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物质主义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反思
2017-10-18张哲隋立民范佳听
张哲 隋立民 范佳听
摘要:后物质主义是相对物质主义而言,后者强调经济和物质安全的优先性,前者强调自我表现和生活质量。后物质主义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后物质主义发展使自由开放和民主参与的供需矛盾突出,使社会经济发展与优先价值观矛盾突显,使对社会和执政的不满产生无意识的批判,使贫富两级分化与共同富裕矛盾呈现,使组织纪律性要求与个人主义矛盾频现,使大学生学习目标和精神追求缺失。高校学生工作者充分研究后物质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时代特征,引导大学生科学辩证解读后物质主义时代带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应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合理成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后物质主义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后物质主义是1977年英格尔哈特在其著作《寂静的革命》提出的,他指出,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进入较发达工业社会时,大众的价值观念正在由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变,前者强调经济和物质安全的优先性,后者则以自我表现和生活质量视为优先目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人中国,恰逢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快速推进,因此对国人价值观念影响至深。教育部思政司在对改革开放30余年大学生代际特征的研究中,以重要标志性事件为分界线,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60后、70后、80后、9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代际特征是理性务实、折衷整合,总体发展倾向于积极、宏观、内控、理想和注重精神生活,但依然表现出两者选择的矛盾性。目前在校大学生正是后物质主义传人中国后出生的一代大学生,其价值观念受时代背景影响,有深刻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代际转换的烙印。特别是在当代中国“时空压缩”的背景下,这种代际转换越发明显和急迫。
一、后物质主义发展使自由开放和民主参与的供需矛盾突出
之所以称之为后物质主义,是相对于“物质之义”而言,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建立在生理和安全“物质满足”基础之上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后物质主义需求,理论间联系的建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后物质主义的时代特征,也道出了后物质主义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在后物质主义背景下,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放,更多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追求个人的民主参政,追求轻松的体验学习,追求言论的开放包容。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人主体来完成,从教学相长、教师成长、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大学生才是真正主宰高校乃至国家发展命脉的主体,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关系到发展的根本方向。后物质主义给大學生思想带来的冲击及改变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报告讲座、规范管理、口头教育需要创新,需要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后物质主义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与优先价值观矛盾突显
在后物质主义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物质产品相对丰富,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人们不需要再为基本的生理需求付出太多精力。按照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的理论,中国目前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对该阶段的时代特征描述与后物质主义的时代特征描述有众多相似之处。以环境保护问题为例,很多国家包括现在的发达国家也有着同样的经历。面临国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开展使用大机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向自然过度地掠取资源,20世纪初的伦敦以“雾都”闻名,20世纪60年代的鲁尔区以灰暗的天空和臭黑的河流闻名,我国目前也出现了污染较严重的问题。但这些环境问题在那个以物质需求满足为优先价值观的年代不会被人们所重视,当人们因此获得物质满足时,才会开始思考物质的代价问题,才会思考个人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问题,才会提出环境整治与治理,此时优先价值观发生重大转变,由物质需求向生存质量转变,但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会与人们优先价值观的转换产生同时空性,而是相对滞后的。此时率先转变的优先价值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矛盾就突显出来。当代中国大学生正面临着同样的思考,对于思维并不完全成熟的他们还没有足够能力分辨、认识、处理这些常见的问题,思想上的矛盾困惑积累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升级。
三、后物质主义发展使对社会和执政的不满产生无意识的批判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当下一种主流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是后物质主义背景下人们的重要思维转变。然而批判性思维的双刃效应值得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思维带给大学生的是不唯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传统等,换句话说,一切都要批判性的吸收,这有利于我们辩证的认识问题,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但当“批判性思维”遇上“个性张扬需求”时,这一切就极易变形走样,批判成为大学生体现个性、标新立异的工具,而非正确认识世界的工具。这里所讲的“无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指方向偏离的无意识,即指上文中非真理性而是个性的批判,二是思考深度和角度的真正未意识到的批判。在上文描述中,后物质主义需求是建立在物质主义需求满足的基础之上,当人们在后物质主义时代背景下去批判曾经的物质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时,并未真正意识到恰恰是正在批判的生产生活方式带给他现在批判现实与过去的资格与能力,他正在批判的正是他的原生之处,是他的“母体”所在。两种“无意识”的甚至看似“理性”的批判会使社会负能量无意义的骤增,会使人们更加埋没初心和本心。久而久之,这种思想思维会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根本受到威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
