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防散寒汤灌肠联合中药泡脚治疗婴幼儿风寒发热70例*

2017-10-20钟晓卿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泡脚风寒灌肠

钟晓卿

浙江省松阳县人民医院 浙江 松阳 323400

荆防散寒汤灌肠联合中药泡脚治疗婴幼儿风寒发热70例*

钟晓卿

浙江省松阳县人民医院 浙江 松阳 323400

风寒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 荆防散寒汤 中医外治疗法

本研究旨在分析荆防散寒汤灌肠结合中药泡脚对风寒发热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报道见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4年11月~2016年8月选择在本院治疗的诊断为风寒发热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0.2岁;体重12.00±0.51kg;体温38.20±0.71℃;发热天数1.8±0.3天。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6±0.4岁;体重11.61±0.72kg;体温38.45±0.68℃;发热天数2.1±0.2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体温、发病天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起病急骤,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为主要症状;临床体征可见咽部红肿影;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符合中医风寒发热型的诊断标准:主症:发热轻,恶寒重;次症: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无汗,肢体疼痛,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年龄0.5~3岁;同意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关对症治疗,体温超过39.5℃(肛温),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常规剂量,肛塞,1天2次。化验血常规、CRP,咽拭子做细菌培养,必要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或补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灌肠及泡脚:①中药灌肠方荆防散寒汤:荆芥、芦根各9g,桂枝、防风、紫苏叶各5g,蝉衣6g。中药浸泡20min后煎成药液,患儿侧卧位,使用前将药液加温至28~32℃,加入50ml注射器内(按婴幼儿体重3~5ml/kg),连接头皮针软管(前端涂液体石蜡),轻轻插入肛门内约8~10cm,推入药液,然后继续侧卧嘱患儿保持10min左右。②中药泡脚方艾姜方:艾叶15g,生姜5g。煎汤400ml,泡脚30min,药液温度37~40℃。两组患儿均治疗5天。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发热、恶寒、咽部充血、鼻塞、流涕、喷嚏指征积分变化,按照轻中重评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显效:用药3d内体温明显下降,5d内退至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各项症状指征积分减少≥95%;有效:用药5d后体温显著下降,症状、体征较前明显好转,各项症状指征积分减少≥70%但<95%;无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无改善,各项症状指征积分减少<70%。

3.2 两组临床疗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天)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天)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35 35发热2.81±0.31 2.91±0.32鼻塞5.32±1.10 4.40±1.10*流涕4.21±0.70 3.10±0.60*

4 体会

中医药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有较为肯定的疗效,荆防散寒汤由荆防达表汤加减所成,荆芥、防风为君药,具有固表散寒功效,桂枝温通经脉,紫苏叶宣肺散寒,芦根生津,蝉衣透表达邪,全方以散寒祛风发汗为法,尤适于小儿早期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邪气在腠理所导致的发热恶寒等症。而选用灌肠疗法更是为提高患儿依从性,降低口感不适导致的服药抵触,以及对患儿胃肠道的刺激。泡脚方中选用艾叶以及生姜两味中药,两者均具有散寒温中的功效,泡脚方可进一步使患儿发汗祛除在表之邪,两方共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荆防散寒汤灌肠结合中医泡脚治疗婴幼儿外感风寒发热的临床研究,编号:2015ZA230

2016-11-21

猜你喜欢

泡脚风寒灌肠
冬读古诗御风寒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夏季别忽视了泡脚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泡脚可以加点药
泡脚驱寒消百病
花椒泡脚好处多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