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与督导—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2017-10-19樊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9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供应商

樊华

摘要:简要分析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作用与意义,基于GE 照明公司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实战经验来揭示当前供应商质量管理所暴露的问题,然后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如何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提出有效对策,着重说明培训与督导这一战术如何实施,促使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的稳定和提高。

关键词:供应商;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培训与督导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9.029

进入21世纪后,信息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不仅仅聚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业务外包的能力也更加看重。业务外包的模式让企业将供应链管理不再仅仅当作一种操作手法,而是作为企业的战略性问题来思考。保持与供应商的紧密协作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供应商质量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成为保持本身产品优势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以照明行业为例,基于在GE照明从事多年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为前提,阐述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义,以点带面剖析当前供应商质量管理现状和原因,提出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1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供应商质量管理是产品质量管理的第一个环节,通过供应商质量管理来构建良好的甚至亲密伙伴关系,让供应商始终与企业共进退,通过资源互补或者强强联合的协作模式来寻求互赢的局面。

1.1促使供应商持续满足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企业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目的是希望增强供应商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协助供应商理解产品的质量需求,使其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产品质量管控,提供符合规格的材料或者零部件。而供应商通过SQE的指导与监督,制定相关的子供应商管理政策和在线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实现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1.2有效管控产品的质量成本,间接增长企业的收入与利润空间

企业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后,供应商可以利用企业资源,构建和优化自身质量体系和相关人员能力提升,利用企业的先进品质理念和工具来优化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本身包含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SQE通过实施有效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与策略,帮助供应商提升其产品质量的优良率,降低供应商的管理成本,这样降低了产品质量成本。从而优化企业采购成本并实现互赢的局面。

1.3协助供应商提升品质管理能力,实现供应链整体实力的提升

在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下,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本土市场,企业间的竞争已从供应链末端延伸到供应链源头,选择与合作高质量供应商能扩大化企业的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能带动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发展,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协助供应商提升品质管理能力,其实也间接带动了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

2当前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基于GE照明公司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运行情况,勾勒出在供应商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为企业后续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提供建议,借此为其他企业对相关OEM进行有效供应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2.1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1)当前每个供应商的现有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持续稳定地满足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合作的每一个供应商都有其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通常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扩大或抢占市场份额,都会意识到加强质量管理对提高自己的品牌效应以及促进企业长期平稳运行会发挥重大作用。 但是一些供应商由于缺少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思维,在实际运行中削弱了质量管理的分量;而有些供应商虽然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有一定的质量品牌意识和相应质量人才供给,但在实际执行中遇到阻碍会选择牺牲质量来获取发展;当然也仍然存在一些供应商,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采用事后检验的传统质量管理理念就认为足矣。

(2)供应商比较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对如何保障质量管理长远发展未引起足够重视与制定相应策略。

一些供应商缺少科学和标准的生产流程,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验来进行生产与质量管理,短期内或者简单工艺流程的项目可能不会出现重大质量问题,但长此以往就暴露了质量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缺陷;一些供应商虽然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制造与质量管理,但由于在协作中更多地依赖企业SQE的支持,量产中还是无法自己独立运用SQE传授的相关质量工具与方法;有些供应商只是为了迎合企业需求而短期配置相关质量管理人员,经常出现质量管理人员“断层”或青黄不接的现象,导致供应商的质量水平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出现相同问题。

(3)企业当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无法真正实现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对相关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而且供应商本身也有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参与产品的质量管理,为何质量问题还是频繁发生呢? 除了供应商本身问题存在以外,企业本身配备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人才专业化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也是一个原因。虽然企业对当下的供应商管理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与教育,但实用性和实操性不强,加上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不足,没有针对自己管理的供应商进行定制化分析。 若没有深入了解所管辖的供应商的企业文化与运作体制,也没有针对产品设计与工艺进行质量功能展开,如何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与暴露的质量问题进行持续改善呢?

2.2存在问题的相关分析

首先,企业的经营性质和供应链管理政策决定了如何选择和评估供应商,但在引入与评估新供应商阶段,不是任何一家供应商都能一开始就满足企业的需求,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来实现。

其次,目前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整体策略是以项目为导向,协助供应商做好项目开发整个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在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过程中,SQE 更多地是关注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來确认产品开发期间的产品质量。而将项目量产后的质量管理重任由供应商自己去执行。这种模式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项目进入量产, 当SQE没有像在产品开发阶段那样专注地进行现场指导与监督时,大多数供应商就恢复了以往常态,按照自己常规的做法和定义来进行质量管理,在产品开发与导入阶段SQE协助提出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无法进行正常运转,导致产品质量在后期量产管理过程中不稳定。endprint

另外,企业自身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策略也会影响其产生的效果,有些SQE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提升供应商整体质量管理水平,采用“事后解决”的方式来处理供应商质量问题,没有进行积极主动地引导与管理; 而大多数供应商也深知持续改善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是短期地满足SQE的需求和尝试沟通解决棘手问题。对提升自己整体质量管理能力抱着“能拖则拖”的心态。

3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对策

在供应链协作作战的大环境下,企业意识到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自己产品的最終质量。除了在供应商选择、评估与考核等阶段进行前期供应商质量管理,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让供应商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才是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 也是确保持续从供应商那里获取优质产品和优化整个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之路。那如何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呢?

