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WSR-AHP分析法

2017-10-18王大本孟华兴

经济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科技型指标体系矩阵

杜 楠,王大本,孟华兴

(1.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WSR-AHP分析法

杜 楠1,王大本1,孟华兴2

(1.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WSR-AHP分析法,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创新三个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并对其权重进行了测算,通过聚类分析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对生产要素进行科学管理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以工艺、科技为核心的供给侧创新有待增强。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

一、引言

创新是经济升级的主要动力,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而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从事与高新技术相关的活动,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具备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排头兵。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有哪些特有的创新驱动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与诱发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角度进行研究

陈劲 等(2007)[1]认为学习源、学习内容、学习主体、学习层次和学习环境均会通过影响技术能力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Coad et al.(2008)[2]认为研发投入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正向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宋志红 等(2010)[3]实证分析影响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因素以及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张德茗 等(2011)[4]提出企业先验知识、研发投入程度、员工培训与制度支持、企业变革态度和外部支持是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因素;粟进 等(2014)[5]指出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以及政府政策与法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

(二)以某一主因素作为切入点进行专题研究

Linder et al.(2000)[6]通过研究表明,企业高管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力量;Casanueva et al.(2013)[7]认为知识的传递提升了企业的知识创造能力,提高了创新绩效;刘进 等(2017)[8]认为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其战略领导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郭韬 等(2017)[9]指出企业家背景特征中的教育水平、专业背景、职能背景均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三)从系统论角度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耦合研究

梁永康(2016)[10]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耦合情况进行了研究;李胤奇 等(2017)[11]对企业知识治理与社会技术能力耦合情况进行了研究;包宇航 等(2017)[12]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等。

当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研究:一方面呈现出单一化向系统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从以定性研究为主到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但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1)大部分研究倾向于从某一方面(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对创新的经验和原因进行解释,但各驱动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缺乏综合多角度的系统分析;(2)很多学者借助运筹学领域的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分析法)开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因素的定性-定量研究,但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的定性-定量研究不多;(3)实证研究往往特殊性较强,具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的研究有待深入。

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提炼创新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综合系统论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简称WSR方法论)和AHP分析法的相关内容形成WSR-AHP研究方法,对指标体系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定性-定量方法,对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进行测量,并借助SPSS 23.0软件的聚类分析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实证验证,旨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普遍意义的对策建议。

二、基于WSR分析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框架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灵活、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起到重要作用等特点,我们将以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研究归纳为:科技研发创新、科学管理创新、参与人员创新等三个主要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对科技研发创新内在规律的探究、对科学组织管理生产行为创新的研究和对参与创新的行为主体的人员素质的研究。这三个方面恰巧与WSR系统方法论中的“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方面相对应。WSR既是一种方法论,同时又是一种系统解决复杂问题的研究工具,其中的“物理”“事理”思想作为系统工程学中的名词,最早由钱学森、徐国志和李耀滋在20世纪70年代不断总结提炼而成,20世纪80年代由顾基发和朱志昌共同发展为“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思想。由于其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既具有系统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又具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因此与TOP、TSI并列为整合系统方法论。WSR系统方法论一方面通过引入“人理”的概念,弥补了现有一些系统方法论偏重于对物理结构、事理结构分析,但效果不好的问题;另一方面,消除传统系统方法论更适合解决结构化、可还原的问题,不适合解决非结构、病态结构的问题。该方法论认为,社会系统由物、事和人组成,处理问题和项目都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物理、事理、人理三个要素。W,即物理,是对事物本身的原理性、规律性分析;S,即事理,是对事物的组织管理的分析;R,即人理,是人员的组织管理问题,对团队人员相互关系的协调研究。为此,可以依据WSR理论的相关内容,分别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创新三个方面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按照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三个层次对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1.科技创新指标的选取。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只有在打破原有循环流转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组合,即新的生产函数,才能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才能产生利润。在熊彼特看来“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13]因此,从科技创新的本质来看,应当包括新知识创新过程和新知识成果转化过程两个阶段。对于新知识创新过程,依据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新管理理论[14]提出的四种知识模式(知识共享、知识表出、知识联结、知识内化)提炼出:职工有愉快交流的场所;职工亲临相关行业领域体验生活;职工语言表达、形象描述的能力;产品、技术信息库建设和使用;企业中试车间建设和使用等5个指标。对于新知识成果转化过程,依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立的六阶段知识产权服务管理体系[15](科学研究及发明公开前、发明公开、评估、专利保护、营销、颁发许可)提炼出:新产品开发市场调研;知识产权制度健全情况;科技研发成功比重;拥有不便公开发明数量比重;购买知识产权所占比重;职工拥有授权发明专利比重;职工知识产权收益比重等7个指标。

