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护理效果下的ADL评分及满意度分析
2017-10-19刘红梅
刘红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护理效果下的ADL评分及满意度分析
刘红梅
(新余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新余 338000)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选为2014年9月~2015年10月,研究资料为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后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ADL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6%)显著高于对照组(77.5%);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可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显著缩短其住院、卧床、疼痛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血供障碍,最终造成部分心肌组织坏死。该病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发热恶心、白细胞计数增加、心电图改变等,且常伴有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及生命威胁极大。因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恶化快、病死率高,所以采取及时、有效、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有相关研究表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效果积极。本研究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令人满意,现行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选为2014年9月~2015年10月,研究资料为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所有入组患者一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应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系列检查全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例患者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9例患者为前壁梗死,12例患者为广泛前壁梗死,11例患者为前间壁梗,8例患者为下侧壁梗死,9例患者为后壁梗死,3例患者为高侧壁梗死。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6±4.2)岁;研究组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2±5.8)岁。两组中排除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肾肝功能障碍、脏器器质性病变等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采取严格的生命体征监测,给予用药指导、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遵医嘱合理休息、氧气供给等基础护理。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方法为。
(1)入院第1 d: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住院环境、探视陪护制度、责任医生与护士、医疗设备设施;为患者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并告知卧床休息的对于康复的意义,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心理指导、安慰疏导、吸氧、静脉通道创建。
(2)入院第2 d: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告知该病的危害、常见临床症状、最基本的治疗方法等,并讲解该病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医护人员要为本着时刻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住院环境的原则,保持院区环境干净安静,要适当帮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并加强用药指导,谨遵医嘱给药;同时必须对其加强饮食指导,以半流质食物为食,饮食要清淡,使其少摄入盐分和脂肪,并叮嘱其多饮水,以防便秘[2-4]。
(3)入院第3 d:严格落实对患者的常规监测,密切观测患者体征;了解患者作息时间规律,提高其睡眠质量;遵医嘱指导其用药;继续加强饮食指导与心理教育,以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
(4)出院:辅助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叮嘱患者家中静养应确保室内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畅通,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继续注意饮食禁忌,适当锻炼;为其强调用药需遵医嘱,严格按医生叮嘱的服用剂量及方法服用,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且药物要随身携带;为患者留下医院联系方法,以便其有任何不适随时咨询及就诊[5-6]。
1.3 观察指标及护理评价标准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AD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ADL评分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统计。ADL评分标准分三级:分值<20为生活缺陷;分值介于20~40之间为生活缺陷程度较轻;分值介于40~60之间为生活障碍;分值>60为生活大体正常[7]。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分为胸痛、皮下血肿、低血压、压疮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ADL评分统计对比 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ADL评分统计对比(x±s)
2.2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统计对比 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而对照组为77.5%,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对比 给予两组不同护理措施后,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2例,分别为胸痛4例、皮下血肿2例、低血压5例、压疮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12/40);研究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2例,分别为胸痛2例、皮下血肿1例、低血压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5/42);可见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冠心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产生闭塞导致心肌血供异常,当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达18 min后,患者心肌细胞会产生坏死,闭塞时间达3 h后,患者心肌细胞坏死面积扩展将超过一半,当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达6 h后,将会造成患者的透壁性心肌坏死,其后果极为严重。因此,保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就是在18 min前能否采取有效救治,即能否在18 min前确保疏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才可有效避免患者心肌细胞坏死,从而挽救患者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若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就能最大程度的为患者急救争取时间,这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8-9]。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加快患者康复。本研究中对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对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的一组制定详细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护理指导中,研究结果表明,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使患者更快速全面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健康常识与技能,通过开展有计划的、持续性的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并发症防治,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前出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0]。
[1] 章小华,章新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5):148-150.
[2] 于锦红,勾霞,符冉.临床护理路径在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19(9):167-168,171.
[3] 张艳,黎彩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4):2138-2139.
[4] 谯进,任爱红,黄江,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2953-2954.
[5] 魏燕旋,陆茹茵,黄贵芝,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4):192-194.
[6] 李霞.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99-100.
[7] 刘晓芳,张冬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4):670-673.
[8] 宋书香.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152-154.
[9] 易莎莎.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25(9):728-730.
[10]翟敏,刘相苗.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