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究

2017-10-16郭美荣

中国软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城乡互联网+农业

郭美荣,李 瑾,冯 献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究

郭美荣,李 瑾,冯 献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当前,互联网通过技术渗透与传统产业逐步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全国各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了现代农业驱动型、信息服务驱动型、电子商务推动型和全域综合发展型的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差、农村经营主体能力不足、农村电商软硬件条件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如何解决制约农村互联网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互联网+

Abstract:To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strategic task of the party’s eighteen major proposed. At present, the Internet gave birth to a series of new formats through technology penetration and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 Internet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promoted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formed the model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riven, information service driven, electronic commerce driven and the glob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Internet +”. 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ck of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oftware and hardware problems, then how to solve th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is put forward.

Keywords:rural economy;developing mode;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Internet+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部署了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4项具体任务。同年8月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2016年3月《“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运用跨界、融合、创新、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有效对接生产和流通,创新‘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以信息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战略。在现有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下,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手段具有明显差异,严重滞后于城镇发展。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消除“数字鸿沟”入手,解决城乡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地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实践中,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及本地实际,探索出许多适合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模式,为同类型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在分析 “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其发展的几种模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一、基本概念与内涵

“互联网+”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2-4]。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信技术(ICT)正推动着世界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的人口、经济、规划管理、知识、技术的发展。能否利用新兴信息通信技术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的焦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知识和人才的流动。信息的有效流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效交换,使得产品与经济活动中信息与知识的含量不断提高,推动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革[5-7]。在农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不断推动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8-9]。农业电商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10-11]。精准作业技术通过对地块的土壤 、肥力、气候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12-14]。“互联网+”农业已经成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二、模式探究

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府部门从顶层规划设计、政策资金支持、资源共享建设、技术推广示范,到实用人才培训和基层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国大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安徽等地区逐步开展“互联网+”农业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在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多种功能要素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上出现了多种模式,本文总结为现代农业驱动型、信息服务推动型、电子商务推动型和信息技术支撑城乡全域综合发展等4种模式,对各地探索“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现代农业驱动型

农业大省、农业大市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打破城乡间分割壁垒,统筹城乡规划和功能分区定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驱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指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为手段,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促进生产环节中实现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和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自动化和组织化水平,从而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安徽省搭建了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省级平台体系,体系包括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农作物“四情”监测调度系统、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和农作物种子物联网,农业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安徽省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该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条件较好、科技支撑能力较强的农场、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等,通过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来集中土地,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标准化。通过农业信息感知、传输和智能处理技术以及农业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有效解决这些产业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监测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该模式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能够使各个地区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形成与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相适应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形成多产业环环相扣、互相依存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信息服务推动型

农业信息服务为农民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提供包括新技术、新品种、市场供求、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标准等各种信息在内的农业综合信息,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信息服务推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指用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向农业农村汇集,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农民、建设农村、服务农业,让农业农村经济搭上信息化快车,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内涵是信息服务主体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结合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将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政策法规、村务管理、生活服务、权益保障及个人发展等信息,通过平台、热线、短(彩)信、信息服务站等方式传播到农村,传递给农民,最终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从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014年,农业部开展了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在北京、辽宁、吉林、河南等试点省份的22个试点县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社全方位向农民提供政务、电子商务等服务,同时在农村寻到了商机、拓展了市场。

该模式的特点是大力发展基层信息服务,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依托,以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为落脚点,切实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增收致富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信息服务减少城乡空间割据,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该模式适用于农业大省和农业人口占比较大的地区。该模式能够有效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项目,展示农业新品种,大力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切实满足农民群众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需求。该模式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驱动,围绕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积极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电子商务推动型

农业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以农业网站平台为主要载体,为涉农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可在网上完成的产品或服务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它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形式,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易用性、广域性和互通性,实现了快速可靠的网络化商务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易。它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包括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农民以及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这些要素通过网络组织在一起。农产品电子商务改变了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实现了“点对点”、“一对一”的销售,在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生产的针对性,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效益,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同时也改变了农村消费市场环境,促进了城乡消费方式的一体化,让广大农村居民体验便捷、快速、售后优良的服务,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网络消费市场,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此外,还改变了农村传统生产方式,推进了农业转型升级,促使农产品向“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方向转变。

