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黄易绘《武亿像》
2017-10-11王家葵贺宏亮
□ 王家葵 贺宏亮
故宫博物院藏黄易绘《武亿像》
□ 王家葵 贺宏亮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帧黄易所绘《武亿像》,乃黄小松见朱鲔石室画像中有一人神似武虚谷,因此摹寄之。该图所绘武氏“大耳丰下,心古貌亦古”。画芯及两侧题跋累累,考索其中人物关系,可为了解黄易、武亿生平之助①。
一、武亿其人其事
武亿,字虚谷,一字小石,旧字老统,自号半山石人。乾隆十年(1745)十一月二十二日生于北京。乾隆三十年(1765)服阙,应童子试,偃师令见其文奇,拔擢第一。乾隆三十五年(1770),膺乡荐中式本省乡试第六名举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会试中式第一百十名进士。乾隆五十六年(1791),出任山东青州府博山县知县。“讼无留牍,祷雨即降。有人贿以二千金者。曰:汝不闻雷声乎?我惧雷击我也。”②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珅专权,领步军统领事,听信妄言,认为山东长清王伦起义被扑灭后,王伦并没有死,只是下落不明,便秘派番役四处寻找其踪迹。番役曹君锡、杜城德以缉捕为名,招结无赖十一人,横行州县。“其役携徒众、持兵刃,于民间凌虐恣肆,历数县,莫敢何问。”来到博山后,更是在市肆中手持铁尺,肆意饮博,无人敢问。武亿把这一帮人拘捕到县衙。先是杜城德恃强倔强,后又拿出提督发的牌照进行威胁。武亿质问,既是牌照命令你们与地方官府合力捕盗,为何来三日不报?而且牌照上只差遣二人,为何成群结队,耀武扬威?杜城德等哑口无言。武亿下令依法一一杖之,民皆称快。山东巡抚吉庆知道此事后,担心“将累上官”,以“任性行杖”劾革武亿职。武亿被罢官的消息传出后,博山老少千余人来到山东巡抚衙门前“乞留我好官”,未得到满意答复,“则日为(武亿)运至薪米,门如市焉”,吉庆深为感动,亲到京师力图挽回局面,终因和珅把持朝政,执掌吏部,未能如愿。姚鼐盛赞武亿此举是“功固及天下矣”。此后,武亿曾寓居历下、鲁山、安阳,主修《鲁山县志》与《安阳县志》,又主讲临清州青源书院及邓州春风书院。嘉庆四年(1799)十月二十九日卒于家中,终年55岁。及嘉庆帝亲政,和珅伏法,“召君将用之,而君先卒矣”③。
武亿自幼酷爱金石之学,罢官后潜心研究,成为清代著名金石学者。主要金石学著作有《金石三跋》《金石续跋》《偃师金石遗文补录》《钱谱》等。江藩在《汉学师承记》中说:“(武亿)酷嗜翠墨,游历所至,如嵩山、泰岱,遇有石刻,扪苔剔藓,尽心模拓,或不能施毡椎者,必手录一本。偃师杏庄庄,去所居四十余里,民家掘井,得晋刘韬墓志,长二尺有余,重几百斤,先生肩之以归。”④乾隆甲寅年(1794),武亿曾应学者阮元之邀参校《山左金石志》。武亿也是方志学大家,先后纂修《鲁山县志》《宝丰县志》《郏县县志》《安阳县志》等,还参与了偃师县知县汤毓倬、翰林院编修、孙星衍主持的《偃师县志》的编纂事宜,负责金石部分。其中《安阳县志》影响巨大,被视为县志楷模。大学士、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为其作序说:“试阅其目,井井有条,多合古意。先以图、次以表,挈其纲要;次以志、次以传、次以纪,析其目矣;殿以艺文,乃仿古人之目录,不似近人之附载诗文,其体例不亦善乎?而每条必有考证,不徒杂袭旧文,其叙述不亦确乎?”⑤武亿又精于经史、考据学,善诗文,有《群经义证》《经读考异》《三礼义证》《四书考异》《授堂诗文集》等数十卷。
嘉庆元年(1796),黄易访碑嵩洛,曾与武亿盘桓数日。武亿在与黄易相处的数日内,极尽地主之谊,为黄易嵩洛访碑之行提供了很大便利。两人彼此交流间,坦诚相待,毫无保留,使得黄易收获颇丰,有的甚至是重大发现。从《嵩洛访碑日记》中可以知道,(嘉庆元年)九月二十一日,黄易登老君洞,“虚谷见洞门高壁阳文刻字,指示喜甚,验是太和十二年洛州刺史始平公像记”。所以,武亿和黄易是龙门四品的最早发现者⑥。
