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适应
2017-10-20周霞
周霞
〔摘要〕良好的心理准备,对孩子今后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求知的兴趣有极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经调查,初入小学的孩子,普遍存在嫌上课时间太长、游戏活动时间太短、纪律要求严格、读写作业偏多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由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家庭和小学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学习内容、方法等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帮助幼儿园孩子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一年级新生;心理发展;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8-0054-02
小学一年级新学期,孩子们从跨进小学校门开始,面对小学老师、新的同伴、陌生教室、求知生活,孩子的心灵会有怎样的波动、变化,如何适应和调整?通常大家会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新学期、新环境、新起点”是一个积极的开端,但有时,新学期给孩子带来的却是负面效应,比如,潜在的压力源和应激源,导致个别学生陷入适应障碍。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处于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过渡的阶段,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这个阶段通常面临五个方面的断层:
1.师生关系的断层:“幼儿园老师像妈妈”,这是有目共睹的。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关系非常亲密。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相对减少,新入学的孩子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不知所措。
2.学习方式的断层:幼儿园的学习以游戏为主,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幼儿园的孩子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是以学为主的系统学习阶段,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标准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小学强调要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要进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都是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新入学的孩子会感到压力和紧张。
3.行为规范的断层:在幼儿园,孩子可以迟到早退,行为比较自由;而在小学,在行为上要求比较严格,学习、作息、娱乐等都比较制度化、秩序化,孩子会渐渐变得理性和规范,但有少数孩子会不适应这些规则和制度,而且不愿意或不會执行这些规则和制度。
4.期望水平的断层:在幼儿园,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学习方面的要求,都是以培养兴趣和快乐学习为主,没有硬性的学习任务要求。而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则要有一定的学习目标,自由玩耍的时间少了,孩子会感到不自由、被限制。
5.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情趣,而小学教室里固定的桌椅和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虽然操场上有运动器械,但低年级孩子享用的机会较少,孩子就会感到小学生活比幼儿园枯燥、呆板。
面对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心理断层问题,学校与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家庭干预
(1)给孩子进行“心理接种”。家长可以在入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这种“打预防针”的办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要让孩子知道知识是有趣的,而获得知识需要学习,学习会使人变得聪明和智慧。
(2)带领孩子“实地考察”。对于小学一年级孩子而言,从熟悉的幼儿园到陌生的小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环境的变化。所以,可以在入学前带孩子参观新学校,让孩子熟悉小学的餐厅、图书室接饮用水的地方、即将就读的教室,甚至厕所等的位置,引导孩子和新同学成为友好伙伴,同时尽快与班主任老师熟悉起来,对学校产生好感,尽快适应小学环境。
(3)帮助孩子尽快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与幼儿园大不相同,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早点起床,按时上学,会看时钟,带齐学习用品,每天自己整理书包等,尤其要教会孩子正确处理学习和玩的关系,完成作业后再安排玩的活动等。
(4)分享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小学一年级孩子而言,在学校的每分每秒都会给孩子带来各种新的感受和体验,这些积极或者消极的经历将影响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父母要多和孩子分享每一天的趣事,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问题和不足,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比如,可以让孩子讲述学生发生的新事、奇事、怪事、乐事,说一说见到的新老师、遇到的新同学、看到的新景物、经历的新事情,还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看到、听到、经历的事物进行评价,表达观点,分享内心感受。
(5)鼓励孩子乐于交往。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引导孩子尝试与人交流,与小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悦或者倾诉自己的烦恼,并通过与同伴、师长沟通解决困惑。尤其是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产生了退缩、报复的行为时,家长更应该及时的干预。否则孩子很容易成为学生中不受欢迎的人,而最终会影响到他的学习。
二、学校干预
(1)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环境。比如各班可以“参观新学校”作为开学第一课,带着初入校门的孩子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熟悉校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木,感受新环境的可爱和美丽,引发孩子对新学校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比如向孩子们介绍小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和规则,鼓励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带领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体验学习生活的乐趣。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孩子成长重要的心理环境,孩子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通过积极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尊重、理解和信任,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笑容、教师的关怀和教师的爱。
(4)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算的各种能力过程中,要注意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初期,不要给学生过重的负担,不急于求成,帮助学生爱学、会学。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心理可塑性非常强,学校和家长要从孩子入学一开始就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排除引起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引导孩子学会调节自我,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对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入学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一定要走好这一步,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
[2]陈虹.幼儿教师语言技能[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周明荣.小学新生适应性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5(11):49-50.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宁波,315042)
编辑/张 帆 终校/陈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