电子商务推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指农村地区以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站为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上行及工业产品下行的模式,使电子商务成为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服务设施的重构,实现村民就地就业,使村民享有与市民一样的生活服务品质,从而实现本地自发城乡一体化。该模式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网络基础的农村地区借助互联网和本地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土地资源,与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信息流和资金流平等、透明、开放、高效传递,该模式主要借助市场作用和社会力量进行推动,“淘宝村”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模式适用于具有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拥有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具有一定乡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物流基础,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改良部分农产品的整个产业链,优化农产品的制作加工工艺,通过“互联网+新农村”实现千家万户创新创业。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提出建设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众多电商大佬纷纷下乡,阿里巴巴提出“千县万村”计划,试图在三五年内建立2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20万个村级小服务站;京东在全国2200个区县投资50亿建立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提出在2017年年底实现全国所有行政村的物流网络覆盖;中国邮政在2012年就以 “邮掌柜”农村电商系统为媒介,在2015年年底设立了11万个农村线下网点、275个运营中心和100个仓储配送中心。浙江遂昌将农业电商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变区位劣势为生态优势,连续多年农民增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甘肃成县依托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把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走上了电商扶贫的路子。

(四)全域综合发展型

信息技术支撑城乡全域综合发展模式,是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都市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这三大模块驱动,实现城乡全域综合发展的运行模式。具体而言,信息技术支撑都市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产业支撑;利用农业电子商务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可靠的网络化商务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易,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产销对接;信息服务则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媒介作用,实现技术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从而为城乡全域综合发展提供要素交流。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目前,北京已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村村通”,宽带网络和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较快,农业网站越来越多,“爱农驿站”、“农村数字家园”、“移动农网”、“三电合一”等多种多样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涌现,12316、12396等热线的信息服务效果显著,乡村旅游网实现了35个市级民俗村和30个重点观光果园的信息资源网上发布。农村信息资源采集和共享程度逐步提高,建成各类大型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近百个,与联通、移动、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合作,打造了农业基础信息平台,建立了涉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物联网、北斗卫星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集成应用,“菜篮子”工程信息系统、“221”信息平台等取得良好效果,农业生产实现了节水灌溉智能控制、农机智能作业。一部分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物联网应用全覆盖。农村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正慢慢步入“数字生活”,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信息技术支撑城乡全域综合发展模式中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科技性强、手段现代、应用效果好的综合性特点。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农业发展方向,在资源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依托都市农业高度节约化、装备化、设施化的特点,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农业,尤其是提高设施农业智能化水平,对于北京市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中间商等主体的产销对接,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削减了城乡收入差距。信息服务主体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通过信息流实现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交互与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进而实现了城乡互动发展。

图1 信息技术支撑城乡全域综合发展模式图

(五 )模式比较

以上四种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别以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和综合作用4个着手点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各个模式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各地应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借鉴吸取成功经验。

表1 “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比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差,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指出,2015年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为72.45,比2014年增长了7.69。但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巨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和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95亿,62.3%的非网民为农村人口,占我国农村人口总数的68.4%,而城镇地区非网民比例为34.2%,城乡差异明显。截至2016年6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7%,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68.0%的农村非网民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认为“不需要/不感兴趣”的农村非网民比例为10.9%。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底,我国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为94.8%,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仅为25.7。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在农村网民生产、生活、娱乐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显现。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程度仍然明显低于城镇网民。对于农村网民而言,互联网尚未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可提供多元服务的应用平台。

(二)农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有待提高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农民培育互联网思维,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我国8亿农民中有高达2亿进城务工,导致了农村在人才问题上“空心化”,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多为老人、妇女。可见,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还较弱,能够独立地访问或者获取信息知识和最需要的资料的能力不足,实现从传统的单一的生产者向生产经营主体转变还存在较大差距,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经营主体缺乏。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软硬件环境不足,电商生态圈尚未形成

2015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国家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物流的发展,广大农村通过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正在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仍然较低,移动终端的利用严重不足。目前农民使用手机上网还主要停留在浏览新闻和游戏方面。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农村电商平台相对较少,农民自己建了网站也不会经营,导致农产品卖不出。另一方面,运费高、时间长、农村没有网点,是目前农村电商物流现状,物流难题,看起来是电商发展不好的“因”。对于农产品电商而言,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链不起来”,这就给网民需求最大的生鲜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巨大困难[15-16]。此外,农村地区电商薄弱,缺乏服务商,还没有建成生态圈[17-18]。农产品电子商务除了生产、制造等前端产业外,核心是运转流畅的交易、流通平台,其次还应有提供各种服务的中间商,如媒体服务、支付服务、金融服务、物流仓储服务、安全认证等各类服务[19-20]。目前来看,农村电商发展远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圈。从网络金融类应用的使用率来看,截至2015年底,农村网民网上银行类的用户规模达7161万,使用率为36.6%。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

以推进“宽带中国”、“无线城市”、“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宽带村通”等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网和移动通信网、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构建有线无线相结合、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建立信息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揽子支持政策,建立健全集补贴、投资、金融、信贷、税收、基建、重大项目建设等于一体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扶持政策体系,加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投入,突出财政资金向农业农村信息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倾斜,支持农村信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对核心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推进重点产品示范应用。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现代农业信息产业

