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与实践应用
2017-10-19刘青龙
刘青龙
[摘 要]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在高职教育目标为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大环境下,增强学生对环评相关知识的实践应用就显得愈为重要。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 键 词]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46-0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我院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是就业方向之一。课程内容较多,理论及实用性皆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般都要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技能,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为其今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一、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一)设计理念
以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导向。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开发原则,本着“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知识模块化”的教学指导思想,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重新创建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模块化知识与能力结构,以企业中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将相关知识点与技能训练项目分解到各个学习、工作任务中。通过对各模块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技术应用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
(二)设计思路
1.坚持“实用”原则,全面跟踪职业标准,以工作岗位要求构建教学内容
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标准为教学基础内容,通过与校内外环评技术专家、企业及各行业环境保护专家充分研讨,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流程、环评技术岗位、企业和各行业与环境保护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对课程内容采用遴选机制,重点讲授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技术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驱动使课程内容与实际环评工作接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坚持“能力本位”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紧扣培养环境影响评价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和现场实训等现场教学达到使学生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能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如社会区域类项目、交通运输类项目等,能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综合性强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环境影响评价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赣州市环保局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赣州元宸环保公司等单位合作,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训,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该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的要求。
3.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把握行业动态,优化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根据需要至少一次集中讨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规格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使课程建设始终处于动态调整和优化状态。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职业技能和要求,企业及各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和知识结构为目标,形成了模块式课程结构,分为业务洽谈、现场勘查、工程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及项目实训七个大模块(见下表)。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相结合,将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教学和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讲授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我院教师承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真实案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书编制的实训,让每位学生完成1~2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全过程的工作,真正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1.理论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特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为学习任务,设立各项行动导向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块及学习单元的设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安排。
2.实践教学
课程实践以职业岗位為目标,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流程,分析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态度,分解成岗位技能链,课程实践与理论穿插进行,把课堂建在项目现场,把理论课堂与实践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采用“知识讲授与问题分组讨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将问题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推荐自学辅导资料,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通过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配合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在讲授课堂上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重点、难点的讲解,在讨论课堂上则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在讲授中指定相邻座位的几位学生组成讨论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小组间讨论做出回答,教师归纳解答;也可由小组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先由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归纳解答。对需要了解的其他相关知识点,教师布置作业,尤其学习小组课后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后以书面形式交教师批阅。讨论的过程对学生要进行考核评价。
(二)本课程贯穿案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不容置疑。通过案例教学,解剖麻雀,使晦涩难懂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掌握,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导则,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几年的摸索,教师将身边的、真实的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讲授中用,在讨论中用,在实训中用,学生不仅有了学习的兴趣,更易于掌握应学的知识点和具备的应用能力。因此,坚持整个过程贯穿案例教学是本课程创新的基础。
(三)将项目实训纳入教学课时,夯实学生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能力
通常项目实训不纳入课时中,往往只是观摩或者课余练习。而用真实的案件材料,让学生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工程分析、现场勘查、预测评价,再编制报告文件等进行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模拟训练,其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掌握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基本技能;具备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强化项目实训,将项目实训纳入教学课时中,再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就能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确保每一个学生能懂环境影响评价,会运用环境影响评价。
总之,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实践性、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增强,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树立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全方位促使学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实践能力普遍提高。随着新环保法、环评法的颁布与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我们应在现有的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湛灵芝,彭辉辉,刘丽,等.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7).
[2]杨芳,颜世发.融入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3).
[3]王新刚,陈海丰,陈晨,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