二、第一组题跋三则(嘉庆二年,1797)
笔者对黄易绘《武亿像》的题跋释读后进行排比,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组。第一组题跋共三则,均为在1797年武亿去世前所写。1.黄易1797年正月四日所书画跋:
金乡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朱鲔石室壁镌画像中,一人神似虚谷九兄,摹寄博笑。嘉庆二年正月四日。秋盦黄易。(钤“小松”印)
2.王复1797年闰月题跋:
著书正待名山贮,古貌先从石室传。不遇风流访碑使,谁来拂拭汉时镌。邱壑真宜置此身,三生石上证前因。相逢一笑还图寄,阿堵神光竟逼真。嘉庆丁巳闰月。秋塍王复。(钤“王”“复”印)
王复(1748-1798),字敦初,号秋塍,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王又曾子。援例为国子监生,为两湖总督毕沅所引重,初入其幕,后署嫥县丞及鄢陵、临漳、武陟诸县事,实任武陟;又一署考城,寻调商邱。吏议解任,引见得旨,仍以知县用,既署临颖,遂授偃师,视事几三年,染疾卒。王复也擅长金石学,曾著有《偃师金石补录》,与武亿为好友。曾请武亿主持偃师书院。武亿撰有《偃师县知县王君复行实辑略》⑦。嘉庆(1797)丁巳闰月为闰六月。
3.赵希璜1797年11月题跋:
貌古原来似古人,金乡石室寄精神。访碑客笑云山外,翻觉前贤是后身。嘉庆二年十一月。渭川赵希璜。(钤“希”“璜”印)
赵希璜是武亿的同窗,均为朱竹君门下。武亿革职后,于1795年回故乡。1796年应鲁山知县董荣之聘,修《鲁山县志》,其后又修了郏县、宝丰县志。1798年应老友赵希璜的邀请修《安阳县志》。
赵希璜《怀人三十首》中,有怀武虚谷诗一章。《怀武虚谷大令》:
博山勤吏事,青齐仰釐剔。从前搜古心,尽佐循良绩。苗莠区以别,鹰鸇思奋击。翩然忽遨翔,万里寥天寂。⑧
[清]黄易 武亿像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三、第二组题跋十则(嘉庆五年,1800年前后)
这一组题跋数量最多,均在嘉庆五年(1800)前后,即武亿“平反”后不久,当是武氏后人有意为之,既是对武亿的追念,也是祈求朝廷恩泽后人的请愿书。
1.孙星衍题跋:
青简重看宿草新,衣冠温伟孰传神。画家手笔图中象,又见今人作古人。孙星衍题于都门之香炉营。(钤“伯渊”印)
孙星衍是与武亿关系非常密切的友人。在《授堂文钞续集》卷十中,载有武亿与孙星衍信札十五封,内容极为丰富。两人讨论金石文字,联系甚密。从诗中“青简重看宿草新”“又见今人作古人”之语,揣其意,应为武亿去世后不久所作。
2.朱锡庚1800年闰四月四日题跋:
憨如汲黯知难遇,美似陈平更久贫。剩有名山传绝学,后来谁是访碑人。前十四言,曩余戏赠虚谷先生句也,因题是帧,乃续成之,用志今昔,以归诸嗣人。嘉庆五年闰四月四日。少河朱锡庚。(钤“锡”“庚”印)
朱锡庚 (1762-1827),字少白,一作少河,是乾隆时期朴学领袖朱筠的次子。他曾经自刻一枚“能读父书”的篆书印章以自励。江藩在《汉学师承记》中评价他“读书好古,精于《左氏春秋》,能世其学”。然而,朱锡庚天资虽高,但勤奋不够,治学成就无多,不仅未能张扬朱门经学,反而在晚年散尽藏书,落得“无一读书种子”的结局。朱锡庚存世的著述,有《未之思轩诗草拾遗》一卷,咸丰七年朱庭干抄本,一册;《朱少河先生杂著》不分卷,稿本;一为《璞存山房初稿》一卷,仅存《书(声韵考)后》一文,清刻本。另有《韩非子校正》一卷、《椒花吟舫书目》(以上中国国家图书馆皆有藏)。另,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有朱锡庚生前自编文集稿本《未之思轩集著》(不分卷),内有李威、武亿、朱文翰、吴鼐、陈希曾等人识语⑨。
“憨如汲黯知难遇”,指武亿惩办和嫥爪牙事;“美似陈平更久贫”,应是指武亿“大耳丰下”,面貌端庄,但为政清廉,家无余钱。