重视农业生产智能化,加快农业生产物联网布局。围绕各地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以农业物联网和“互联网+”应用为切入点,重点在优势农产品区域、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等,围绕大田种植、设施蔬菜、休闲观光、集约化养殖等,率先开展精准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的全程示范应用,催生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群,实现各产业信息化水平全面升级,切实提升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农业流通平台化,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积极探索“互联网+流通”的城乡双向流通模式,引导和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建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降低流通成本。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包装标准制修订进程,健全“三品一标”电子商务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系统。完善农资连锁电子商务与农资安全监管系统协同运作的农资安全流通平台,加快实现农资分销体系的一网多用。

(三)强化农业服务网络化,提升农村信息传播能力

拓宽农村信息供给渠道,针对农民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个体性、迫切性,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村级标准型益农信息社、电话、语音、网络、视频、短彩信、综合平台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加快为广大农民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创新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形成“互联网+休闲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涉农信息服务模式,面向农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经营主体、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探索微信、微博、手机APP信息服务模式,提高信息服务效率;坚持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参与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并积极为其创造好的条件。

(四)加快新农民培育,提升经营主体从业能力

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农村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将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构建以合作社与园区为主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素质;强化农技推广培训,以远程教育与现场教育相结合方式,组织各类涉农经营主体开展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应用技能、技术发展形势、信息服务手段及情报调研等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培训,提高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化。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农村信息传播体系;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设施蔬菜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从政策支持、融资渠道、农业保险等方面扶持经营主体应用推广农业农村信息技术,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

[1] 刘金婷. “互联网+”内涵浅议[J]. 中国科技术语, 2015(3): 61-65.

[2] 魏后凯. 新常态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及推进战略[J]. 中国农村经济, 2016(1):2-16.

[3] 张来武. 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 中国软科学, 2015(4):1-7.

[4] 尹成杰.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10):4-8.

[5] 张俊丽, 朱学芳. 社会网络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应用[J]. 情报科学, 2012(6):919-924.

[6]桑胜高. 让农村“信息高速路”畅通无阻[J]. 农村·农业·农民, 2016(4):5-5.

[7]刘 娟, 叶敬忠. 农村互联网的拥有和使用:有关发展的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70-78.

[8] 陈红川.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6):143-147.

[9] 秦学敏, 陈位政, 谭立伟, 等. 互联网思维下农业大数据的需求、现状与发展思考[J]. 农业工程技术, 2015(36):44-47.

[10]周 玲, 王明宇.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中国商论, 2015(13):48-50.

[11]刘 丽.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8):81-82.

[12]张 波, 黄志宏, 兰玉彬, 等. “互联网+”精准农业航空服务平台体系架构设计与实践[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6):38-45.

[13]李国英. 大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空间及趋势——借鉴美国的经验[J]. 世界农业, 2015(10):15-20.

[14]瞿华香, 赵 萍, 陈桂鹏, 等.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准农业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3):268-272.

[15]汪旭晖, 张其林. 电子商务破解生鲜农产品流通困局的内在机理——基于天猫生鲜与沱沱工社的双案例比较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6(2):39-55.

[16]孙 旭, 杨印生, 刘春霞, 等.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近场通信智能数据采集终端系统设计与开发[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8):200-206.

[17]张喜才. 产业链视角下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 2016(5):16-21.

[18]郁 晓, 赵文伟. 生鲜电子商务县域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探究——基于遂昌2.0模式的剖析[J]. 中国流通经济, 2016(4):47-54.

[19]韩晶奇. 电商平台联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站[J]. 中国农村金融, 2015(15):32-33.

[20]李 芳. 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叠加的深度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21):32.

(本文责编:辛城)

ResearchonIntegratedUrbanandRuralDevelopmentModesUndertheCircumstancesof“Internet+”

GUO Mei-rong, LI-Jin, FENG-Xian

(BeijingResearchCenterforInformationTechnologyinAgriculture,Beijing100097,China;National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InformationTechnologyinAgriculture,Beijing100097,China;KeyLaboratoryofAgri-informatics,MinistryofAgriculture,Beijing100097,China;Beijing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ofAgriculturalInternetofThings,Beijing100097,China)

F325

A

1002-9753(2017)09-0010-08

2017-03-12

2017-08-20

北京市自科基金“互联网环境下北京现代农业服务业创新模式研究”(9162006);国家社科基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15CXW026);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北京农村信息服务保障与共享机制研究”(17XCA002)。

郭美荣(1983-),女,山东济宁人,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农村信息化。

猜你喜欢

城乡互联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