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的汤液相态差异研究

2017-10-19陈哲杰李文王丽娟傅超美李杰吕雨蒙

中药与临床 2017年2期
关键词:泻心汤微粒复方

陈哲杰,李文,王丽娟,傅超美,李杰,吕雨蒙

·炮制制剂·

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的汤液相态差异研究

陈哲杰,李文*,王丽娟,傅超美*,李杰,吕雨蒙

目的:对比分析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的汤液相态之间的汤液相态差异。方法:采用电导率仪、旋转黏度计、表面张力测定仪、pH计,分别测定20,40,60 ℃时三黄泻心汤分煎液与合煎液的理化指标,并运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分煎液与合煎液中微粒粒径,进而分析三黄泻心汤不同煎煮方法对汤液相态的影响。结果:三黄泻心汤分煎液与合煎液的理化参数确有较为明显差异,提示在三黄泻心汤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的影响,采用复方合煎与单煎合并的汤液其有效成分分子之间的反应、结合程度存在差异。结论:证实不同煎煮方法对三黄泻心汤汤液相态确实能造成较大影响,为研究三黄泻心汤不同煎煮方法对其代谢途径、临床疗效的影响奠定了研究基础。

三黄泻心汤;制备方法;汤液相态;理化性质

复方合煎是中医用药遣方之精髓,中药在复方合煎过程中有效物质从药材中释放出来,并以水为媒介发生复杂的理化反应,使汤液形成含大量有效成分的复杂“混相体系”[1],加大了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难度。中医认为万事万物“有诸于内必形于外”,基于此观念,近年来有研究人员提出采用理化特征指标来评价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新方法,试图建立中药复方汤剂宏观理化参数与微观物质基础的联系,此中药复方研究思路契合了中医“思外揣内”的思维特点,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与现代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已有研究证实中药复方汤剂的理化性质变化与其药效存在密切关系[2],故中药复方的研究不应死守“唯成分论”,更应重视中药复方汤液的理化性质研究,从而更加全面的把握中药复方汤剂的药效物质基础。

三黄泻心汤的现代研究发现,大黄、黄芩、黄连三药复方合煎过程中有效成分之间发生复杂理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絮状物沉淀[3],此乃三黄泻心汤明显的制剂特征,然而有研究认为合煎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沉淀在制剂生产中易被当做杂质去除,故在三黄泻心汤的现代开发过程中,放弃了复方合煎制法,改用药材单煎提取,避免沉淀物产生。然而提取方法不同必定导致物质基础各异[4],从而影响三黄泻心汤现代开发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目前对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的差异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分差异研究[5~8]。本实验通过对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理化性质差异研究,为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在吸收代谢与药效差异的一进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试验试药

大黄(批号:G00216P01)、黄芩(批号:G03816L01)、黄连(批号:G03616P01)均购自四川中庸药业有限公司,经鉴定药材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项下要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仪器

STARTER 3100C型电导率仪(美国Ohaus仪器(上海)有限公司);DV-C型旋转黏度计(美国Brookfield公司);DCAT21型表面/界面张力测量仪(德国Dataphysics公司);Zetasizer Nano ZS型激光粒度仪(英国Malvern公司);FE20型实验室pH计(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

2 试验方法

2.1 理化参数指标选择

三黄泻心汤处方所含药材配伍以后,无论复方合煎还是分煎合并都会产生大量絮状物沉淀,汤液包括真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乳浊液等[3]。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絮状物的产生与三黄泻心汤处方药材中含有的酸性与碱性有效成分之间的反应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律理论,本实验借助界面化学和物理化学手段,从电学、流变学、光学、表面力学等角度表征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的相态。选择电导率、盐度、TDS、黏度、表面张力、pH值作为理化指标,考察分煎与合煎三黄泻心汤的理化参数差异。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1 药材单煎液的制备 分别取大黄30 g,黄芩、黄连各15 g,分别置于不同容器中,大黄加入300 mL纯水,黄芩、黄连各加入纯水150 mL,先浸泡30 min,而后大火加热至沸腾,转至小火保持微沸30 min,过滤,即得三味药材的单煎液。

