扣板式的扣件,成段进行扣件解体涂油。
(二)减少磨耗或者成段更换钢轨
钢轨受到的外在车轮作用力应当是各不相同的,而与之相应的内侧与外侧压力也并不十分均衡。经过较长时间以后,轨距就会变得更大,以至于超出了最大的变化率。某些钢轨本身已遭受了较重的磨损,一般出现上股侧磨,下股垂磨的现象,对于达到重伤标准的钢轨,就必须进行更换,通过运用更换钢轨的方式来避免更为严重的磨耗出现。每隔特定的时间段,就应当更换出现严重磨耗的钢轨,以此来消除过大的轨距。
在平日的维修中,铁路工务养护人员有必要关注磨耗并不严重的钢轨,对此予以全方位的保养。例如:在各个年度内,针对平均的实测速度都要予以全面限制,因地制宜强化全方位的磨耗保养。具体在实践中,对于内侧以及外侧钢轨可以承受的整体压力都要予以全面约束,对于超高曲线还需要加以调整。
(三)保持曲线的平顺稳定性
受到侧向磨损带来的影响,钢轨侧边有可能呈现10毫米左右的扩大轨距。如果钢轨本身并没有超出300毫米的铁轨半径,则有必要限制于12毫米以内的最大轨距。对于轨距应当进行全面的改进,在必要时还可以把轨距杆安装在特定的位置上,因地制宜增加所需的轨距杆。每隔一段距离,就应当安装特定数目的轨距杆,最好把20根左右的轨距杆安装在25米间隔的铁轨上,同时也要将其控制在28毫米左右的直径范围内。同时,还必须每隔5根轨枕安装一对轨撑,确保小半径曲线的平顺、稳定、安全。
通常来讲,道床本身承受了较大的横向阻力,因此有必要设计为饱满的道床。针对股外侧的小半径曲线而言,还可以运用堆高道床的方式来实现全面的曲线整治。
三、结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小半径曲线本身构成了铁路正常运行时的潜在隐患,对此应当予以整治。近年以来,在整治小半径曲线的具体实践中已投入了相对较多的人力以及其他成本,与此同时也获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未来在实践中,有关部门还需密切关注小半径曲线,运用多样化的整治措施来减少成本消耗,保障铁路的正常营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