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白眉拳历史发展与传承研究
2017-10-11庞日养
庞日养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香港地区白眉拳流派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国共内战,国内政治形势发生转变。香港白眉拳由张礼泉及其弟子从广东带到香港,而后在香港落地生根。白眉拳在香港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快速发展期;(2)发展低迷期;(3)缓慢发展期。
关键词:广东武术 香港 白眉拳 张礼泉 白眉派 历史发展 传承
1香港白眉拳的历史渊源
据传,白眉拳主要源于明朝末年,为四川峨嵋山白眉道人所创,传给第二代传人广慧禅师、第三代传人竺法云禅师、传至第四代传人俗家弟子张礼泉后得以发扬光大,据说张礼泉花了三年时间学了直步拳、九步推、十八摩桥、猛虎出林这四套拳。而后,张礼泉以竺法云禅师的拳术、心法为基础,吸收、融合早年所习练的多家拳术,创编了三门拳、三门八卦、四门八卦、鹰爪十字扣拳(大十字)。其为纪念白眉祖师,因而以“白眉”命名其拳种体系,创立了白眉派。所以说白眉拳是张礼泉一生所习得的拳术。由于张礼泉对早年所习练的拳术加以调整后编入白眉拳系,所以白眉拳有部分拳术与张礼泉早期习练过的门派拳术有所相似。
据说,张礼泉在习得白眉拳后,主要在广东地区传播,其中广州、佛山、惠州最为活跃。张礼泉曾在广东珠三角等地区开了18间武馆,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比武赢回来的,最为有名的有“励存武馆”,其意蕴为“礼泉武馆”。张礼泉在广州、佛山、惠州一带最为有名。对于描述张礼泉在广东的事迹很多,他曾参加过同盟会,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以及被称为“东江猛虎”等。后来由于国内形势发生转变,张礼泉及其弟子纷纷移居香港,白眉拳从此开始传播香港。
香港白眉拳与广东白眉拳可谓同根同源。西江白眉拳第八代传人黄志军2010年5月发表的《西江白眉拳》及2013年3月发表的《西江白眉拳的历史》均详细讲述了白眉拳的历史渊源及张礼泉习得白眉拳的经过。深圳市龙岗区白眉拳第六传人李汉明2009年发表的《白眉拳击传人广东之历史》嘲也对白眉拳的起源和发展作了详细论述。20世纪50年代李汉明的师公李世强曾经曾经在香港新界一带传播白眉拳。另外,通过查阅《香港武术调查》对白眉拳师的口述记录,也印证了白眉拳传人香港的历史背景。
2香港白眉拳的发展状况
2.120世纪4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武术蓬勃发展期,为白眉拳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代宗师张礼泉在新中国成立前,可谓已威名远扬,有“东江猛虎”之称。张礼泉在广东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影响力,除了其惊人的武艺外,还与其当时的政治身份密切相关。张礼泉曾经是国名党部队里的教官,国民党失败后,因当时的政治因素,不得不偕其家人移居香港。由于受当时香港电影文化的影响,香港内地爱国主义热情高涨,社会习武风气盛行。再加上建国初期,国内民众生活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大批移民聚居香港。大量白眉拳師就是在这一时期移居香港。因此,白眉拳在香港传播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优势:
2.1.1地域优势
1949年大陆解放以后,因特殊的政治地缘关系而成为“孤岛”的香港,成为许多传统文化的避风所。一时间大量武术拳师南迁,香港成为南北武术拳师的汇聚之地。再加上民族主义勃兴,造成武术文化大热潮。原本壁垒森严的各类武术门派被大大弱化,武术在香港形成前所未有的交流融合之势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种流行文化如新派武侠小说与功夫电影也逐渐兴起,对香港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促进香港武馆大量的出现。大量年轻人边读书、边习武、边工作的比比皆是。特殊的历史环境为香港白眉拳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人才优势
