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互联网口述历史ChinaNet的诞生:从知识界转向大众

2017-10-11刘韵洁

关键词:亚信路由器

刘韵洁

访谈:方兴东 口述:刘韵洁 整理:何远琼

中国互联网口述历史ChinaNet的诞生:从知识界转向大众

刘韵洁

访谈:方兴东 口述:刘韵洁 整理:何远琼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作为ChinaNet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曾任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所长,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数据通信局局长,邮电部邮政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现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曾主持我国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的设计、建设与经营工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主持设计、建设与运营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大规模成功的实践。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9篇,专著7部。

中国第一张公众互联网

问:你是1993年开始到邮电部筹备数据局的吧?当时筹备这个数据局大概是怎么一个背景?当时有互联网的概念了吗?

是这样,我们数据所当时就在做数据网。那时候我当所长,就跟部里一直呼吁,要建设数据网,因为那时候大型计算机每个部委都建立起来了,肯定要建网的。当时大的计算机联网都要各自覆盖到全国。比如,海关的也覆盖到全国,经贸委的也要覆盖到全国。每个部委的系统都是联机系统,联机系统就需要走专线。那时专线资源很稀缺,光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这是个矛盾。1988年以前邮电部曾经引进过一个法国基于X.25协议的数据网络,引进了三个节点,八个集中器,覆盖了11个城市,搞了大概四五年,才发展了1296个用户,这个数字我记的很清楚。那时候朱高峰①朱高峰,1935年5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曾任邮电部副部长。当邮电部副部长,他找我谈,问我为什么发展了四五年,才发展1296个用户。当然这是运营商的事,我在数据所,不管经营,我就给他解释:每个部委的需求,都是从中央到省,省到地市再到县里,关键是我们的网络仅仅覆盖十一个城市,大家都不好用。他吸纳了我的建议,决定把X.25数据网络覆盖到全国,这个网络经专家评选决定采用北方电信的技术,为此邮电部需要筹备这样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工作,这是中国互联网能快速发展的组织保证。1992年下半年的时候。部里找我谈话让我到部里去,负责筹备邮电部数据通信局的组织工作。到部里一开始,就六个人,如何尽快把全国的数据网建立起来,如何把业务发展起来,如何把全国的队伍建立起来,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考验。

从数据所到数据局,很不一样。数据所主要还是个研究机构,和全国的每个电信管理局没有直接关系。数据局就是邮电部的一个管理部门了,和全国的每个电信管理局都得打交道。它又不是单纯的管理部门,还得负责网络的建设项目,如北电X.25的项目、DDN网项目、宽带网项目、互联网项目等等。当时数据局成立的目标就是发展数据网,刚开始还没有清晰的互联网概念。但数据网就是计算机联网,把各个部委引进的那么多大型计算机联网,所以一开始互联网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实现各部委的计算机联网,当然会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那个时候,电子部是负责搞计算机的,搞电子产品的;网络是邮电部负责的。当时各部委主要用的是由国外引进的大型机和国产TQ15、TQ16两种小型计算机。北电那个项目就是为了解决计算机联网的问题。当时发展很不错,覆盖面大了以后,第一年就有一万多用户,后来发展了十几万用户,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国开通互联网还是挺早的。1994年就面向公众开通了互联网业务。当时美国一个黑人商务部长,到北京访问的时候,他参加了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Sprint公司②美国Sprint公司,成立于1938年,前身是1899年创办的Brown电话公司,当时是堪萨斯州的一家小型地方电话公司。目前,Sprint公司已成为全球性的通信公司,并且在美国诸多运营商中名列三甲,主要提供长途通信、本地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签的第一条连美国因特网的光缆,一开始是64Kbps。签约时间大概是9月份,③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不久通过光纤联网第一次对全国公众开通了互联网业务。

那时候带宽很贵,当时主要的应用就是到美国去查一些科技文献资料。主要是检索业务,都是英文的。当时能看英文的只有小部分的知识分子,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应用,与普通老百姓基本没有关系。

大概是1994年还是1995年,在夏威夷开全球互联网大会上,我跟大会的主席、MCI④MCI,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运营商,其前身是因财务丑闻倒闭的美国世界通讯(World-Com)公司。2005年5月8日MCI被Verizon斥资84亿美元收购。的一个副总裁谈了一次,他对我刺激很大。我跟他说,运营商的电话网、电报网,国际互联的准则都是各负担一半电路,然后是业务上的结算。为什么互联网接入,接到美国的电路费全是我们出,这不光我们一个国家,所有国家都这样。我说这明显不合理,能不能改改这个规矩,还按照运营商传统方式结算。

因为我是来自邮电部,他还是比较客气。他说,刘先生你讲的是对的,但是我们美国的网民用户,没有要求到中国的业务。中国互联网也没有内容可供给我们美国看的,是你们中国的用户要求到美国去,你们愿意接就接,不愿意接就不接。