3.朱珪1800年四月廿三日题跋:
前因后化竟谁真,意气文章即古人。怅望邑黔挥扑手,虚传环召下丹纶。嘉庆庚申孟夏廿三日。盘陀老人珪。(钤“朱珪之印”“盘陀居士”印)
朱珪嫥(1731-1807),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学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之后,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嘉庆四年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嘉庆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终年77岁。帝谥“文正”。朱珪作为帝师,其学术观点对嘉庆帝有一定影响。乾嘉朴学的形成,与之有关系。黄易、武亿等人的金石之学,也是受到这个大的学术风气转变的影响。朱珪《知足斋文集》卷五有《前博山县知县诏起引见武君墓志铭》⑩。
[清]黄易 跋《武亿像》
[清]王复 跋《武亿像》
此诗中,“邑黔”指黎民,“怅望邑黔挥扑手”,即武亿因“任性行杖”被革职之事;“丹纶”即皇帝下的诏书,“虚传环召下丹纶”一句指嘉庆帝亲政和珅伏法后,“召君将用之,而君先卒矣”。
4.翁方纲1800年五月朔题跋:
博山知县武亿虚谷深于经学金石著录。钱塘黄易橅石室肖象,大兴翁方纲因橅武氏祠堂画象汉隶题牓以识之。庚申五月朔。(钤“□□”印)
5.翁方纲1800年夏五月朔题跋:
武君洪赵徒,石墨富编孴。河北涉东齐,林冢日裒拾。石岩森会神,庚庚隐起立。肖尔便腹形,著之濡缯泾。黄九好奇者,修绠古所汲。手剔武氏阙,搨并金乡笈。石室镌扶沟,笑䫉如拱揖。模为石友赠,襟于石盟袭。我仿武氏题,小隶傍厓级。它日并镌勒,真气苔岑吸。耿耿河朔间,幅幅精灵集。紫云岚翠中,老鶻呼风急。(汉刻武氏祠堂石像在紫云山中)嘉庆庚申夏五月朔,北平翁方纲题。(钤“覃谿”印)。
翁方纲是与黄易、武亿均非常密切的友人。武氏后人征求题跋,翁方纲以武梁祠画像石榜题的汉隶字体书写题名,并赋诗纪念武亿,亦是作为老友的应尽之谊。
6.吴锡麒1800年夏五月题跋:
武君文雅,吏治以泽。目照今波,胸横古尺。登贾孔堂,夺洪赵席。叶富千秋,景谢初夕。风吹萝中,月落苔壁。有美一人,宛如畴昔。栖神寿藤,擢素贞石。扶沟故侯,与之无斁。虚谷先生像赞庚申夏五月吴锡麒题。钤“榖人”印。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与黄易、武亿均友善。
武亿是清代中叶经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吴锡麒将其与汉代经师贾逵、孔颖达并称,故云“登贾孔堂”;武亿亦精通金石之学,吴锡麒赞誉他超迈了宋代金石学家洪适和赵明诚,故云“夺洪赵席”。
7.张问陶1800年五月题跋:
不放古经难字,能鞭时相私人。爱此书生强项,借他石室摹神。面目寥寥数笔,精神奕奕如生。一千三百五县,皆如此君太平。嘉庆五年龙集庚申年建午之月遂宁张问陶题于京师。(钤“船山”印)
张问陶(1764-1814) ,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四川遂宁人。清代诗人、书画家。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病卒于苏州寓所。
“爱此书生强项”,也是赞誉武亿因杖击和珅番役被革职一事。8.汪学金题跋:
依稀石室想云台,旷代英姿出异才。谁更衣冠貌廉吏,君恩应及子孙来。镇洋汪学金题。(钤“学金小印”“□□□□”印)
