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会贯通

2017-10-15崔斯琪

北方音乐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摘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本身源于两个不同的民族,在特定地域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歌唱形式,既拥有音乐的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声乐教学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保持开放的心态 ,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融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艺术。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美聲唱法与民族唱法各自的特色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在整整几个世纪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受到大众的认可,成为人类音乐艺术瑰宝。美声唱法综合生理学、物理学以及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研究出一套科学性、符合人声腔音色的歌唱方法。美声唱腔圆润、丰满、鲜活,唱法灵活多变。中国民族唱法融合各个民族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清晰自然、音色明亮的特点。与形体表演融为一体,唱、腔相互辉映。

二、如何在民族唱法当中融入美声唱法

由中国各个民族所流传下的民族声乐作品种类多样,数量庞大。民族声乐风格多样化能够增强学生对唱腔的灵活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引导需要借助民族音乐体裁,如何选择适合的民歌体裁非常重要。我国民歌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类型。

(一)在号子中融入美声唱法的呼吸与共鸣

劳动号子主要通过吆喝、呐喊为劳动歌曲伴奏,音乐铿锵有力,颇有粗犷豪迈的气息。比如《船工号子》的开始与结尾都以高亢的唱腔呈现,能够锻炼学生声音的力度,拓展音域。在这一点,可以采用美声“深气息”、“大通道”歌唱方法的技巧,即采用吼叫一般的唱腔,增强声音的高度与厚度,同时融入学生的深刻的情感,渲染出《船工号子》的精彩画面。

(二)在山歌中融入美声的真假声混合唱法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创作出的曲子,多表现出高亢、嘹亮、鲜明、随意的特点。山歌可以说是劳动人民根据劳作内容所创作出的歌曲,饱含劳动人民丰富的情感。例如《小河淌水》、《太阳出来喜洋洋》、《信天游》等等。鉴于不同地域的人文特点大不相同,歌者自身的条件有很大的差距,造成声腔、声色等存在很多的差异。学习山歌的过程中,并不是每种方法都适用的,不适合的方法会致使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声音嘶哑、颤抖、高音费力等问题。反观美声唱法中,真假声混合能够有效的避免高音嘶哑、颤抖的问题。真假混声唱法主要是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调整唱腔的气息与节奏,实现高、中、低三个声区位置的统一。该方法对于调节学生在演唱民族唱腔的音量、音色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在小调中融入美声吐字咬字的特点

小调曲调优美,善于抒发细腻的情感,整体上保持均衡。城镇是小调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详细了解小调的演唱特色,民族唱法中小调表现为:横向拉开嘴唇,呈扁平状,唱出的字词在口前产生共鸣。这种歌唱方式所表现出的小调声音单薄,高音比较尖锐缺乏张力。所以,需要改变民族唱法中的小调发音方式,比如美声的吐字咬字技巧。美声中的吐字咬字技巧将元音的发音位置调整到咽喉区域,保持咽喉的稳定,以此提高共鸣的能力与水平。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在歌唱当中重视自身口型,口型保持向上的椭圆形,调整声音的强调,以此来增强共鸣促使音色更加圆润甜美。

三、声乐教学中如何在美声作品演唱中借鉴民族唱法

(一)美声唱法中民族风格的表现

美声唱法的风格是民族在各个时期形成的不同风格的表现,体现的是特定时代下人文特性的发展。风格具体到声乐表演当中是指演唱的韵味。调整学生的唱法,首先要把握住美声唱法的韵味,有针对性的训练润腔、吐词咬字,在深厚的基础之上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以及情感,从而勾勒出音乐作品的形象。

(二)准确把握民族吐字

美声唱法运用到中国民族歌曲作品当中,形成一种新型的声乐教学系统,字音与声腔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发音关系。民族唱法中融入美声唱法,需要将美声的母音连贯、音色统一等基础特色与中国作品相衔接。着重强调元音因素的声音效果,保存民族唱法中声母、韵母的处理技巧。例如,吴碧霞在《枫桥月泊》的演唱过程中,其将“月”的声母中元音“u”处理为简短、快速发音,并且加入咽腔技巧,增强母音的圆润、浑厚的特征。这个过程将“声”、“韵”处理到同样的声音高度,并爆发出强烈的共鸣,极大的美化演唱者的音色与效果,清晰而准确的传递汉字发音。

(三)引入美声唱法中的民族表演

声乐演唱与表演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表演更是锦上添花。声乐表演就是指演唱者在舞台上的形体动作,正是这些形体动作为演唱者的情绪、感情做好辅助。我国民族声乐唱法集合戏曲、曲艺、民歌等多种唱法于一体的演唱艺术,不论是哪种演唱方式都离不开形体动作,演唱与形体动作相结合,演绎出作品的画面,勾勒出主体的具体形象。演唱者形体动作的自然而顺畅,表情到位不造作等行为对演唱者本身艺术素养以及演唱作品的内涵均有影响,同样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

四、结语

声乐艺术是语言通过声乐所传递出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在不同地域、人文、政治等环境中塑造的具有独特素质声乐艺术。高校声乐教学囊括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两种,由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多高校将其分开教学。但是不能忽视音乐的共同性,将两者融会贯通,优势互补是高校声乐教学较好的方式。当然,受制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間的隔阂,需要在教学中多加训练,不断的研究两者可以相互弥补的地方,正确的传授理论与技巧。将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引入到民族唱法当中,必然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民族歌曲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想要充分的表达需要对演唱技巧的使用加以斟酌。当然不同的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多元化的演唱方法更能够全方位的诠释歌曲情感。

参考文献

[1]郝晶华,徐寅晨.新时代绽放的花朵——由“吴碧霞现象”谈歌唱艺术[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

[2]张洪波.蒙古长调借鉴美声唱法发声技巧的教学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3]张旭东.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字声问题及审美差异[J]. 人民音乐,2010(01).

作者简介:崔斯琪(199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