四、后物质主义发展使贫富两级分化与共同富裕矛盾呈现
物质主义时代创造了足够财富供人们消费,这是财富的其中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是财富的分配问题。按照后物质主义发展的理论,财富的分配不均、社会中间阶层的减少是其时代特征。从我国例年公布的基尼系数来看,2015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2,相对上一年有所下降,但参照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依然走高,这说明我国财富的分配存在较为严重的分化问题。我国目前正在向后物质主义时代迈进,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近60倍,但基尼系数也从80年代0.3左右上升至现在的0.45以上,也印证了后物质主义时代特征的描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需求和目标,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的重要方针产生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效益与公平、好与快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调整,以注重效益到注重公平,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体现了国家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当代大学生出生于90年代后,是物质相对充足的年代,“求富”与“仇富”成为这一代大学生的突出特点。一方面他们拼命的追求财富,另一方面他们仇视有财无德、肆意炫富、贬低穷人的行为,甚至只要是富人,他们都会用“天下乌鸦一般黑”来形容。这种财富价值观使得他们自身存在矛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具大挑战。endprint
五、后物质主义发展使组织纪律性要求与个人主义矛盾频现
在對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多次访谈中,很多学生工作者提及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换言之,组织纪律性相比早期的学生不强。在问卷调研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五级计分制,在2770份有效问卷中,认为“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的均分为2.42,界于比较赞同和说不清楚之间,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折中与整合,矛盾与理性,整体偏向集体主义中求个人发展。相对80年代之前的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增加,集体主义倾向减少,这正是学生“不好管”的原因所以。这种倾向容易导致学生集体凝聚力下降,个人意志力下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偏离集体导致社会支点减少,极易诱发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个人主义倾向的增加,使得去中心化思想、利己主义思潮漫延,短期不利于学生的管理与发展,长期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希望学生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能够服从组织整体安排,服从校规校纪,但这与学生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独立相矛盾。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深度思考问题,抓本质,抓起源,从源头上研究理论、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创新载体与形式,采用大学生更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开展工作。
六、后物质主义发展使大学生学习目标和精神追求匮乏
在目标设定问题上,物质主义时代相对于后物质主义时代有明显优势,物质是可衡量的,而非物质是不可衡量的,而恰恰这种不可衡量的东西却是后物质主义时代下的大学生所追求的,标准如何设定成为目标设定最难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指标指导,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缺乏。后物质主义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自由、民主、开放、包容等等,可谓“精神追求很丰富”,从后物质主义产生的背景来看,多少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影子,后现代思维在哲学上抱持一种对于逻辑性观念与结构性阐释的不轻信和怀疑的态度。这种态度导致其本身对于思想、事物以及外在感觉的愿望缺失,他们既不肯定历史的经验,也不相信意义的本源及其真实性,对未来更无所希冀。深受此影响的当代大学生看似“丰富的精神追求”实则是“寄生在现代启蒙理性之上的捣蛋鬼”。大学生代际特征的转换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优先价值观的转变,但优先价值观同样滞后于与之配套的精神与物质范式构建,因此,优先价值观所带给人们的实在感就大打折扣,大学生的发展目标及精神追求就变得虚无与匮乏。
2013年,英格尔哈特首次来到中国,他说“中国尚未进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阶段,预测在20年后,中国会有代际转变,并且最有可能发生在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比较年轻的一代人身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会加快中国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换,英格尔哈特的预测很可能提前到来,目前在大学生身上已初见端倪,其影响在逐渐显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中的合理成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将有助于推进价值理性的回归,重新审视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创造出来的“财富”,重拾对物质主义压迫的人性的再度关注,促进社会民主、文明、和谐发展。按英格尔哈特的观点,大学生是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第一感知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引导大学生辩证解读后物质主义时代带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应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合理成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前瞻思考的重要命题,是坚定当代青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本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