汪学金(1748-1804),字敬箴,号杏江,晚号静厓,江苏镇洋(太仓)人。生而颖奇,八岁能诗。年十二,随父廷玙之闽署学政,朱珪见其文,称为“仙才”,廷玙因命师事珪。乾隆四十六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四年召修《纯庙实录》,擢中允。明年,升侍读,充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帝知其能诗,召对乾清宫,称好学。再洊升左庶子,以病乞归。著有《井福堂文集稿》十卷、《静厓诗初稿》十二卷、《后稿》十二卷、《续稿》六卷,又辑《娄东诗派》二十八卷。诰授中宪大夫。入《清史列传·文苑传》。
此跋无年月,从“君恩应及子孙来”一句推测,也是写于武亿殁后,其子孙持本幅求京师诸家题跋之时。
9.法式善1800年题跋:
莫问前身与后身,风花飘泊倏千春。不知石室当年客,可有丹书诏直臣。
樽酒城南雁去迟,春明门外券驴儿。诗龛今日披图看,犹是依依新柳时。
虚谷同年谢世之明年,睹此怆感,怀赋二诗以志岁月。梧门法式善题。(钤“法式善印”“时帆”印,像左下又钤“诗龛墨缘”印)
法式善(1752-1813),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别号时帆、梧门、陶庐、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读。乾隆帝盛赞其才,赐名“法式善”,满语“奋勉有为”之意。著有《存素堂集》《梧门诗话》《陶庐杂录》《清秘述闻》等。
法式善是武亿的同年,其《武虚谷传》云:“余与虚谷为同年友,交相得也。方其之博山时,登车执手订相见期。君谓半载后,当携樽榼迓我于卢沟桥左。人以为君胡作戏语,余固有以知君之志矣。君生平以读书用世为志,遇权势则强项不为之下,乃卒以是为世所弃。”
10.熊象阶1801年2月题跋:
先生今时像,画出古人手。古人如有知,应亦开笑口。石室尔何人,乃拟先生像。我欲至金乡,镌名于其上。辛酉春二月,熊象阶题。(钤“臣”“阶”印)
熊象阶,字子升,一字松樵。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生,由河南知县,历卫辉知府,曾与武穆淳共同纂修《浚县志》。
四、第三组题跋五则(嘉庆十三年1808前后)
武亿之子武穆淳于嘉庆丁卯(1807)中举,后出任江西吉水、龙泉等地知县。在嘉庆戊辰(1808)前后,又出现了一批题跋。
1.阮元1808年题跋:
武君赞:粹道在面,刚气在腹。汉碑古人,肖君麋目。时人应为之语曰:强项无欲武虚谷。嘉庆戊辰阮元撰于大梁行馆。(钤“雷塘庵主”印)
阮元也是武氏旧知。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三月,武亿曾至阮元幕中,襄助其编纂《山左金石录》。阮元《山左金石志序》云:“元在山左,卷牍之暇,即事考览,引仁和朱朗斋(文藻)、钱塘何梦华(元锡)、偃师武虚谷(亿)、益都段赤亭(松苓)为助。”而桂馥也同时在此,有诗记其事,《乙卯夏秋之间,与虚谷先生同客济南,余将北上,留此奉别》:“一行作吏早归田,金石遗文出郑笺。来往鹊华秋色里,逢人但乞打碑钱。”
是年八月,《山左金石志》草稿略定。据阮元《武虚谷徵君遗事记》云:“书内考证,出先生手者三之一。”乃未及终局,而诸君各散去。此书阮氏后属赵魏续为校勘釐定,成书二十四卷。阮元《武虚谷徵君遗事记》云:“武君以金石文字补经史遗误甚多,余在山左,集碑本于小沧浪亭,延武君校之。武君钩考精博,系以跋语,余所修山左金石志中,考证出君手者三之一。”
但武亿对此次编纂《山左金石录》似有微词。是年十月,武亿《与孙伯渊书第五通》云:“某今岁代阮学使编录此方金石,未及终局,遂各散去。中间为谬人更张,冗舛庞杂,虑为他日笑柄。阁下有少便,须以字致学使:书成,亦勿遽刻也。”札中所斥的“谬人”,疑指何元锡。
2.鲍桂星题跋:
嵩洛英灵气,前身已俨然。至今模古貌,千五百馀年。博洽追卢植,风棱轶董宣。遗书欣有讬,济美勗吾贤。嗣子喆孙皆出余门下。歙鲍桂星并题。(钤“桂星私印”“鲍子”印)
鲍桂星(1764-1824)字双五,一字觉生,安徽歙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中允。九年,典试河南,留学政。十三年,典试江西。十五年,督湖北学政。累迁至内阁学士。