这话对我刺激很大,所以回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推动中文应用的发展。如果中文内容没发展起来,那中国的互联网就只是国外互联网的一个接入网,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当时最主要的困难,就是价格怎么能降下来,让老百姓能用起来。因为互联网的国际带宽,接入费用还是比较高的,研究所、大学因有一些科研经费还能用,但老百姓用不起。当时我就想在互联网中设计一个虚拟网。因为当时路由器技术功能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这么方便,当时想在163①163网,即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络由邮电部建设经营,是我国四大计算机互联网之一,是Internet在中国的接入部分。其用户特服接入号为163,故称163网。上设一个虚拟网,针对国内用户不开国际业务,把国内、国际两个资费区别开:要出国的,费用该贵就贵;就国内的,没有出国的,费用就降下来,以此来推动中文内容国内的应用。

问:后来就在1994年光网基础上做ChinaNet②ChinaNet,是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的一部分,是中国的Internet骨干网。ChinaNet骨干网建设始于1995年,一期工程完成北京、上海两个骨干节点,以一条64K/s速率的国际专线出口到美国,二期工程于1996年底完成,建成覆盖全国30个省会城市及重庆的全国骨干网。网了?

对。1994年与美国互联的光网虽是邮电部出面签的,但底下实际是我们谈我们操作的。1994年面向市场提供服务后,市场反应还可以。就开始做ChinaNet二期工程了。一开始,我们第一期工程实际上是跟美国Sprint公司签的。但他没有能力做中国的业务,因为美国的市场它都做不过来。它就包给亚信③亚信科技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通信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以使电信运营商迅速响应市场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自1995年承建中国第一个商业化Internet骨干网ChinaNet起,亚信先后承建了中国六大全国性Internet骨干网工程、全球最大的VOIP网、全球最大的宽带视频会议网以及中国第一个3G业务支撑系统等上千项大型网络工程和软件系统。亚信不仅享有“中国互联网建筑师”的美誉,同时也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中国重点软件企业”。来做。我们原来根本不知道亚信,根本不知道这几个人是干什么的,就是通过这个项目才认识的。我们开通这个业务后,慢慢知道这个业务没有一个团队长期合作支持肯定是有问题的。我曾跟刚才说的那个在夏威夷见到的MCI副总裁提这个希望。我动员MCI来中国做互联网,MCI进来就跟Sprint有一个竞争,我们就可以有个选择。结果MCI副总裁跟我说,他也是美国的市场都做不完,他要做中国肯定要把中国做好,但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来中国做,所以他不进入中国这个市场。但是邮电部做第二期互联网工程,Sprint与亚信掰了,掰了以后这两个公司就同时来竞争了。

当时第二期选Sprint还是亚信,是个很大的矛盾和挑战。当时我们选亚信,从现在的角度看还是经得起推敲的。Sprint当时不肯投入人,找一些别人来做,根本靠不住嘛。那还不如找亚信,培养一支队伍来专门为你做这个事情。最后数据局几个领导意见一致,并得到总局和部里领导同意最后决定由亚信来做。

问:你在建设ChinaNet骨干网过程中,觉得最难的是什么事?

最难的是什么?就是转变邮电系统的传统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电话是供不应求的,电话初装费都要五千块钱。还没接入,五千块钱就过来了,成本就收回来了,所以说当时多少钱多少人投到电话网都不够用的。那时候还看不到数据业务的效益,怎么让他们去做数据业务,怎么能重视互联网?这个是最难的。

ChinaNet网,我比较欣慰的是,第二期扩容时,在制定总体技术方案时,我就力主采用扁平化方案,原来都是三级结构,我觉得要改成两级结构。

一期的互联网结构,是全国八个大区是一级,省一级,地市一级,三级结构。我建议变成两级,不要八个大区这一级,变成省地两级。当时我请了SPRINT、MCI所有的专家讨论,能请的人都请来了。有两派意见,我是力主扁平两级结构,别人都觉得三级结构比较安全一点,说它可以聚合的更小一点。那些老外出于保守的,还是建议三级结构,我最后就服从了他们。但是后来不久就发现,这三级结构不如两级,最后还是变成两级了。这些技术的大的方向,我的敏感性还是很好。但在互联网的结构方案决策方面,我们还是很民主的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但是我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认为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是让ChinaNet这个网从知识界转向了普通百姓。这是中国互联网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转向,否则就没有中国互联网今天的地位。可以说,当年我们邮电系统的主要贡献,就是尽快把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并且把这个网管理好维护好,使大家能方便灵活上网;另外就是千方百计地尽量降低资费,使老百姓用得起这个网,把业务尽快发展起来;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推动中文内容的开发与发展,以真正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

那时候各地搞那个信息港,也是我们推动的。本来我们是要搞互联网应用的。当时我们成立了一个系统集成中心,那时候就准备搞应用,但后来我因为工作调动,就无法再关心数据局的工作了。1998年《时代周刊》报道了我,我也感觉很突然。那个以后,给我打电话的人很多,邮件也很多,有祝贺的,主要是让我捐款的。他们以为那些当选数字英雄的人都是亿万富翁了,还以为我也是亿万富翁。有一些国家的教会都来让我捐款,我也是哭笑不得。

在联通达到业务上的顶峰

问:1997、1998年里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早期互联网的发展里面,从通讯领域里面,你觉得哪些人物是有开拓性贡献的?

