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与教育对策
2017-10-12杨宝华
杨宝华
摘要:小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有人际关系不良,教育不当,心理障碍等,造成这些主要原因有学生对教育的抵触,对集体的冷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班主任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教育。
关键词:学生;逆反心理;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87-01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学习中,由于教师和家长教育不当等,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不但影响到人的行为活动,而且损害了人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些逆反心理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与矫正,不仅影响家庭生活的安宁,也会给学习和社会带来困难。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班主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逆反心理进行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疏导,使这这些枯萎之花,重现光彩,再次开放。
1.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是指有些人在一定条件下,对刺激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行为反应。他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1.1人际关系的不良。即在不良的生活环境中,导致他不能很好的与人来往,导致情绪孤独,行为离群等。
1.2教育不当。即教师的多次批评,父母亲的责骂,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消沉,以及自暴自弃等。
1.3心理障碍。即在较长时间的压力,挫折获茅盾冲突下,出现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异常。
1.4对老师的教育部满意,产生怀疑。
1.5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老师要做到的他偏偏不做,强制做了也做不好,老师要求不做的他反而积极的去做。
2.逆反心理的原因
2.1家长和教师靠权威压服获靠体罚、变相体罚,都会造成学生畏惧,防卫等不正当的心态,诱发学生反权威、反说教和反抗心理。如我班一个男生,他是班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一次他的成绩突然下降,我找这位学生了解,他告诉我,那天身体不好,头昏脑胀。当天晚上,他的父母见他的成绩下降,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这样以来,这位优秀的学生成绩却没有进步,反而倒是一次比一次退步,虽中国早有“棒打出孝子”的古训,但是家长的滥施体罚必会物极必反,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事实证明,一个经常受到体罚的孩子,并不一定做到自我控制,相反,他或许变得胆怯、自卑,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
2.2对集体冷漠,与感情疏远,在社会中结识了不良的伙伴,受到不良的影响,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均会滋长逆反心理。
3.逆反心理的教育对策
从上面分析知道,逆反心理的危害是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我们必须要加强教育,做好逆反心理的防治工作。
我们对小学生反映出来的逆反心理,如厌学症、顶撞父母、老师,对老师不满等,老师应用一颗炽热的爱心,去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这样我们才能对他们所反映出来的逆反心理,作出准确的判断。
3.1分析原因 对症下药。对已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来说,需要是耐心和爱心,他的医治需要一颗无微不至的爱心,家长、教师不能鄙视、责骂或惩罚,这样反而会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心灵上的创伤,而因耐心反复进行个别教育,稍有进步,就应予以肯定给予奖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
黄维维是我班的女生,班级的文娱委员,特别爱唱歌。自从进入四年级下学期,他一反常态,很温顺的小女孩变得很凶,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大吼大叫,有一段时间,经常上课不认真,作业不按时完成。问她为什么不认真学习,她回答不想读书。不管老师和父母怎么说也无用。我经过了解,她不管取得怎样好的成绩,父母都没有夸她,还总是表现不满意的表情,整天强迫她看很多她不喜欢看的书,简直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像笼中的小鸟。
在平时我经常去她,与她谈心,用爱心感化她,我从理解,尊重入手,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然后我告诉她父母,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不能拔苗助长,必须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以鼓励为主,切莫随意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2融洽家庭和师生关系。教师除了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外,还要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对学生健康发生有益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帶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关系,还要为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起学习。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经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3.3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端正教育思想,前苏联心理学家格罗已赫普指出:由于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指导态度造成的不良情绪——心理气氛。所以,教师要自觉地确立正确的教育态度,对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对在学生中分好学生、差学生,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后进生的闪光点,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可忽视,我们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做一个“传道受业”的师长,而且要扮演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个角色,去理解他,尊重他,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冷却的心,帮助他战胜心理障碍的勇气和自信。那么这些枯萎之花就会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高谦民《小学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郑希付《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小学德育》[J]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2003.1月号.第35页
[3]汪洋《创设育人环境 促进心理健康》小学德育[J]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2003.1月号.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