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绒织物的分类与特点

2017-10-13苗荟萃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斜纹织物分类

苗荟萃



中国古代绒织物的分类与特点

苗荟萃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绒织物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古代织物类型,其类别多样,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也有繁杂的称谓,此文以前人的分类为基础,提出一种双重角度、交叉对比的分类方式,以便于在研究时清晰地描述和分辨绒织物的类型。并以实物为依据提出了绒织物在组织上的几个特点。

古代绒织物;组织结构;艺术表现

在中国古代的织物历史中,绒类织物是并不常见的一类,最多被注意到的绒类织物应该是栽绒毯的使用。而在绒类的历史中,有一类区别于栽绒织造方式的丝绒织物也在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作为一种服用面料出现在服装的使用中。这一织物即本文要讨论的绒织物,是一种以杆织法起绒以蚕丝为原材料织造而成的绒织物。

一、绒织物的分类

对于绒织物的分类,赵丰和包铭新的论著中是最明确论述过的,两位的主要分类依据就是绒织物织造中是否提花。在对丝绒织物的分类中,是否提花确实是最明显的组织区别。本文的分类方式也是以此其中一种重要的分类依据,但并不局限与此。本文将分类的角度分为组织结构与制造方式和艺术表现方式两方面(见图1、图2),下面就对此分别进行论述。

图1 组织织造分类角度

图2 艺术表现方式分类角度

(一)组织结构与织造方式

从组织结构与织造方式的角度分类,绒织物可以被分为非提花绒织物和提花绒织物(见图1),这两类绒织物的最主要区别就是是否需要在织造过程中进行提花。作为绒织物分类依据的一个角度,组织结构与织造方式是与传统的分类依据最为相似的一种。一件织物的组织结构可以从根本上将织物的类型进行区分,提花与非提花在组织结构的表现和织造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也是传统绒织物分类时以此为依据的重要原因。在本文的分类依据中,它仍然占据主要位置。但一般研究中的分类都止于对提花与否的关注,进一步的分类变得比较模糊。在这里,则是将这一内容进行明确。

1. 非提花绒织物

非提花绒织物是组织结构最简单的一种丝绒织物,其原理就是以一组地经地纬交织成基本的地组织结构;在地经中以一定的比例间隔地插入起绒经,在投纬时以一定比例间隔投入假织杆;经线中的绒经在投入假织杆时被提起与其织成起绒圈,在投入正常的地纬时绒经和地经一起以一定规律与地纬交织,在地组织上形成正常的组织结构。这种简单的非提花绒织物,在织造时只需要增加相应的卷经轴和棕框就可以。不需要使用提花织机。

在这类非提花绒织物中,又可以根据对绒圈的不同切割方式,分为素绒织物和雕花绒织物。两种非提花绒织物在组织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后期绒毛的切割范围上有区别。

2. 提花绒织物

相较于非提花绒织物,提花绒织物则比较复杂,种类也更多。在分类中,依据组织结构的不同(见图1),将提花绒织物的组织分解为基本组织和绒组织两部分。绒组织是指起绒的绒经与假织杆、地纬交织形成的组织。基本组织是指除去起绒组织后织物的基本组织形态。

一般情况下,提花绒织物的绒组织部分是比较单一的,但剔除绒组织之后的基本组织则也有很多的形态。对于绒织物的基本组织,可以将其看成一般的非绒织物,这一部分结构又可以由地组织和花组织组成。地组织是地经、地纬交织而成的组织结构,保证织物的基本形态,其制造规律可以是平纹、斜纹、缎纹或是这三类组织的变化组织。花组织在提花绒织物中并不一定存在,它主要是为了表现艺术纹样而通过添加彩纬、金银纬线、固结经等以挖梭、通梭的方式形成的一种附加的组织结构。