此则题跋无年月,由“遗书欣有讬”句,知此跋写于武亿辞世后。“嗣子喆孙皆出余门下”,“喆孙”即“哲孙”,武氏子武穆淳、孙武耒皆出鲍氏门下。鲍氏于嘉庆九年(1804)典试河南,留学政;十三年(1808)典试江西。武穆淳于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中举。故武氏“嗣子喆孙皆出余门下”,应在鲍氏典试河南之时。因此,此则题跋系年为嘉庆十三年(1808)年前后。
3.卢浙题跋:
翙羽翔昊穹,潛虬媚幽壑。翔潜事所殊,进退各有讬。卓哉虚谷翁,精灵禀嵩洛。学古求有用,与世关忧乐。高步践云衢,印累而绶若。志古必违今,刃试辄伤锷。飘然赋归来,闭户勤讨索。经义深研究,金石穷搜拓。日与古为徒,古人安可作。怪底石室中,图像悬婉约。好古有黄九,摹寄纷诧愕。后贤与前贤,莫辨今与昨。我持中州节,翁子令江郭。文字结心知,两世联花萼。示我以此图,三生费忖度。端居著述存,万卷丹黄著。遥知石室中,神采相映烁。通家姪武宁卢浙拜稿。(钤“臣”“浙”印)
卢浙(1757-1830),字让澜,号容葊,江西武宁人。清代经学家。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户部主事逐渐升迁为工科给事中,官至太仆寺卿。长于经史,著有《周易说约》《周易经义审》《读史随笔》以及《三惜诗文》等书。
此则题跋无年月,从诗中“翁子令江郭”,应是在武穆淳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中举出任江西知县后。
4.陈希祖题跋:
循吏儒林道并尊,阡碑纪实至今存。盘陀老相骑箕去,谁与先生起九原。江右陈希祖拜题。(钤“玉方”印)
陈希祖(1767-1820,一作1765-1820),字敦一,又字稚孙,号玉香,更号玉方,一作玉芳。江西新城钟贤人。官至御史。
“盘陀老相骑箕去”,指朱珪(1731-1807)去世,故此则题跋系年也在1808年前后。
5.姚文田题跋:
润兮粹兮古之遗兮,我不得见古人得见君者而庶几兮。气觥觥然强御罔畏兮,黜不以罪又先陨替兮,胡经之明而遇之衰兮。题博山令武君遗像。吴兴姚文田。(钤“姚文田印”“□□□”印)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梅漪。归安(浙江吴兴)人。嘉庆四年(1799)己未科进士第一名,世称文状元。翰苑名贤,文坛巨匠。官至礼部尚书。
此则题跋无年月,时间俟考。笔者推测是武穆淳到京师时,请这位状元所题,大致在1808年前后。
五、后世观款、题跋二则
1.袁保恒光绪元年(1875)正月初七日观款:
光绪元年岁在乙亥人日,项城袁保恒薰沐敬观。(钤“保恒印”“筱邬”印)
袁保恒(1826-1878),字小午,号筱坞。项城(今河南省项城市)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刑部侍郎。卒谥文成。筱坞少随父甲三治军,谙练武事,曾先后佐李鸿章,左宗棠军幕二十余年。
2.陈豪1903年题跋:
武虚谷氏经义名家,尤邃于官礼之学,官博山知县。有金吾卫卒,奉文书借端搜扰,先生擒而治之。顾时方取媚干进,独以忤权贵见劾,人相讶一时强项,岂知所守有不可夺者,非偶然也。先生又尝比于唐衢,若生今日,其所感触不知更复何如。大耳丰下,心古而貌亦古。黄小松氏适于汉朱鲔石室壁间得一画象神似,遂勾模寄赠,并世名卿钜手多有题记。费研老游汴梁时以重值得之。窃念武氏后之人不能守,为鉴赏家所藏,犹足幸也。此幅先经俗工装裱,今弃去重付装池。出以见示,因为识而归之。光绪岁在癸卯。仁和陈豪。(钤“莼菜长假”“夷惠之间”印)
陈豪(1839-1910),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蓝洲,号迈庵、墨翁、止庵、怡园居士,同治九年(1870)优贡生,官湖北汉阳知县。光绪三年(1877)知房县。近代名人陈叔通的父亲。工诗、书法。画山水,以为浙江画家,自奚冈、黄易之后,当以豪为第一。《清史稿》有传。
