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学生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

2017-10-14陈亚彬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

陈亚彬

摘要:合唱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下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存在。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实现美育、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加强初中学生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已成为提升合唱教学质量,发挥音乐教育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其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学生;合唱队组织;合唱队训练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其个性特征、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势必对合唱团的组织与训练带来困难。因此,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组织并训练初中生合唱队并发挥合唱队的育人功能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针对初中学生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谈谈自身体会。

一、初中生合唱队的组织对策

(一)组中宣传,强化观念

就目前初中合唱队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其思维能力、事物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从而对合唱队的接受能力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趋势,加之多数初中生正处于变声期,因此在合唱队员选择中已被淘汰[1]。从而为导致合唱队员规模下、整体水平提升困难。对此,学校在组织合唱队前,应注重合唱艺术的宣传,通过有效引导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认知到合唱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学校借助校园广播、板报、家长会等途径,进行合唱教育宣传,引导教师的关注、家长的支持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通过组织合唱比赛、公益音乐演出等活动,提升校合唱队的吸引力,加强学生对合唱的认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为合唱队的组织奠定良好基础。

(二)科学选拔合唱队队员

相对于小学课程教学而言,初中课程相对繁重,学生为保证自身文化课成绩,将课余时间用来学习文化知识,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按照合唱队规定的训练时间参与到教学训练中,出现参与队员不稳定问题。对此,在进行合唱队队员选择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例如,相对于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初一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小,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参与到合唱队训练中,加之此时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较强,更适合参与到合唱队的建设与发展中[2]。与此同时,在进行队员选拔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喜好,保证参加合唱队的学生是喜爱音乐的,而不是受教师与家长的强制要求。此外,关注学生的音乐素质,即尽量选择音乐节奏感强、音乐掌控能力高且具有先天音乐表演条件或后天培养潜力的学生参与到合唱队组织中。

(三)合理安排合唱队声部结构

从“合唱队”的名称可知,合唱队的艺术表演重点在于“合”字,它艺术效果的产生是基于不同声部的共同作用。因此,在进行初中生合唱队组织时,需依据初中生本质特征,进行声部的合理划分,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提升整体合唱质量。

例如,在合唱队组织中,根据学生声部特征安排其演唱角色。如,选择音乐节奏感较强、音质适宜的学生负责女高音、男高音的演唱;选择映月素质整体水平高的学生负责女低音的演唱。根据学生身高进行合理调配,编排合唱队演唱队形,用以实现合唱队最佳演唱效果的体现。

二、初中学生合唱队的训练途径

(一)制定科学的训练规划与制度

通常情况合唱队队伍的组织成员多来自与不同班级与年级。因此,为保证队员参与整体训练的稳定性,需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规划与制度来增强学生集体意识与责任心,规范队员行为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例如,建立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由公信力高、音乐整体素质强的学生担任合唱队训练队长,在全员参与下制定日常训练规划与规章制度,用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树立学生集体合作意识,保证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可与执行。同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长期与短期的训练目标以及个性化训练方案,在学生明确训练重点与难点的同时,演唱技巧与能力得到提升。

(二)基于“情感”提升训练效果

由音乐的本质可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生活艺术、情感艺术、思想艺术。在合唱中实现音乐内在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因此,在合唱队训练中应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例如,在发生训练中,不能一味的依靠“喊唱”进行练习,而是根據学生的生产发育规律,探寻声音的发声方向。在此过程中,首先选择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曲目进行练习,鼓励学生用心去感知声音中蕴含的情感。其次,让学生记住不同发声的感觉,并跟着感觉去练习。如在哼鸣训练时,开始时学生发出的声音不应太高,要保证气息、力度的自然圆润,并通过情感感知探寻声区过渡时最适宜的发生状态。

(三)注重音色的协调与统一

合唱注重整体效果的呈现,因此在合唱演唱时如何在保证合唱成员生音个性的同时,又保证其与队员声音的和谐与统一至关重要。这就需要通过合唱训练进行具体呈现。对此,可通过轻声唱进行训练,即引导学生以轻松的状态寻找发生的最佳位置,并根据合唱团队整体的音响效果进行发生调整,使自身声音与融入到集体中并达到统一。与此同时,在日常训练中可通过歌词朗诵、闭口音训练等方式,实现合唱队演唱口腔状态的统一,用以提升合唱表演整体效果。

(四)加强演唱姿势的训练

正确的演唱姿势是提升演唱者演唱精神状态,促进演唱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声音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进行训练时,应加强正确演唱姿势的练习,即双脚稍稍分开站稳、身体自然立直、向前挺胸收腹、双肩放轻松、面带微笑[3]。

结论:

总而言之,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演唱技巧、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强化学生音乐表现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生合唱对的组织与训练进一步提升合唱教学质量,实现合唱队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珍珍.唱和谐之声,让校园艺术之花绽放——浅谈初中合唱队训练攻略[J].教育现代化,2015,14:245-246+248.

[2]翁俣.学生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路径试探[J].当代音乐,2016,20:30-32.

[3]陈岩.浅谈初中合唱团的训练方法[J].亚太教育,2016,29:2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
如何提升初中英语学习的幸福感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
浅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体育技能评价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初中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浅析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