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实现对策
2017-10-19郅玉玲
郅玉玲
摘要:从法学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提升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是现代法科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也是开展法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在传统法学教学过程当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这样错误的法学教学观念,对于提升法学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极为不利。提升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既是现代法律职场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法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本文立足我国高校法学人才培养实践,分析实践能力对于法学人才的重要意义,探讨提升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現实路径,以期指导我国法学教育,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合格法律人才,推动国家法治建设步伐。
关键词:法学教育 法学人才 实践能力 能力培养
从我国现行法学人才体系来看,高校是培养法学人才的最重要基地,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法学专业人才,推动法治社会建设。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我国法学教学也进入了教学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在现代教学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是现代法科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服务依法治国总体布局,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必然途径。
一、提升法学人才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
不同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法学专业本身就体现出极强的实践应用特征,这是法律专业的自身特点。尽管在现代法学人才培养体系中,仍然以法学研究为主,但是进行法律研究的真正目的,仍然是服务法律实践,为法律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目的角度出发,依然强调实践能力对于法学人才的重要性。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实践。美国大法官的著名言论,深刻影响着世界领域法学教育的开展。法学专业的特点,就要求强化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我国法学专业和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法律人才,据统计,全国共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法律专业,每年培养大量的法学人才。但是,现代法学教育培养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实践培养内容过少,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
从职业能力构成角度来看,实践能力对于法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法学人才能力体系中的核心与关键。不管是实务界和理论界,都达成这样的共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学人才,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一个法学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法律规则,同时也要广博的知识,特别是对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要有足够的了解。其次,要在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思维,法律专业的学习,并不在于记住多少法条,而在于法律思维的培养,法律思维作为一种职业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独特角度,是运用法律观点看待问题纠纷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是法律思维,都是要服务于法律实践运用,因此,法律实践能力是现代法律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能力,是法律人才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法学专业能力是否强,不在于对问题的分析和阐述,而在于利用法律武器,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在于利用法律知识,在法庭上做出公平的裁判。从学生的应用角度出发,实践能力是对法学人才的必然需求。
二、法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在全国600多所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当中,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之间脱节的问题。在传统的法律教学理念当中,普遍重视理论的研究,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只有在学校教学阶段打好理论基础,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才能有章可循,而法律实践能力并不急于培养,开始工作以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样错误的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法学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法学人才来说,在理论教学阶段有机融入实践教学,是提升法学人才综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实践的演练,也能强化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作为法学人才,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集中在三个方向上:司法系统、律师、企业法务,不管是到哪一领域就业,都需要极强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毕业后的法律专业学生,尽管已经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获得了法律职业资格,但是法律实践能力几乎为零,要进行培养仍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另外,由于法律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实践能力的法学工作者在学习过程当中,一般都要以牺牲当事人利益的方式,来换取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举例来说,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很多法学名校中,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以“五院四系”之一的吉林大学为例,尽管是法学重点院校,但是时间能力培养依然不足。在该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不管是本科教学阶段还是研究生教学阶段,学生能够获得唯一实践能力,就是学院组织的模拟法庭竞赛,而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必须通过分组的方式参与活动,能获得上场演练机会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虽然该校已经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但是相比较法学院较大的学生体量来说,实践演练所占的比重明显过少,多数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在这样的法学重点院校中,这样的情况已然明显,可见其他普通院校的实践能力培养水平。
三、提升法学人才实践能力的现实路径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提升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要从转变教学培养目标入手。在现代的法律职业体系中,绝大部分的法科专业学生,最终都会走上实践应用岗位,专门从事法律研究的人少之又少,而且法律研究也不是脱离法律实践而进行的,如果单纯从书本角度进行法律研究,那么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整个教学目标设计上,就要以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为导向,从人才培养体系入手,在全体教师和学生当中,塑造实践应用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当中,要突出实践课程的编排,引导学生从实务角度审视法律体系,学习法律法规,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法律学习。结合司法考试学习内容,注重案例学习,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从目前的很多法学院校培养方式上来看,和一般的人文学科并没有体现出差异性,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课件和教材,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评价考核体系上,也是一般的答卷方式,缺乏实践能力培养。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大范围的开展实践教学,将学生输送到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进行实践训练和学习,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但是并不现实。因为现在高校法学院不断扩招,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诉讼法等老师都比较紧缺,所以这样的实践培养模式,短时间内还不能成为现实。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的方式,就可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举例来说,教师在案例选取上,除了选择经典判例,同时也可以找到最新的热点案例和身边的现实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研讨,训练实践能力。在法学实践教育中,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通过不断的追问和解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这样的模拟过程,也与实际的法律实践工作,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三)优化学科实践评价体系
在法学人才培养的当中,如何开展法律学习,更多的还是遵循评价体系的指引。在一般的法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还是以分数为导向,包括司法考试这样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同样采取笔试分数的方式。因此,在法学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可以突出实践要素,通过优化学科的评价体系,增加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法律实践能力培养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开展法学人才培养和法律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提升人才的现代职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提升法学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弥补我国法律人才缺口,提升法律人才的职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应用教学内容严重缺位现代课堂,造成了法学人才实践能力的不足,与此同时,具有较强法律实践能力的教师严重不足,也阻碍了现代法学教学的开展。因此,强化法律人才实践能力,要从课程体系设计入手,完善考评方法,强化法律职业技能演练,通过模拟法庭等实战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法律应用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现代法学教育发展,为依法治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法律实践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