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由于国内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武术发展大不如前,而香港武术发展迅速,成为南北武术拳师的汇集之地。由于当时的白眉拳与国民党有很大的关联,国民党的失败导致大量白眉拳师纷纷移居香港。张礼泉在广东早期的徒弟也大多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先后移居香港。例如:陈积常、李世强等。其中,陈积常和李世强等人到达香港后均得到了张礼泉许可,在香港新界等地传播白眉拳。大量的白眉弟子的相继到达香港,为白眉拳的传播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队伍。
2.1.3白眉派内部思想统一
白眉派内部向来讲究尊师重道。香港白眉拳早期的发展最能体现这一点。这也是白眉拳能够在香港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原因。武术门派内部向来经常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声音。但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白眉拳的发展充分展现了白眉拳的优良传统。
白眉祖师训令
尊祖尊师尊武道,学仁学义学武功。
学得武功能守已,英雄半点莫欺人。
相逢不是忠良辈,万两黄金也不传。
有亲无义不可教,无亲有义则可传。
学得白眉真技艺,纵然废石作金砖。
通过查阅《香港武术调查》。2015年4月17日,香港中华国术总会对白眉派第六代传人郑伟儒的口述记录。白眉派创始人张礼泉,作为白眉拳的第四代传人。初到香港时,张礼泉带了他的三个儿子来到香港,刚到香港的张礼泉一家首先在元朗落脚。而张礼泉在广州过来的徒弟大多住在粉岭住。得知张礼泉到达香港后,于是就把张礼泉一家也接到了粉岭居住。而后,张礼泉一家在粉岭住到五十年代末,才搬到了深水炒利工民大厦住。在这期间,张礼泉主要教回他以前的徒弟,新收的徒弟也仅有十几个。而他新收的徒弟基本上生活环境都比较好。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陈国华、伍南经、颜雄、陈棉纺、何国聪、李其仙等。他们对白眉拳在香港的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香港武术调查》中记载:有关张礼泉在香港新收的十几个徒弟中,最为有名的是政治人物颜雄、富家子弟陈棉纺、西关大少何国聪、还有为传播白眉拳做出重大贡献的陈国华、伍南经等人。其中对张礼泉在香港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颜雄,颜雄是香港四大名探之一。有一次,张炳发在荃湾帮别人收取门票。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就遇上了一群混混,不买票但是却想进去被张炳发当时制止了,不让进便吵吵闹闹,继而口角引发动武,打起来的时候引来很多围观群众。据说张炳发在打斗中以一斗十,多人被张炳发当场制服。由此引起处理该事件的颜雄的注意。颜雄非常佩服张炳发的胆识和武功。后来,不但没有追究张炳发的责任,反而愿意拜他为师。由于当时两人年龄差距较大。后来经张炳发引荐,颜雄拜张炳发父亲张礼泉为师。颜雄随张礼泉习练白眉拳,直至1964年夏天,张礼泉在香港九龙逝世。endprint
张礼泉去世后,张炳发一直在深水±步和粉岭两地往返教授白眉拳,居无定所,生活过得非常的辛苦。1973年,香港白眉拳在香港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习练和传播白眉拳越来越多,再加上张礼泉在广州的徒弟陆续的到来。为了加强白眉派内部团结,推动白眉拳的传播和发展。1973年,张礼泉的徒弟颜雄发起成立了《白眉国术总会》。为1974年,张炳发在观塘裕民坊富仁街开馆传授白眉拳及张炳林后来在深水埗汝州街保良局笑声大厦正式开了武馆奠定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白眉派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非常的团结,张礼泉在其徒弟心目中名望很高。对白眉拳在香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武术遭受社会发展的重大冲击,白眉拳发展开始衰落
2.2.1衰落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发展有点起色的白眉拳开始衰落。尽管张礼泉的儿子及其弟子在白眉拳传播上做了很大努力,但是不能改变当时的发展现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马廉祯教授在2016年发表在体育学刊的《香港武术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一文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武术的发展态势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连串恶性事件的爆发,包括长州天后诞发生的大型械斗、武术团体涉黑等。导致香港政府开始严控武馆注册,且严控民间兵器收藏;而民间国术擂台赛所造成的伤亡事件,以及自由搏击、泰拳等的传人与流行,促使香港武术发展放缓。