2.2.2 三黄泻心汤分煎液的制备 分别取大黄30 g,黄芩、黄连各15 g,分别置于不同圆底烧瓶中,大黄加入300 mL纯水,黄芩、黄连各加入纯水150 mL,先浸泡30 min,而后大火加热至沸腾,转至小火保持微沸30 min,过滤,得三味药材的单煎液,待冷却至室温后合并三味药的单煎液即得分煎液。

2.2.3 三黄泻心汤合煎液的制备 分别取大黄30 g,黄芩、黄连各15 g,共置于一个容器中,加入600 mL纯水,先浸泡30 min,而后大火加热至沸腾,转至小火保持微沸30 min, 过滤,即得三黄泻心汤合煎液。

2.3 汤液理化指标测定

在选定的具体理化指数考察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到温度对三黄泻心汤汤液理化参数的影响,设立20、40、60 ℃低、中、高三个温度梯度对三黄泻心的汤液相态进行更加详细的测定(见表1)。

表1 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

2.4 汤液微粒粒径的测定

取各个样品适量,在12000 r.min-1的转速下离心3 min,取上层清液,因三黄泻心汤及类方有温服要求[9],故在40 ℃条件下将离心所得的上层清液恒温水浴20 min,每个样品取20 mL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各个样品溶液中的微粒粒径分布。

3 试验结果

3.1 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的理化性质差异

从本实验测得的数据(见表2)来看,温度对各汤液的导电率、盐度、TDS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较为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各汤液的导电率、盐度、TDS值升高,但黄连单煎液除外,其导电率、盐度、TDS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三黄泻心汤分煎液与合煎液的电率、盐度、TDS值明显高于其他药材单煎液,且合煎液比分煎液所测得的数值更高。

就黏度与表面张力而言,三黄泻心汤分煎液与合煎液的黏度与表面张力与各药材单煎液差异不大,各汤液随着温度的升高两个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三黄泻心汤分煎液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三黄泻心汤合煎液。

在pH值方面,各汤液的pH值处于4.52~5.68之间,均呈弱酸性。其中三黄泻心汤分煎液pH要稍低于三黄泻心汤合煎液,这可能与不同煎煮方法导致两种汤液的有效成分反的程度不同相关。

表2 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汤液理化性质测定

3.2 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分煎液汤液微粒粒径差异

本实验采用激光衍射的原理,运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了不同汤液中微粒的平均粒径(见表3),测定结果的“PdI”“intercept”数值均在理想范围内,“result quality”均显示“good”。相关粒径数据显示,各汤液中微粒的平均粒径均存在差异,其中以大黄单煎液中微粒的平均粒径最大,黄芩与黄连单煎液中微粒的平均粒径相差较小,而三黄泻心汤分煎液中微粒的平均粒径则明显大于三黄泻心汤合煎液。

表3 三黄泻汤分煎液与合煎液汤液微粒粒径测定

4 总结与讨论

4.1 三黄泻心汤不同煎煮方法与其药效物质基础的关系

三黄泻心汤处方由大黄、黄芩、黄连组成,已有研究表明三黄泻心汤药材复方合煎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絮状物沉淀。深入研究显示絮状物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大黄中的鞣质类物质与蒽醌类物质和黄连中的生物碱生成,另一类由黄连中的原小檗碱型生物碱与黄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相结合生成[10,11]。中药复方汤剂有关的研究认为,中药复方合煎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有效物质之间会产生复杂的理化反应。三黄泻心汤分煎液因为缺少复方合煎过程,其物质基础与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之间必定存在差异,其宏观可表现为汤液相态之间的差异。

本实验研究的数据表明,三黄泻心汤处方药材通过复方合煎后,其汤液的理化性质与缺乏合煎过程的三黄泻心汤分煎液确实存在明显差异。三黄泻心汤处方药材复方合煎前后电导率、盐度、TDS、黏度、表面张力均有明显变化,分煎液与合煎液的pH值差异说明三黄泻心汤中所含酸性有效成分与碱性有效成分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并且经过复方合煎以后合煎液中微粒平均粒径小于分煎液中微粒的粒径。据此推测,三黄泻心汤复方合煎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影响,药效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反应更充分,形成了粒径较小、较为稳定的沉淀分子结构,而缺乏复方合煎的三黄泻心汤分煎液,由于分子相互接触不完全,药效物质分子之间形成了粒径较大、较松散的沉淀结构。有研究认为中药复方合煎产生的沉淀有“体外存积,体内缓释”以达减毒的作用[12]。因此推测三黄泻心汤复方合煎形成粒径较小、较为稳定的沉淀分子结构,起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临床用药安全性[3]的作用。