我个人的看法,在中国早期互联网发展里,具有开拓性贡献的,第一个就是朱高峰。我认为他主导了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发展。如果没有他在后面支持我们成立数据通信局,我们不会做得这么好。我认为邮电部主导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比欧美国家传统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的发展都要早,我们1994年开通互联网业务时,美国AT&T①AT&T公司(英语:AT&T Inc.,原为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的缩写,也是中文译名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由来,但近年来已不用全名),是一家美国电信公司,创建于1877年,曾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和几个小贝尔公司都还没启动。

朱高峰当时在部里分管这一块,一直到1995年调走以前,一直是他主管。当时的一些政策、资费,都是他拍板定的。我们当时主动调低了资费,胡启恒、②胡启恒,女,陕西榆林人。模式识别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模式识别及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会理事长等。吴建平③吴建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网络中心主任。这些早期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做出贡献的领导专家都在多种场合说,我们当时在资费上、在提供服务方面,是开明的。要没有这样一个环境,中国互联网怎么会发展成现在的水平?光电信一家是发展不起来的。包括成立CNNIC,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作为中国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行者,CNNIC以“为我国互联网络用户提供服务,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发展”为宗旨,负责管理维护中国互联网地址系统,引领中国互联网地址行业发展,权威发布中国互联网统计信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社群。当时邮电部也有人想做,我坚决反对,我觉得这种组织应该让第三方来做。

问:你1999年到联通,你自己觉得有没有什么干得比较带劲的?

我在联通主要就是新建了一个统一的综合业务数据网。很多人以为我到联通,就是把我在电信怎么做的,在数据局怎么做的,在联通照做一遍就成了。我那么建,技术是没问题,我就是再做一遍而已。但从业务模式上来讲,几乎可以断定不会成功,因为那会儿电信的互联网网络已经很庞大了,你从零开始,你怎么做也做不过中国电信。没有特色肯定失败。不是技术失败,是决策的失败。所以我需要找到一种模式,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就是所谓的综合业务数据网,来提供所有的业务,把视频、语音、互联网等都融合在一起。

但是当时要做到这一点,在技术上还有问题,国内外也没人做过。所以,我觉得在联通的那阵子,做了件至今仍感觉很自豪的事情。

要建综合业务数据网,技术上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用路由器来实现这个方案是做不成的。普通的互联网来传语音,当时根本解决不了服务质量这个问题。另外如果用ATM,ATM根本不适应IP业务的发展,而IP业务将是网络中的主要业务模式。那你怎么建这个综合业务网?路由器肯定不行,ATM肯定也不行,除了这两个技术又没有别的技术了,我就把这两个技术融合起来了。别人以为我是用ATM和路由器一起组网,实际上我是把两者融合为一体:就是在ATM底层的流量工程和OAM①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根据运营商网络运营的实际需要,通常将网络的管理工作划分为3大类:操作(Oper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维护(Maintenance),简称OAM。基础上,通过软件设计虚拟的路由器来实现有服务质量保证的IP业务。比方说我要做五个虚拟网,我在每台设备上都设计成五个虚拟路由器,每一种路由器组成一个网,一个路由器跑语音业务,一个路由器跑视频业务,另一个路由器跑互联网业务,还有个路由器跑类似于DDN②DDN(Digital Data Network)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的电路仿真业务,另外一个跑移动互联网业务。

我认为当时实现这个方案的技术难度很大。现在你看未来网络中的软件定义网络SDN③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要做的也是这个东西,就是虚拟化,④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为多台逻辑计算机。软件定义,实际上我1999年就开始在做了。可能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我那时在联通做那个统一网络平台,就是用虚拟化技术,用软件定义技术来实现多种业务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中实现。这在全球的电信运营商中是第一个实现的。为什么会在中国联通实现呢?是因为中国联通有以杨贤足⑤杨贤足,1939年出生于揭阳县凤湖乡,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曾任邮电部副部长、信息产业部副部长,中国联通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有一支非常有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杨贤足董事长是我非常敬重的良师益友。

(本文根据录音访谈整理,文字有删减,完整版已经口述者确认。感谢王晓明等人为本文所做贡献。欲了解完整版,请关注即将出版的“互联网口述历史”系列丛书。)

(责任编辑:李晓晖)

G20

C

1001-4225(2017)09-0115-05

猜你喜欢

亚信路由器
买千兆路由器看接口参数
维持生命
路由器每天都要关
路由器每天都要关
IPO前夕引入27名股东抬升估值对赌之下亚信安全恐为“背水一战”
亚信国家航空业安全监督管理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
走过1/4世纪的亚信步入正轨
路由器成为木马攻击目标
习近平提出中方四点建议
亚信2009年第二季度营收586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