在织造方式上,提花绒织物使用的是具有提花功能的织机,多为束综花楼机,由于提花绒织物比一般织物多出绒经经线,因而还有一种特殊的绒经架装置来代替经轴控制绒经。在织物外观上,提花绒织物有更强的艺术表现性,由于提花和花组织的存在,提花绒织物可以将绒组织与当时流行的织物进行结合,如妆花、织金等都是绒织物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因而提花绒织物的种类也非常多样。

(二)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作为一种可以服用的织物,绒织物除了实用性外还会有艺术性的审美追求,所以在组织结构之外,绒织物还应该有艺术的表现方式这一分类角度。绒织物已有的分类多用组织结构的区别为依据,零星所见的以艺术表现为描述依据的论述方式多为缺乏严谨性的科普类文章。在这里将其作为绒织物分类的一个角度,是为了弥补组织结构上分类的不足,避免相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存在不同艺术表现方式的描述盲点出现。同时将艺术表现方式与组织织造进行结合也使绒织物的类别更加明确,描述上更加清晰。

在对绒织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后,本文认为可将其艺术表现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类(见图2)。

第一类是是通过不同的纬线进行表现。在绒织物以外的织物组织中,以纬线来表现艺术纹样的方式非常常见,尤其是一些花名织物、地结类织物等。在绒织物中也常出现妆花绒、彩纬绒等由花纬组织与绒组织结合而成的绒织物,本文将其称为花纬绒织物。花纬绒织物的类别最为复杂。当纹纬仅为彩色丝线时,通梭绒织物称为全彩绒,挖梭绒织物称为妆花绒;当纹纬仅为金(银)线时,通梭绒织物称为织金绒,挖梭绒织物称为妆金绒;当纹纬既有彩色丝线又有金(银)线时,通梭绒织物称为金彩绒,挖梭绒织物称为妆金花绒。另外还有一种结合了通梭织金地和挖梭彩纬花的织物表现,这种织造方式最为复杂,虽在实物中并未发现,但也有可能存在。

第二类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绒经进行表现。这类织物称为彩经绒,其中包括显地彩经绒和不显地彩经绒两种,这两种的主要区别就是绒毛是否铺满整个织物的。不论是否显地,彩经绒都需要利用提花机进行制造。绒经的颜色可以是两色也可以多色,在整件织物上都以一定比例间隔存在,在需要特定颜色的区域对特定的绒经进行提花,其他颜色的绒经则在地组织上不显现。

第三类是用织造过程之外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包括敷彩和刺绣。敷彩是在绒织物织造完成后,用染料在特定位置进行敷彩,一般的敷彩位置都是特定的割绒绒毛上。刺绣这一装饰手法在绒织物中也存在,他通常是在素绒或者雕花绒的地上使用,因为刺绣对纹样的约束较少,所以刺绣的纹样比较自由,色彩也很多样。

(三)分类方式的使用

前文中提到,单独从组织织造进行分类,容易出现一类在组织结构上一样但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有明显区别的绒织物,而单独从艺术表现方式分类则容易流于表面,无法进行更严谨科学的描述和观察。因而在此运用的分类方式就是一这两个角度进行有效的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角度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交叉融合的。通过对图1和图2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刺绣这一艺术表现方式通常出现在素绒织物中;敷彩则既可以出现在雕花绒织物也可一出现在提花绒织物中;而彩经绒和花纬绒则只可能出现在提花绒织物中,而且彩经与花纬组织可以认为是提花绒织物中的花组织结构。在面对一件绒织物时,这样多角度的分类方式可以从结构和表现多个方面更全面地反应出它的特点。

对于较常使用的古代绒织物名称,就可以以这种分类方式进行描述:

素绒:指铺满绒的一种非提花绒织物,既可以铺满绒毛也可以铺满绒圈。同时还包括定陵出土的双面绒织物

雕花绒:是指一种非提花绒织物,但织物在织造完成后,按照一定图案对绒圈有选择地雕割,以绒圈和绒毛的外观对比产生纹样。

绒缎、漳缎:是一种提花绒织物,基本组织只有地组织,没有花组织,地组织大部分是缎组织,起绒部分是用绒经提花后以割绒或绒圈的方式表现图案,没有图案的素地上不起绒圈,而是直接显露缎地组织。

