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化课堂唤回学生的爱心

2017-10-15吕献平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诗化缺失爱心

吕献平

【摘 要】范集中学学生群殴教师的视频在网上传的沸沸洋洋,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需要培养什么的学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民?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却出现爱心缺失的严重现象,本文就针对当前在学生存在的一些爱心缺乏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诗化课堂进行爱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心。

【关键词】缺失;爱心;诗化;唤回

一、中学生爱心缺乏的一些现象

“离开情感层面,就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教育是一切人文精神的根基,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情感教育,尤其是爱的教育,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健康真挚的心。学生只有懂得爱,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洋溢着对世界对人类的满腔热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然而学生的现状如何呢?

(一)缺乏关注与爱心

根据看到的一些材料和与学生相处的体会,我感到不少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人和物态度冷漠,缺乏应有的关注与爱心:相处两年多的学生很少有人能正确写出任课教师的名字;同学有事或需要帮忙视而不见,学生没有及时到校的学生不过问,甚至连桌子上的凳子都不能帮放一下。

(二)缺乏感恩之心

一名男生因父母管教过严而耿耿于怀,经常在同学面前诉说父母的不是,后经老师作思想工作,父母调整了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可孩子却认为“爸妈让我自生自灭,不管我了!你看,我自己顺着自己的意愿学习,成绩不就上来了!”还不无得意地告诉同学:我的生日和除夕都没跟他们(父母)说话。不知母亲“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心意,又焉会感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自私自利,没有集体意识

由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独特身份,造就了他们自私自利的性格,任性偏激和心理。老师教育他们,父母养育他们是应该,是应尽的义务。在班级活动中,不闻不问,认为那是老师的事,班主任的事,以及班干部的事,没有班级荣誉感。想一下,一个不会爱生他养他的父母,不会爱教他育他的老师的人,一个不会关爱集体的人,又怎能奢望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痛定思痛,造成爱心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

在家是公主,是皇帝,家长对他们的溺爱,对他们听之任之,很容易形成专横、霸道、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社会风气中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

“事不管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人与人关系淡薄,甚至为追求物质利益不惜伤害他人利益的做法都严重影响影响到孩子。

3、情感教育的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之下学生和老师都无暇顾及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每天都忙于上课考试,只重视了知识的传递,忽略了爱心教育。总之,改变这种状况社会有责任,家庭有责任,学校更有责任,解救爱的危机有待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诗化课堂寓爱心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诗意的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诗意化的共鸣。在诗意化的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以文本为媒介,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在文本的欣赏之中,在阅读体验中真正地实现和作者的对话、和文本的对话,在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之中实现心灵的相通,真正进入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中运用高超的教育智慧,在师生心灵的相通之中不断地用诗意化的教学语言交汇着彼此之间的情感,才能真正地使语文课堂富含诗意,才能创设具备人文情怀的诗意化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实现生命的自由律动,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爱的教育。

诗意化的语文课堂如此之美,语文教师就要让自己成为诗意化的语文教师,构建詩意化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由于它自身的内容和特点,使得它在施行爱的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担负重任,如果不具备人文精神,不打自败。”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重视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课中实施爱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作用,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真情感染,培养学生爱的意识。

“人文就是把人当作人,使其成为人。”难以想象,一个为人冷漠、呆板,对生活没有热情、没有感情,连自己都没有被文本感动的教师,会培养出富有爱心、充满热情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以教育为己任,一方面饱含对世界、对人生的热爱,饱含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以自己的真情、激情、热情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以心交心,以情换情;另一方面则必须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真实、深刻、独特的感受,才有可能成功地对学生施以爱的教育。

2、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爱。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必须“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爱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由此,我想到我们学生创作的那些校园歌谣、课桌文学。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他们懂得押韵,会借助修改歌词表达自己的心声,读起来也很有节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爱,去体验爱,从而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懂得善待父母、朋友、他人,善待人类与社会,进而善待自然及所有生物。

由此可见,语文仅仅具有工具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人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爱的教育,通过诗化课堂把爱的教育落到实处。

3、借助文本,帮助学生学会爱。

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抽象的爱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学生可以接受的东西,把爱的教育落到实处。

可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选取材料,对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意,从而有效地进行爱的教育。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人情冷漠,我们应该在语文课上固守着一片净土,去营造一座健康的精神家园,为学生的人生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刘福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3]《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顾黄初、李杏保,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诗化缺失爱心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