持续执行培训与督导是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这是基于十多年的外资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经验,在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出来的,也是今后需要一直坚持与贯彻的法宝。

3.1培训的对象、内容、时机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一直相信,有效的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我们也坚信培训可以带来并应该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为了更好地协助供应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和质量目标。 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与考核体系,不仅仅是公司层面的基础培训,更多的是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实战技能与知识,把每个SQE 都打造成能指导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多能手”。 即是教练也是医生,即是审判者也是咨询师。这样在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过程中,SQE能够全面而系统地对供应商进行诊断与治疗,为实现供应商质量管理目标打下基础。

不仅仅让企业SQE自身的能力与修为提高,更加注重企业的合作伙伴-供应商的整体提升,培训是因为当前供应商的整体质量水平无法满足企业要求,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会导致两者沟通存在障碍,会出现供应商无法充分消化和吸收客户所要传达的质量信息,也不能将客户信息进行充分的质量功能展开。SQE不仅仅提供供应商实用的品质工具与方法,更重要的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培训让供应商逐步理解企业需求,并能自主运用所培训的内容来进行产品质量管理。

培训的内容涵盖全面性和专门性:在成为企业的合格供应商时,SQE有责任与义务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培训,而不是等供应商出现相关质量问题后才“后知后觉”地进行补救式的培训。全面性的培训内容至少要包含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目标,供应商质量管理政策,运用的方法与工具,运作模式与沟通策略等,让供应商从一开始就清晰领悟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内涵; 除了在合作初期进行“预防式”培训以外,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企业仍然需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专门性培训。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会发现供应商也存在“木桶原理”现象,每个供应商存在的质量管理薄弱环节不同,企业要针对供应商暴露的不同薄弱环节进行“定制化”的培训,例如:质量先进管理方法与工具培训, 质量考核绩效与运用,质量基础人员能力提升技巧等,促使每个供应商都能始终满足企业的质量需求。

3.2督导的内涵与运用

在多数情况下, 培训只能当作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第一步,仅仅解决你最初设计的期望目标-将技能与知识传授给供应商,但这并不能完全让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得到显著提升。因为根据专业人士的统计,只有1/5的学习者会坚持应用所学内容来改变当前现状,这意味着80%的培训价值由于缺少转化而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培训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转化和应用情况。如何将培训的内容转化和应用成为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重点,督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督导顾名思义就是监督与引导,为了提升供应商整体质量水平,不仅仅只是提供给供应商相关培训,更应该让培训的价值“落地”,SQE协助供应商领悟与运用培训所学的这些技能与知识,通过项目或产品的质量提升来判定转化效果。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让供应商真实感受培训与督导带给他们的价值与效益。

对供应商实行督导制是借鉴了社会工作督导理论。 通过“传带帮”形式扶持供应商完善质量体系,用心浇灌其成长。督导的目的就是让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理念在供应商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而不是SQE偶尔刮起一阵“质量严控风”,也不是希望供应商将质量管理“流入形式”应付客户审核。

督导的模式可以分为基础督导,常规督导与重点督导。基础督导主要侧重在成为合格供应商的前期阶段实施,对于全面性培训的内容跟进供应商的实施情况,通过现场跟进和其他沟通方式来了解供应商整体质量管理情况和传递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政策;常规督导与重点督导发生在项目导入与运行阶段,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监督与引导,确保供应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主自发地贯彻供应商质量管理要求,避免出现SQE在现场与不在现场跟进的情况下质量管理水平落差的情况。同时针对一些供应商的质量顽疾,或者持续改善的系统问题进行定制化的督导。在督导的执行过程中,协助供应商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或者评估指标,用数据量化的形式来评估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的改善状况,采用戴明环PDCA工具和8D报告工具来实现督导的结果。

3.3培训与督导的结果与意义

培训与督导的战术实施,体现了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持续性与责任,是真正意义体现以供应链整体质量体系的高度来管理供应商,是为了持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让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不会出现明显的短板,消除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质量落差。

4总结

在供应链的动态环境下, 随着供应商经营环境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动态性质量管理,而不是以往的行政式或命令式的管理策略。利用企业的“供应链前端”优势和相关资源,对供应商进行持续的培训与督导,才能逐步消除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质量管理水平差异,也才能持续满足终端客户的质量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庆. 供应商质量管理在企业的实施现状及分析[J]. 中国质量,2012,(8).

[2]王立刚.探究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8).

[3]罗·波洛克. 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实践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供应商
中国铸造供应商产品目录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