四彩经绒:一种提花绒组织,主要的艺术表现是采用不同颜色的绒经起绒装饰,可以显露地组织,也可以完全是起绒组织,大部分的彩经绒是以不同的绒经在整块布料上提花起绒铺满,形成一种素绒的效果但有不同的颜色。有的彩经绒也可以与纹纬组合织造,但实物很少。

花纬绒(织金(银)绒、彩纬绒、织金(银)彩纬绒):一种复杂的提花织物,基本组织中既有地组织也有花组织,这类绒织物中起绒组织通常以割绒素地的形式出现,织物上主要的纹样表现则通过花纬进行。这类绒织物大部分需要固结经来固结花纬,一般都是彩丝和金(银)线同时使用,其地组织以改良的斜纹组织居多。

二、绒织物的特点

普通的织物通常是平面上经纬的二维变化,绒织物却由于起绒组织的存在而产生了绒圈、绒毛这一三维上的组织变化。这种对起绒组织的需要,使绒织物的组织结构在基本的简单组织上多出了绒经和假织纬(即假织杆)。这是绒织物与一般织物最大的不同点,使得绒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织造方式都有着特别之处。

表1 绒织物组织结构对照表

在对这类织物进行研究时,收集了以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藏绒织物为主的22件典型绒织物实物的组织结构资料。将其这些绒织物的时间、使用方式、绒的类型、经纬线密度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如表1的数据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对绒织物组织的特点进行更明确的分析。

(一)地组织结构特点

本文对部分绒织物实物进行了织物组织分析,信息如(表1)所示。在23件绒织物的实物组织中,有的织物组织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也有的是采用了相似的基本组织,如不规则缎组织、变化斜纹组织等,但具体的规律是一样的,为了便于观察,将这些组织划分为a、b、c(图3)三类代表性组织形式。一种发展自3/1斜纹组织(derived from 3/1 twill)a的形式;改良的3/1斜纹组织b即六枚变化斜纹;一种5/1斜纹地组织,起先是不规则缎,后来是5/1断斜纹c。

从3/1斜纹发展而来的组织结构a。只发现一例,为一件17世纪早期的龙袍;六枚变化斜纹组织b,有12例,时间分布集中在19、20世纪。5/1断斜纹c以及与其表面特质相似的其他不规则六枚缎纹共10例,时间分布在18、19、20世纪。六枚变则缎纹组织的使用中,面料品种都为绒缎,有衣料也有毯料,六枚变化斜纹组织b的使用中多为雕花绒和花纬绒,大多是用于椅搭、地毯等垫料,也存在一例领披上的使用。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通常的绒织物中,素绒,雕花绒、花纬提花绒织物多用b这种特殊的六枚变化斜纹地组织。绒缎织物则多用六枚变则缎纹的地组织。纯粹从实物的集中时间看,变则缎纹可能比改良的斜纹组织更早出现。但结合历史资料,情况可能并非如此,非提花绒、提花花纬绒的出现时间应该是比绒缎更早的,尤其是以漳缎著称的绒缎有明确记载是在康熙元年通过漳绒技术改良而成,因而可以推断变则缎地的组织应该不会早于改良的3/1斜纹地组织。从基本组织的上机图可以看出,a的综片基数为6,b的综片基数为4,c的综片基数为6。对此可以进行进一步推测,随着对提花的花纬绒织物的需求,b组织因其综数少的优势逐渐替代了a组织,在绒织物中大量使用,不仅用于提花花纬绒织物,也被用于素绒、雕花绒等非提花绒织物。后来发展出的5/1断斜纹组织迎合了绒缎织物对缎地光泽的需求,并逐渐发展出了多种六枚变则缎地组织,在绒缎中大量使用。

