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生二语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10-15孙彩红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聋生

孙彩红

摘 要:聋生的第一语言是手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聋生二语教学”,是说在教学中重视指导聋生学习第二语言——汉语,读懂、理解汉语表述的内容,克服语言关,从而达到进一步学习知识、锻炼思维的教学理念。数学中的汉语教学,包括数学专业的概念教学,也包括属于语词、语法的语言教学。特别是数学内容中的汉语语词语法,聋人是怎么理解的,往往就是聋人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克服这些障碍需要加强记忆、阅读、思考、回答等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聋生;二语教学;有效

聋人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在生理学意义上,聋人被定义为失去听力后又丧失言语的残疾人。在語言学意义上,自威廉 C.斯多基(William C. Stokoe)之后,则被视作是使用自然手语沟通交流的语言族群。中国聋人沟通的主要手段是中国手语与汉语两种语言(双语)。为了能够在语言上适应聋听两个世界,聋人需要兼通手语和汉语。因为手语“先入为主”,聋人往往会首先熟练掌握手语,而汉语则主要依靠书面形式学习,到了中高年级,汉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也不熟练。因此,聋人常常读不懂课本中汉语表述的内容,即便是简单明了、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题目,往往因为读不懂题干而受到限制。“聋生二语教学”,是说在教学中重视指导聋生学习第二语言——汉语,读懂、理解汉语表述的内容,克服语言关,从而达到进一步学习知识、锻炼思维的教学理念。

数学中的汉语教学,包括数学专业的概念教学,比如:“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这段话涉及的内容,是通过直观画图得到的概念,图形结合就能理解“垂线”“垂足”这些词语;也包括属于语词、语法的语言教学。

一、记忆数学概念和一般汉语句型

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而本质属性的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要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学中充分开展这样一个过程。按照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概念潜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记词句。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概念的系统中形成概念,而不是突如其来地灌给学生。从原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既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新知识与旧概念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旧概念的局限性,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学前要很好地分析新概念在概念系统中的位置。

有些概念单纯地讲学生难以接受,难以掌握。但是把某些相关或相对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对照,使学生既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注意到它们的区别,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另辟蹊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种,相容又可分为同一、交叉和从属三种关系。

二、阅读数学题干和重点概念定义

初中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的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这样,通过细琢磨。深推敲,不仅能实实在在的解决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能使学生领悟蕴藏其中的阅读方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学习时,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的材料,融汇贯通的深入思考,才能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远立体化进行转变。

三、思考数学题目并尝试独立解答

在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还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对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归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即创设独立的思考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发现,学习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因此,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坚持先复习老师所教的新知识之后再独立完成作业,这对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采取了分层作业法,将作业分成A, B, C三等,其中A等是基础题,B等是中等难度题,C等是较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对于一些仍然无法完成作业的,我可以允许迟交,唯一要求是必须独立完成。对于作业完成质量高的,不管做的是哪个层次的题都及时提出表扬,不给学生过多压力,注意引导和沟通,学生努力尝试改变以往应付了事的作业方法。

四、回答数学问题并尝试书面表述

语言是聋校学生最大的难题,数学语言的形成就更是难上加难。学生的数学语言要从基础开始,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一件事的成功,取决于当事人的积极态度。因此,尽管是在数学课堂中,也应训练学生多说话,让学生及时地说,表达思维过程,教师及时给予引导、点拨,从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促进其交往、沟通、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還要突出数感和提高解答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打好基本的数学基础,形成相应地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学生放学回家,基本上要走固定的路线。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会选择这条路线,为什么不绕道走其他路线呢?学生应该会想到,这条经常走的路应该是最近的路。那么为什么最近呢?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些例子启发学生,使其最终获得结论:对于两个点之间,走直线的距离最短。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总喜欢走直线道路,而不是喜欢绕路的原因。生活中隐含着数学理论的例子举不胜举——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生活经验晕晕到数学教学之中。例如学习《圆柱的体积》,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把一个圆分解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来求圆柱的体积,使学生从感性直观的图像转化为数学语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从而形成自己的东西——数学语言。

猜你喜欢

聋生
浅谈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
论聋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电脑绘画对聋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情境体验:聋生数学学习之窗
特殊教育高职院校聋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聋生写作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特殊教育聋生语言教学法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