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7-10-1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优良率宫腔镜肌瘤

林 琳

宫腔镜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林 琳

目的 观察宫腔镜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53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实验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23%, 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4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虽与开腹手术相当, 但宫腔镜手术安全性更高, 患者恢复较快,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开腹手术;优良率;并发症

在临床上, 子宫肌瘤属于一种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 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 属于多发病, 而生长方向突出子宫腔内的则为子宫黏膜下肌瘤[1]。为进一步探究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观察了宫腔镜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施行, 且患者均知情同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53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5~50岁, 平均年龄(36.84±4.39)岁;病程1个月~4年, 平均病程(1.68±0.78)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6.78±3.45)岁;病程1个月~3年, 平均病程(1.61±0.4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 所有患者均进行各项常规检查, 并于月经干净后1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于耻骨上作横行切口,进入盆腔。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等, 并决定子宫切口的大小。将肌瘤剔除后, 缝合瘤腔, 应注意保护黏膜层,避免造成子宫内膜异位。最后, 将腹腔逐层关闭。实验组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进行阴道消毒,将宫颈口扩张开, 薄化内膜。将电切镜置入后, 选择电切环,主要根据患者肌瘤的大小、部位等进行选择。在适当的切割方式下, 将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中应借助常规B超监控,以防发生子宫穿孔。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2],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优:患者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 无肌瘤残留;良:患者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其残余肌瘤未出现增大情况;差:患者治疗后未见任何改善,且残余肌瘤增大, 需要二次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23%, 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4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患者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5例, 子宫穿孔3例, 大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 P<0.05)。

3 讨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高发群体为育龄期妇女, 发病率高达20%~40%, 而且患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3-5]。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为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非经期出血及出现继发性贫血等,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6-8]。临床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传统采用开腹手术, 但创伤较大, 患者大多难以接受[9]。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宫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优良率与开腹手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 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王莉[10]研究结果表明, 宫腔镜手术能有效缩短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宫腔镜手术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子宫黏膜下肌瘤, 并且术中可保护子宫内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宫腔镜手术全程在常规B超的监视下进行,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加快患者康复,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张翠菊, 杨谆谆, 周园.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48例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 21(13):146-147.

[2] 何丽.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1049-1050.

[3] 朱薇薇.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5):743-744.

[4] 刘素芹, 孟丽, 金玮, 等.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63例效果观察.交通医学, 2017, 31(2):173-175.

[5] 李凤, 王晓雷, 宫华芳, 等.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48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9):710-711.

[6] 王一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38例.广东医学,2009, 30(7):1126-1127.

[7] 张国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河北医学, 2013, 19(1):71-74.

[8] 李英, 刘芯凤.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5):3894-3895.

[9] 李峥嵘.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2(6):556-558.

[10] 王莉.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9):1657-16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26

2017-08-16]

113006 抚顺市中心医院妇科

猜你喜欢

优良率宫腔镜肌瘤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