2.管理创新指标的选取。管理创新主要是对事物组织管理的分析过程,具体而言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如何利用掌握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以实现科技创新的过程。以往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就是创新的资金投入、科研仪器设备投入、人力资源投入、保障创新的制度建设等创新投入,在本研究体系中具体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健全情况;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情况;研发人员投入情况;研发人员学历水平;研发科研仪器设备等5个指标。“软件”就是非直接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等“软环境”,在本研究体系中具体包括:企业内宽容失败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情况;企业内部建立的鼓励职工创新的制度情况,以及职工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情况等3个指标。

表1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3.人员创新指标的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员包括:企业家、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熊彼特指出,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与实施者,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就是创新;中层管理人员不仅要完成企业家的各项工作目标,还要善于科学管理、统筹规划管理创新中的各种资源要素,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发挥承上启下、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作用;一线职工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执行者,企业一切的创新活动最终要通过一线职工进行“落地”。因此,我们选取企业内的企业家、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员要素进行分析,并提炼出: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企业家个人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创新精神及意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一线职工创新意识;一线职工综合素质等6个指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权重测算

(一)数据来源

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WSR理论模型基础上,借助Thomas 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层次分析法,建立WSR-AHP层次结构,制作指标重要性打分表。为了更加全面多角度深入研究,邀请到27位相关专家。其中,大学教授6人、副院长以上专业学院领导4人;主管科技工作的政府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管理人员4人;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9人。符合层次分析法研究需要,保证了收集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二)构建判断矩阵

依据Thomas L.Saaty提出的1~9的比例标度[16],构建专家对模型要素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这种标度方法简单易用,符合人们判断时的心理习惯。判断矩阵中元素由专家对同一层次中各指标的重要性两两比较后进行赋值。

(三)计算权向量

本文采用方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权向量、权重,以及最大特征根等相关数据,设判断矩阵为A=(aij)n×n,计算判断逆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即:

其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通过将专家计算得到的判断矩阵数值带入上述公式(1)、(2)、(3)后,得到各因素权重向量矩阵,随后,将向量矩阵带入到公式(4),得到各要素的最大特征根:λmax矩阵(见表2)。

表2 专家一级要素判断矩阵权重、最大特征根

(四)一致性检验

当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时,由特征根方法导出的排序向量才是合理的,因而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5)式中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当C.R.<0.1时,认为矩阵A的一致性可以被接受,如果C.R.≥0.1,则认为矩阵A一致程度无法接受。通过公式(5)、(6)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经过检验,C.R.值均小于0.1,说明指标矩阵具有相对一致性。

(五)计算指标权重总排序

在得到各个专家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有结果进行集:

得到各级指标的总排序权重。

四、构建指标体系的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在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发放问卷共计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45份,其中,被试对象包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生产线负责人、一线职工等对企业创新行为十分了解,甚至直接参与企业创新行为的相关人员。基于聚类分析法,借助SPSS 23.0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将26个指标作为变量进行聚类,以平方欧式距离为度量标准,通过组间联接方法进行聚类(见图 1)。

