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性的惩罚与孩子的心灵邪恶成正比
2017-10-20马军
马军
[关键词]家庭教育;惩罚;成长
一位妈妈对我说:“马老师,我感觉我特别失败。我儿子特别恨我们,他看我们的眼神特别凶狠。”
我问:“你们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她说:“我们俩脾气都不好,孩子犯错误基本上都是惩罚,打骂一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他写的日记,他说他希望我们早点死,长大了以后绝对会加倍地报复我们。”
我問:“你看到之后是怎么处理的?”
她说:“很伤心,感觉孩子不懂事,太没良心了。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把孩子又打了一顿。这孩子现在几乎和我们不说话,从来不正眼看我们,都是白眼、冷眼,对我们说话总是不耐烦。”
我问:“你感觉惩罚孩子教育效果好吗?”
她说:“不好,还是没记性,过不了多久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撒谎,有时是死活不承认。”
我问:“既然没效果,为什么还继续惩罚呢?”
她说:“不知道怎么教育。看到孩子犯错后特别生气,控制不住情绪,就动手了。”
我问她:“你犯过错吗?”
她说:“犯过。”
我问:“你犯错的时候,如果被暴揍一顿,会是什么感觉?”
她说:“气愤,还手。”
我说:“你是这样的感受,孩子也是这样的感受。没有策略的惩罚是毫无意义的,它只能毁灭孩子,因为惩罚之后,孩子记住的只有痛苦。最后,因痛生恨,甚至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
她很赞同我的观点,但是还是很迷茫,不知今后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
这个案例让我也很棘手,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暴力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非打即骂,痛快了自己,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心灵严重扭曲,产生邪恶的想法。比如,恨父母,报复父母,严重的杀父母。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能采用毁灭性的惩罚,因为毁灭性的惩罚与孩子的心灵邪恶成正比。
为了给她一些启发,我给她提了如下建议:
一、冷静。很多家庭教育事故,都源于父母的那颗心不够安静。
二、孩子犯错的背后都有他们的逻辑,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三、一定有比惩罚更好的教育方法,只要父母用心去思考。
四、真不知道怎么处理孩子的问题,就暂时搁置,千万别一时冲动,采取过激的行为。
我结合我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给这位妈妈阐述了上面的四个建议。
一次,星期六上午,我和妻子都有事,女儿自己在家。下午回来之后,发现家里的筷子头上,有一半都被烧煳了。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说不知道。
这个时候,我内心就有点不舒服,因为女儿明显在撒谎,因为早上筷子还好好的,我们回来之后就变糊了,这事肯定和女儿有关。女儿不说,一定是害怕,担心受批评。
我冷静了一下,调整了情绪,笑着对女儿说:“宝贝,我们家进鬼了。只有你在家,你没干,那就是鬼干的。”
女儿看到我没有生气,不好意思地说:“爸爸,对不起!我刚才撒谎了,是我干的。”
我说:“我想知道筷子为什么烧得面目全非,你如实地告诉爸爸就行。”
女儿说:“我吃菠萝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奇特的想法,烧过的菠萝是什么滋味?于是,我就用筷子夹着菠萝在煤气灶上烧了起来。筷子烧煳了,我就再换一双,所以就烧煳了很多筷子。”
我问女儿:“烧过的菠萝好吃吗?”
女儿说:“还可以。”
我说:“你的想法很奇特,爸爸小时候,没有你这种想法。但是以后要注意安全,你会用煤气吗?”
女儿说:“会。”
我让女儿给我演示了一遍用煤气灶的过程,并对女儿的操作过程进行了指导,这样女儿就提高了使用煤气灶的警惕性。
这样既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又解决了安全使用煤气灶的问题,还保护了女儿的好奇心,也保持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把女儿惩罚一顿,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在女儿心灵上种下邪恶的种子。
还有一次,家里的坐便器堵了,我怎么疏通,都不管用,里面肯定有东西。我不会往里扔东西,妻子不会往里扔东西,肯定是女儿往里面扔了什么东西。问女儿,女儿也是说不知道。
强迫女儿交代,不如让她主动说出真相,所以我就搁置了询问原因。你知道是孩子干的,你不说出来,不逼问这是很难的,但是这也是做家长的智慧。
坐便器反复地堵,我就反复地疏通,但是每次都不是很见效,只能凑合着用。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星期,在家里上厕所很不方便。
女儿自己憋不住了,就对我说出了真相,她说:“爸爸,我往里面扔了一个绿色的小瓶子,可能是小瓶子在里面堵住了。”
我说:“为什么扔呢?”
她说:“我在我们家沙发底下发现的,我当时就是想试一下坐便器能把它冲下去吗?”
我说:“你让我找到原因了,我知道怎么回事了。”
于是我开启坐便器,让女儿扶着,我单膝跪地,用钳子扭住瓶子口,才把小瓶子掏出来。整个过程,女儿全部看在眼里了。看见就是力量,她看见我这么艰难地把瓶子从坐便器中拿出来,对我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往里面扔东西了。”
这位妈妈听完我处理的这两件事之后,很有感触,表示今后要和孩子的爸爸一起改变粗暴的家教方式。
只要你用心,真的有比惩罚更好的教育方法,既能让孩子成长,又不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一些孩子心灵邪恶,大多都是受到了父母和老师毁灭性的惩罚。让我们静下心来,理智地面对孩子的错误,避免毁灭性的惩罚,避免孩子走向邪恶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唐村中学,济宁,273522)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