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2017-10-19兰丽霞任旋章晖叶波

当代医学 2017年29期
关键词:内界裂孔特发性

兰丽霞,任旋,章晖,叶波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兰丽霞,任旋,章晖,叶波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江西 南昌 332000)

目的 研究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月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6例,并分为两组,常规组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内界膜移植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就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IS/OS缺损直径和裂孔闭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内界膜移植组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界膜移植组术前视力水平、IS/OS缺损直径和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界膜移植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和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内界膜移植组治疗后IS/OS缺损直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黄斑裂孔闭合,缩小IS/OS缺损直径,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

目前,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中,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已经是公认首选方法,但仍有相关研究显示,单纯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无法有效提升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概率[1-2]。本研究探讨了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月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6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符合特发性黄斑裂孔诊断标准,经裂隙灯检查、OCT检查以及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等确诊,所有患者单眼发病,除外合青光眼、内眼手术史等患者。

常规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1.24±2.78)岁。病程4~16个月,平均(6.13±2.13)个月。内界膜移植组男14例,女9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1.21±2.45)岁。病程4~16个月,平均(6.24±2.09)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所有患者由同个医生进行手术。常规组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常规行23G三切口经睫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并将内界膜剥除;内界膜移植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在常规组基础上,将后极部玻璃体、中央部玻璃体和玻璃体后皮质切除,向眼内注入0.25 g/L亮蓝0.1 mL染色内界膜15 s,之后眼内镊从裂孔颞侧约1PD内界膜上将一小片瓣膜掀起,给予逆时针环形剥离,并在末端留下一个小蒂,修剪至接近裂孔大小之后,将其反折并填塞至黄斑裂孔中,后剥除裂孔周围至上下血弓内界膜,用玻璃切割头将移植之后暴露在裂孔外面的内界膜切除。两组术中均给予气-液交换[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IS/OS缺损直径和裂孔闭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黄斑裂孔闭合率分为完全闭合(裸露色素上皮完全被神经上皮覆盖,黄斑中心有神经上皮组织覆盖,部分被瘢痕替代)、部分闭合(黄斑中心完全被瘢痕组织替代,裂孔边缘神经上皮在色素上皮贴附)、未闭合[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IS/OS缺损直径比较内界膜移植组术前视力水平、IS/OS缺损直径和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界膜移植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和常规组均显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内界膜移植组治疗后IS/OS缺损直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IS/OS缺损直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比较 内界膜移植组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例(4.35%)明显与常规组1例(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视网膜裂孔特殊类型,在发生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粘附破坏,裂孔区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在玻璃体腔中暴露,导致神经上皮层前后压力差破坏和光感受器细胞粘附分子破坏,导致裂孔无法闭合[5-8]。在特发性黄斑裂孔中将内界膜植入,可在裂孔中形成较为封闭的环境,并通过色素上皮主动转运功能,促使视网膜下液体向裂孔之外转运,有利于促进视网膜恢复原本的贴附状态,并加速裂孔闭合[9-11]。

本研究中,常规组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内界膜移植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结果显示,内界膜移植组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和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界膜移植组术前视力水平、IS/OS缺损直径和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界膜移植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和常规组均显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内界膜移植组治疗后IS/OS缺损直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黄斑裂孔闭合,缩小IS/OS缺损直径,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陈莉,陈松.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J].眼科新进展,2016,36(3):261-264.

[2] 石兴东,胡博杰.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中新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8):777-779.

[3] 席瑞洁,郝玉华,韩悠,等.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或内界膜剥除手术后黄斑微结构改变对比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5):468-472.

[4] 韩彦辉,孟繁超,李曼,等.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J].临床眼科杂志,2016,24(5):400-403.

[5] 鲍庆,邢怡桥.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及预后判断研究现状[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5):549-553.

[6] 鲁静,马志中.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空气或C3F8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5):473-477.

[7] 夏红和,陈伟奇,陈浩宇,等.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视力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5):478-480.

[8] 许静,冯洁,叶青,等.特发性黄斑裂孔术中填充物的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746-1749.

[9] 胡立影,李志清,于荣国,等.特发性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4):440-444.

[10]张婉虹.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6,22(6):90-91.

[11]顾晖晖,浦利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51

猜你喜欢

内界裂孔特发性
不同黄斑内界膜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Ultra Q:YAG与传统Nd:YAG激光对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内界膜填塞术和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