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专业导师”的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20庞成
庞成
提升学生素质,对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下滑,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试行了“辅导员+专业导师”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分配專业导师并动态调整,明确了导师的责权利和有关要求,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措施,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整体素质提升效果明显。
近年来,生源数量逐年下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不断下滑,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觉性差,缺乏自我规划和自我管控能力,慵懒随意。而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和素質要求越来越高,要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是班主任(辅导员)管理一个或几个班,甚至4-5个班或更多,学生人数众多,教育管理与服务已不能较好地覆盖到每位学生,对学生的跟踪帮扶和关心已不能细致化、深入化。为更好地完成学生教育管理的使命,提升管理效果,本着“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因材施管”的原则,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其二级学院矿环学院成功试行了“辅导员+专业导师”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矿环学院每年招生400人左右,现有专业教师40余人。从2015年开始全面试行了“辅导员+专业导师”的管理模式,根据专业教师的工作阅历、工作精力和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能力,每名教师分配一定数量的学生,导师与学生专业对口或接近。为方便导师开展工作,原则上主要以学生寝室为单位进行分配。因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公关团队、技能大赛训练团队或学习兴趣小组建立的需要,也可将相关学生调整给某一导师,个别情况下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为其调整导师。这样使得每名学生都有对应的导师,实现了教育管理的全覆盖。同时每班仍配备相应的辅导员。
相对学生而言,该管理模式采用了分组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导师与辅导员的职责有部分交叉,是在辅导员工作基础上的强化、深化和细化,重点在“导”和“道”,辅导员更多的是忙于班集体的日常宏观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导师与辅导员之间互通信息,共同发力。
二、导师的责、权、利
(一)导师的职责与要求
1.导师的主要职责
(1)学生基本素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针对学生特点,以具体任务为载体,重点训练学生的讲话能力、基本写作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并督促学生养成遵守时间、遵守规章、尊重他人、锻炼身体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定期督促和评议交流。通过教育和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的重要性,并切实参与其中。
(2)学业指导
始终围绕指导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动机问题),学什么(方向问题),怎么学(方法问题),学到什么程度(目标问题)?”为基础,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消除学生的专业情绪,指导学生选课和考取相关的资格(或技能)证书,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及时跟踪完成情况,不断查找问题,不断改进。同时根据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的需要,布置相关拓展学习任务,如参与技术服务项目、技能训练、读书等,定期检查、反馈和督促。
(3)就业引导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职业路径,分阶段设定目标,并不断努力达成,练就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积极就业。指导或推荐有条件的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活动。
2.基本要求
导师应熟知所指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学生成长与发展动态;每月开展面对面指导不少于2次;每学期提交工作记录和总结报告,具体总结所做的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所达到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订下一步的计划和措施。
(二)导师的权力
推荐学生评奖评优,与辅导员各占50%的权重;对所指导学生进行德育考核评价;对学生进行就业推荐。
(三)导师的利益
根据标准,按所指导学生数计算导师的待遇,每月按时发放,进入教师工资总额;每学期考核优秀者,一次发放专项奖金;导师的工作考核纳入年度考核,作为推荐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年度优秀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三、导师的考核
建立了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导师自评、学生测评和相关统计数据(如学生旷课率、违纪率、资格证书考取通过率、补考率、成绩优良率、就业率、素质拓展活动参与率等)进行综合评价。
四、明确了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要积极配合导师的指导工作,服从安排,主动与导师联系,尊重导师的劳动,认真、用心完成相关任务,不断改进和提升。客观公正地对导师开展指导工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学校实行二级管理,下放财务管理权和行政管理权,为二级学院推进相关工作解除了束缚,也为该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基础。矿环学院出台了相关工作办法和制度,建立该项工作推进的例会制度,制定了《关于推行“辅导员+专业导师”工作的实施细则》、《专业导师管理和考核办法》、《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
(二)组织保障
矿环学院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联系领导担任顾问,学院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并亲自担任专业导师,为该项工作的有力推行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示范作用。
(三)资金保障
学院每年预算专项经费推进该项工作,保障导师的基本待遇和导师开展学生活动的费用,并设立专项奖金奖励考核优秀的导师。
六、实施效果及建议
该项工作推进两年以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向明确,学习风气明显好转,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初见成效,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通过实施前后相关数据对比,学生旷课率、补考率明显下降,成绩优良率、同期考证通过率、素质活动参与率大幅度上升。
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众多,素质总体下滑的情况下,开展“辅导员+专业导师”的管理模式,体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管理理念,强化了专业导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人性化,更加细致深入,学生总体素质提升效果明显,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竞争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今后,应与时俱进,进一步细化导师工作职责,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势必更好地推进该项工作有效地开展,促进学生素质进一步提升。
基金项目: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SKGH252)。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