2.2.2衰落的影响
据《香港武术调查》中记载:1973年刚成立的《白眉国术总会》到了1979年便停止了所有活动,期间只搞了一次张礼泉宗师宝诞。张炳发1974年在香港观塘裕民坊富仁街富仁大厦开的武馆到1986年也不再营业,继而搬到香港西贡居住不再教授白眉拳。1989年张炳发去世,由于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当时还小,所以均未习练白眉拳。
相对张炳发来说,张炳林生活相对好点。张炳林早期在他的师兄弟冯天就的天台教授白眉拳,后来在深水埗汝州街保良局笑声大厦正式开了武馆。到了1984年,他的几个徒弟合伙花了100万在尖沙咀附近买了一千尺的单位房供他住和教授白眉拳。尽管如此,武馆的开展还是面临很多困难,武馆的正常社团活动难以开展。此外,幼时曾随张礼泉在广州习练白眉拳的陈积常。1949年也随张礼泉来到香港。张礼泉去世后,陈积常在香港开了间“礼泉武馆”。十多年来,陈积常虽教授了很多徒弟,如陈国忠、谭国伟、阮元进、林振大等人,但无一人继承陈积常的后业,以开馆传播白眉拳为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白眉拳的发展现状并不太乐观,白眉拳在这一时期一直处于萎缩状发展。可见当时发生的一连串恶性事件,使得政府对民间习武进行抵制的影响巨大。
2.3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白眉拳处于缓慢发展期
2.3.1白眉拳师外流
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白眉拳的发展才出现了新的转机。白眉拳由停滞期,开始进入缓慢发展时期。据《香港武术调查》记载:在九十年代初期,香港的工业慢慢的转移到了大陆,主要集中在东莞以及深圳。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期受香港政府严格管控的民间拳师为求生存,纷纷转业。有的白眉拳师为寻求出路选择出国或回大陆发展的拳师日益增多。据白眉拳第六代传人黄柏仁回忆:李世强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香港元朗大旗岭村教授白眉拳,黄柏仁1972年小学毕业后就開始在村里跟李世强学拳。由于教拳难以维持生计,20世纪70年代末,张礼泉的徒弟李世强于是回到其故乡广东深圳龙岗发展,对现代深圳龙岗的白眉拳发展和传播影响重大。大量白眉拳拳师的向外发展,使得白眉拳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阻碍了香港内地白眉拳的传播。
2.3.2香港政府态度的转变
由于长期受西方管理制度的影响,香港武术社团化水平较高。香港武术社团是推动香港武术传播的重要机构。由于20世纪70、80年代香港政府严格管控武馆和社团注册,阻碍了传统武术的传播。直至20世纪90年代香港政府对武术社团的管控才有所缓和。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政府开始推广武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香港白眉拳的社团名称更替可以证实一点。1990年白眉派为了促进门派团结和交流向香港政府申请将《白眉国术总会》改名为《国际白眉国术总会》。2000年,香港白眉拳再次改名为《中国白眉武术总会》。到2003年,白眉拳开始传播世界各地,于是便易名为《全球白眉武术总会》。
2.3.3白眉拳师老龄化较多,年轻的继承者较少
时至今日,香港地区白眉拳的发展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由于现代竞技武术及西洋拳术的传人。白眉拳的发展面临着竞争和挑战,特别是白眉拳由于长期以来对选材的严格性以及较于保守传承特点,使得的白眉拳的高深技术难以传承。由于香港地区目前资深的白眉拳师较少,且习练白眉拳的人数非常少。而占主要数量的是大批已步人高龄的白眉老拳师,因此,使得香港白眉拳的挖掘和保存迫在眉睫,严重阻碍白眉拳在香港的发展和传承。
从《香港武术调查》有个马法兴的口述记录中了解到:如今已步入高龄的白眉拳师马法兴对于本门派的发展感到担忧,对传播白眉拳也是有心无力。他谈到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较快,很多人怕苦怕累,再加上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参与体育活动的选择性也更多。因此,对于学习白眉拳术的兴趣不是很高,希望本门派加强内部团结,转变观念将白眉功夫传承下去。另外,通过《香港武术调查》有关黄柏仁的口述记录中了解到:现在的人不会像以前那样死命的去练习打拳,一个跟他学麒麟的徒弟去学了其他门派的功夫,去了第一天全身酸疼,第二天就不去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