4.2 三黄泻心汤不同煎煮方法与其药效成分吸收的关系

三黄泻心汤主要通过口服给药,肠道是汤剂所含有效成分的主要吸收器官[12]。本研究中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与三黄泻心汤分煎液的电导率、盐度、TDS、黏度、表面张力、pH值均存在差别,而电导率、盐度、TDS是衡量溶液中离子与可溶物多少的重要指标,能直接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也有研究证明黏度与表面张力对中药汤剂在胃肠的吸收也起到了一定影响,而汤剂的pH值则通过影响胃肠道酸碱环境,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本实验数据显示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中微粒的平均粒径小于三黄泻心汤分煎液中微粒的平均粒径,结合其他理化参数,推测三黄泻心汤合煎液中的有效成分在胃肠中应具有不同的吸收行为。

三黄泻心汤是主要用作口服给药的传统复方汤剂,其合煎液与分煎的汤液理化参数差异提示,三黄泻心汤处方中所含药材是否经过复方合煎制剂过程对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行为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三黄泻心汤复方合煎过程不容忽视。

[1] 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马家骅,李霞,熊永爱. 当归补血汤表征参数与其益气补血功效的关系初探[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111-116.

[3] 陈哲杰,李文,林美斯,等.三黄泻心汤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分析[J]. 中草药,2016,47(22):4111-4117.

[4] 邓轶渊,高文远,陈海霞,等.中药复方合煎与分煎的差异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12):1909-1911.

[5] 梁光义,高言明,贺祝英,等. 三黄泻心汤合煎与分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786-787.

[6] 梁婷,梁光义,高言明,等. 三黄泻心汤分煎与合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276-277.

[7] 吴明花,李健,高言明,等. 三黄泻心汤分煎与合煎方式对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29(6):36+39.

[8] 蒋品,高言明,梁光义,等. 三黄泻心汤三种制备方式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比较[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514-516.

[9] 汪晓奕,王骞.泻心汤类方方证浅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3):102-104.

[10] 冯有龙,胡浩彬,余伯阳.泻心汤不同配伍情况下黄酮类、蒽醌类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比较[J].中国天然药物,2007,5(4):281.

[11] 石荣,马越鸣,张宁,等.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在泻心汤复方配伍中的含量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3):1770.

[12] 朱容慧,赵军宁,毕岳琦,等.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01):25-29.

(责任编辑:何瑶)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 liquid phase of mixed medicine decoction and respective decoction of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


CHEN Zhe-jie, LI Wen, WANG Li-juan , FU Chao-mei, Li Jie, LV Yu-meng //( School of Pharmacy, Chengdu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liquid phase of mixed medicine decoction and respective decoction of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Method:Conductivity meter, rotary viscometer, surface tension tester and pH tester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of mixed medicine decoction and respective decoction of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 at 20,40,60℃. The particle sizes of different decoctions were measured by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ecoction methods on liquid phase of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Result:Signi fi 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mixed medicine decoction and respective decoction of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ctive ingredients of mixed medicine decoction and respective decoction of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combination and reaction, due to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molecules reaction and integration degree of active ingredionts during the decoction process.Conclusion:It is proved that the different decoction methods of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 have great impact on its liquid phase. This research has set up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of metabolic pathway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caused by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s different liquid phase.

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 liquid phas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 283

] A

1674-926X(2017)02-09-03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项目:ZRQN1648;ZRYY1609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 611137

陈哲杰(1991-),男,在读硕士,从事中药新制剂和新剂型。Emial:zhejiechen@126.com

李文(1982-),女,讲师,在读博士,从事中药新制剂和新剂型,Emial:wander1210@sina.cn傅超美(196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新制剂和新剂型。Email: chaomeifu@126.com

2016-12-22

猜你喜欢

泻心汤微粒复方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清热复方抗代谢炎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