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中教师的语言功能
2017-10-15童欢
童欢
【摘 要】“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小學音乐教学课中语言别具魅力,具有它独特的语言教学功能。
【关键词】有声语言交流;无声语言交流;范唱;语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老师妙语连珠的语言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进课堂氛围之中、情绪随之变化,课堂结束后仍然感觉余音在耳、回味无穷;学生更是被老师牵入情境之中,过了很久、甚至很多年,依然记得此课与此课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小学音乐教学课中语言别具魅力,具有它独特的语言教学功能。我将从师生之间有声语言交流与无声语言交流中分析小学音乐课中教师的语言教学功能。
一、有声语言交流
音乐是门有声的艺术,是感性思维的表达,将各种情感、各种事物形象化;同时又具备理性的元素,遵循强弱规律、歌唱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等。在师生间的有声语言交流中,我从唱、语调、节奏与速度、吐字四个方面来谈。
(一)“唱”,在唱中把歌曲感情和歌唱技巧传递给学生。
音乐教师应具备很好的示范演唱能力,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最大特点之一。首先要具备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声音圆润动听、富有感染力,根据不同的歌曲情绪融入相符合的感情与演唱特点,尽量与学生的声线接近,以真声居多,让学生容易领会和模仿。一些速度较快的歌曲,学生不易很快学会,例如《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歌曲欢快活泼、节奏较密集,教师便可以放慢速度教唱,慢速唱好了再加快速度;对于歌曲的重难点,教师应将其先单独解决,再统一教唱,学生便由易到难很快地把握好了歌曲演唱。但是,教师的唱是靠声带发声,看不见摸不着、不含直观性的,主要得靠教师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歌唱中的经验与方法,通过准确精炼、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等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传递给学生,使他们通过有效的引导,积极的思维与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价,并引导他们逐步调节、建立良好的发声机体,最终形成良好的歌唱模式。因此,教师的唱不仅是对歌曲情感的传递,更是如何示范演唱让学生很快很好地把握歌曲演唱,使学生能够自信热情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二)语调,符合音乐含义,带学生进入音乐意境之中。
语调是语言的外壳,它本身虽无内在的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例如《蝈蝈和蛐蛐》一课具有浓郁的京韵味儿,教师在语调上带上京腔京调,课堂氛围瞬时充满了“京”味儿。京腔调高,多带儿化音,教师创造了这种氛围,学生便不知不觉融入到了“京味儿”之中,歌唱便轻松又有趣,并且“京味儿”十足!
(三)讲究语言的节奏与速度,帮助学生感受、有效把握曲子的韵律。
在音乐之中,节奏与速度是音乐的重要元素,说话、唱歌都应讲究节奏,而速度是节奏的灵魂,两者紧密相连。节奏的强弱规律与速度表现在说话的轻重缓急之中,各科教师都会讲究说话的节奏与速度,抑扬顿挫,教学的重难点时会放慢语速、加强语气,而在音乐教学之中,教师说话的节奏与速度可引导学生把握曲子的韵律特点。如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一课中,教师可以放慢语速、放轻语气,带着宁静的感觉,将学生带入温馨、宁静的夜晚氛围,学生在演唱中自然就会用上轻柔、深情的声音歌唱;再比如我在《噢!苏珊娜》一课中,“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州”两个地名很绕口,在以故事切入时提到这两处地名时会降低语速,并按音乐节奏来念地名,学生再模仿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后,进入演唱时就很容易地把握好节奏了。
(四)吐字,根据不同的歌曲背景调整吐字,帮助学生了解各地域音乐风格。
各科教师都应讲究准确的吐字发声,平舌、翘舌、鼻音(前鼻音、后鼻音)、儿化音等,而在音乐这门艺术中,为了体现各地域、各民族独特的风味在音乐语言中便保留了原生态的语言。如台湾民歌《一只鸟仔》,“哮啁啁”、“哮噘噘”、“鸟仔”等这些都是台湾当地的方言;云南民歌《猜调》中,所有翘舌音都照方言全唱做平舌音。教师了解了地方色彩及方言特点,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民歌风味,体验各种音乐文化,学习各种民歌唱法。
另外,在歌唱中吐字应有正确的发声,口腔竖、声音位置高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二、无声语言交流
(一)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在有效的“动”之中感受音乐节奏与情绪。
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渗入舞蹈或简单的肢体语言,比如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音阶手势”,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高低位置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让学生体验感受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
常常在音乐课的开课中都会让学生一起随着音乐跳一段简单的舞蹈,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音乐旋律、感受了音乐节奏、并且体验了音乐情绪。
(二)表情,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感。
音乐中包含了“喜、怒、哀、乐”四种情绪,有优美抒情、活泼欢快、甜美纯真,也有激情奋勇、悲惨凄凉,等。首先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到曲子的内在含义、感受到情绪特点,教师应自然地由内而外地表露出各种情绪,引导学生进入曲子情境。比如在欣赏《小白菜》这首曲子中,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凄苦悲凉、渴望得到美好生活的愿望,教师在讲述曲子背景故事时就应投入在故事情境之中,表情也会自然表露出伤心、同情,学生也会慢慢被感染;在小学音乐课中多快乐童真的曲子,很多时候表情都会随之快乐、喜悦。
三、结论
小学音乐课中教师的语言教学功能无论在有声语言交流上,还是无声语言交流上都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当然,在小学教学中还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语言上还应采取不同的、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语言,有效地引导学生寄去音乐知识、感受音乐情感、并拥有良好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