图1 使用平均联接(组间)的树状图

通过聚类发现,C1新知识创造过程二级指标下的 D1、D2、D3、D4、D5等 5 个指标聚成一类;C3创新投入的 D15、D16、D17等 3 个指标聚成一类;C4创新文化的D19、D20等2个指标聚成一类;C5企业家指标下的D21、D22聚成一类;C6中层管理的 D23、D24聚成了一类;C7一线职工的D25、D26聚成了一类。对于C2新知识成果转化过程,虽然几个指标并没有完全聚成一类,但是 D6、D7、D8可聚成一类,D9、D10、D11可聚成了一类;由于C2新知识成果转化过程本身贯穿于企业创新的全过程,再加上具体的调研数据的情况,因此,在聚类过程中该指标体系下的相关指标存在分解到其他指标下的可能。通过实证分析和聚类分析,除个别指标由于统计的个案数量和类别等客观原因没有聚到理论模型下的指标体系内,其他的指标基本上都聚类到相应的指标体系内,进一步印证了基于WSR-AHP分析法建立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小结

(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

本文研究发现,在所有要素中,排在第1位的是“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权重为0.103 9)。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十分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包括企业创新在内的所有企业经济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特性。为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注重企业家能力的提升,通过培训、学习促使企业家始终保持开放、创新、进取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家形象,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不断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对生产要素进行科学管理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

本文研究发现,管理创新(权重0.416 2)>人员创新(权重0.309 7)>科技创新(权重0.274 1)。在三级指标体系中,排在第2位和第3位的分别是“鼓励职工创新制度”(权重0.073 6)和“研发人员学历水平”(权重0.062 4)。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又一显著特点,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加大对创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资金、科研仪器设备等投入力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员工创新的积极引导;通过设立攻关部、示范线等载体科学优化管理各种生产要素;同时,人力资源始终是企业创新最关键的要素,通过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以工艺、科技为核心的供给侧创新有待增强

本文研究发现,排在第12位的指标才是“知识产权制度健全情况”(权重0.030 7),虽然创新管理要素、人员创新要素、科技创新要素同属于企业创新系统内的三个主要方面,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以工艺、科技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是其生存的根本保障,以及与其他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和显著特征。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按照知识创新的一般规律,不断孕育新知识、创造新科技,努力促进成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政策,合理分配知识产权收益,使新科技成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不断生根、发芽、结果。

[1]陈劲,邱嘉铭,沈海华.技术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25(6):1223-1232.

[2]COAD A,RAO R.Innovation and firm growth in hightech sectors: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Research policy,2008,37(4):633-648.

[3]宋志红,陈澍,范黎波.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4):597-604.

[4]张德茗,李艳.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实现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3):56-67.

[5]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京津4家企业的一项探索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156-163.

[6]LINDER J C,CANTRELL S.Changing business models:surveying the landscape[R].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Chicago:2000.

[7]CASANUEVA C,CASTROL I,GALáN J L.Informational networks and innovation in mature industrial cluster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5):603-613.

[8]刘进,袁玎,揭筱纹.产业环境、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与民营企业绩效——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6):75-80.

[9]郭韬,吴叶,刘洪德.企业家背景特征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5):86-91.

[10]梁永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耦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4):48-53.

[11]李胤奇,李柏洲.企业知识治理与社会技术能力耦合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6):132-138.

[12]包宇航,于丽英.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6):1-6.

[1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4]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李萌,等.创造知识的企业: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5]黄亚生,张世伟,余典范,等.MIT创新课:麻省理工模式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启迪[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6]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王冬年

Research ofInnovation-driven Facto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High-tech Enterprises

Du Nan1,Wang Daben1,Meng Huaxi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We established the WSR-AHP analysis based on the Wuli-Shili-Renli(WSR)system approach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personnel innovation,the index system of innovation-driven factor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and its weight was calculated.With the aid of th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verified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ity of the index system.Research shows:The innovation spirit of entrepreneur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and the supply side of innovation with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s the core needs to be improved.

small and medium sized high-tech enterprises,innovation-driven,Wuli-Shili-Renli(WSR)system approach,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luster analysis

F270.7

A

1003-3890(2017)05-0073-06

2017-06-03

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及科普专项(174576240D)

杜楠(1981-),男,河北巨鹿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风险控制;王大本(1983-),男,河北卢龙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优化与技术开发;孟华兴(1963-),男,河北巨鹿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科技型指标体系矩阵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