图3 a、b、c三类地组织结构上机简图

(二)起绒经纬的排布

作为绒织物中独有的起绒经和假织杆,对于他们在组织中的排布需要考量很多因素,这些排布也在长久的绒织物发展中,产生了很多可寻的规律。

不同的地组织结构决定了绒经的分布规律。在六枚变化斜纹地组织中,地经与绒经的比例通常为2:1,这是由于地组织中规律重复单位为4决定的,由于4:1的地经绒经比会使绒圈在纬向上不够紧密,因而为了保证绒毛的密度,多采用2:1的比例进行织造。同时,在实物中还存在2:2的经线比例,这种比例存在于彩经绒的组织中,是由于对绒经的数量要求大于1,所以在每两根地经中间插入了与颜色数量相同的绒经。但是因为彩经绒通常在每个节点上只会用一根绒经与假织杆起绒,另外的绒经沉在下部,多以最终的成品绒密仍然与普通的2:1绒织物相似。

在六枚变则缎地组织的绒织物中,地经与绒经的比一般为3:1,虽然这里的组织规律重复单位为6,理论上可以采用2:1的地、绒经比例,但在分析中并未发现。这种规律可以用缎纹组织与斜纹组织的紧密性差异解释,在三原组织中,单位长度缎纹的交织次数比斜纹要少,导致了单位长度中缎纹的经密要大于斜纹组织,这在实物组织分析中也可以反映出来,虽然缎地组织的地、绒经比例小于斜纹组织,但其地绒经的密度却比斜纹组织大。因而在变则缎地组织中,只需要用3:1的地绒经比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绒密。另外在其他的资料中也存在八枚缎地的绒织物,其地经与绒经比一般为4:1。

对于地纬与假织杆的比例规律,分析中都为3:1,这种比例的使用是由绒经固结方式决定的。对绒织物的起绒经固结方式有两种,为v形固结和w形固结(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v形固结方式下,地纬与起绒杆的比例为1:1,在w形固结方式中,地纬与起绒杆的比例为3:1(后期的一些八枚缎地上采用4:1)。通常较为成熟的绒织物织造都会使用w形固结方式固结,并以3:1为主。

图4 绒经固结方式简图

三、结语

绒织物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于分类方法的准确性,希望本文的多角度分类方法能给绒织物的整理与总结更多的启发。在组织特点上,虽然绒织物自身的种类多样,与其他的织物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 这类织物在基本组织的选择和经纬线的排布上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对古代绒织物进行观察和鉴别时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绒织物做为古代织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极高的欣赏价值,值得更多的研究和传承。

[1] 赵丰.天鹅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2] 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3] 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4] 赵成泽.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 Harold B. Burnham. Chinese velvet[M].Toronto: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59.

[6] 包铭新.我国明清时期的起绒丝织物[J].丝绸史研究,1987,(4):21-29.

[7] 戴健.传统绒织物的起源、织造原理和复制工艺[J].丝绸,2011,(11):29-33.

[8] 张国华.试探漳绒、漳缎、天鹅绒之渊源与区别[J].江苏丝绸,2011,(04):20-24.

[9] 阙碧芬.明代起绒织物探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3.

[10] 王晨.论苏州漳缎的科技成就与传承丝绸[J].江苏丝绸,2014,(4):18-12.

[11] 聂开伟.论漳缎艺术形式的历史沿承关系[J].辽宁丝绸,2011,(3):25-26.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Velvet

MIAO Hui-cui

(Fashion. Art Design Institut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xtile history, velvet has varied classes. It is also named in different designations in ancient literature. In order to describe and distinguish velvet explicitly, a classification method, which considered both weave structure of textil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art, was proposed. Furthermor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velvet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xtile objects.

ancient Chinese velvet; weave structure; implementation method

TS106.57

A

2095-414X(2017)01-0037-05

苗荟萃(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丝绸染织艺术史.

猜你喜欢

斜纹织物分类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新衣软又暖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清新格纹
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