题跋中提到的“费研老”,指费龙丁。费氏,字剑石,别号阿龙、长岸行人。松江县人,家居南门外长堤岸。后得秦瓦一方当砚,因改名为砚,字见石,而以龙丁为号。精刻印,力学不倦。早期入南社,曾与李叔同创建金石组织“乐石社”于杭州。参加编辑《乐石集》。还曾加入西泠印社,为该社早期社员。
六、馀论
据现有材料看,黄易与武亿早在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即有书信交往。是年九月,武亿接到黄易来书,属拓登封少林寺(辛秘题名)等。黄易此次以新得汉晋石刻数种赠送武亿,并为其刻名印三方。武亿《与黄小松》云:
九月中旬始接请所赐书,感慰非常。又承足下推爱,寄到新得汉晋石刻数种,及手镌名印三方,皆为生平所希不敢过望必获者,竟一时并获,益为荣幸。玉版连纸一束已收贮,十月间属令弟往登封如命拓出,续当寄去,断不敢有负雅托也。
是年冬,武亿有答黄易书,谢其所赠各物,并告以渠撰《修武梁祠堂记》中有一二字未安,宜改之为善。次年(1788),黄易给武亿寄去汉《白石神君碑》拓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四月,武亿经山左,从黄易处借得东魏《张府君残碑》拓本,此碑前人未经著录,武氏著其目于《金石文字续跋》。五十七年夏,又从黄易处假得北齐《赵郡王高叡碑》拓,因碑在灵寿县祁林院,地僻多虎,摹拓者绝少。武氏阅之数日,著其略于《金石文字续跋》。
乾隆五十八年(1793)正月十九日,武亿到济南拜晤翁方纲,时翁氏为山东学政,武亿出示黄易所绘《虚谷山居图》属题。翁方纲《题虚谷图,送武进士归偃师》:
君以虚名谷,写为读书图。志在诂三礼,因以匡诸儒。经与传相证,经与纬并胪(原注:仪礼为经,周礼为纬)。本未虽一贯,原委焉可诬。紫阳谂东莱,篇目析经涂。纂言审考注,晏壁非草庐。我爱项平甫,拟以医方储。岂易综百家,遽言成一书。凡今嗜学者,谁肯阙疑乎。多闻而慎言,多师良有馀。家居富暇日,所嚮必修途。虚己以集道,虚心乃获诸。黄子写大意,景然见真吾。空山翕众绿,春雨勤犁鉏。
由诗意绎之,武亿此时正致力于《三礼义证》一书。
嘉庆元年(1796)九月,黄易携拓工二人,由山左赴中州,访碑嵩洛。九日,逾虎牢关,过巩县,渡洛水,傍晚抵王复值师县署。王君欢然道故,告以武亿现正在鲁山修志,约黄君至必归,因驰书促武君返。次日,黄易赴嵩山。十九日,黄易游嵩岳返,武亿已在王复署中相候,并出示所藏金石拓本及古玉圭、晋刘韬碣石等共赏,以拓本数十种贻之。复偕至县学明伦堂,观魏齐至宋元诸石刻。黄易在嵩洛与武亿、王复等盘桓数日之事,因已有秦明等学者撰文考述,此处不再过多论述。
黄易于访碑嵩洛的次年正月四日,摹寄朱鲔石室壁镌画像与武亿,应该是对其在河南访碑活动中给予关照的一种回馈。武氏此时已革职多年,身体大不如前,收到此画后,在生前只邀请了身边两位好友王复和赵希璜题跋。
嘉庆五年(1800),和珅倒台,武亿平反。武氏后人持此画像,请京中政学两界名人题跋,应是有意为之,这既是对武亿的追念,也是恩泽后人的请求。嘉庆五年前后,此帧画像最为集中的那批题跋活动的目的,或许正如汪学金在题诗中所言,“君恩应及子孙来”。■
责任编辑:陈春晓
注释:
①图版载故宫博物院编《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考释》,故宫出版社,2015年,第268页。
②江藩、方东树《汉学师承记(外二种)》,“武亿”条,中西书局,2012年,第76-78页,引文见第76页。
③在清人昭梿(1776-1833)《啸亭杂录》中载:武虚谷亿,河南偃师人。中庚子进士。任山东博山县县令,有德声。甲午秋,寿张王伦倡乱,为舒文襄公所扑灭,或传伦实未死,潜匿于他方。庚戌间,山西人董二告王伦藏匿山西某县。和相时专柄,欲希封赏,乃授意觉罗牧庵相公长麟,令其侦缉。牧庵拂其意,以虚妄对,和相艴然。其属番役某,欲获和相欢心,因献计仍向齐省缉访,或可得踪迹。和相乃密签役往山东,至博山县,其役恃和相势,擅作威福。公擒至署中,取捕役签票视,票惟书二公役名,同伙行者几十五人。公督责之,捕役抗横无礼,公大怒,以大杖责数十。役归告和相,和相怒曰:“县令疯耶?乃敢杖吾胥役。”乃授意于山东抚臣,以他事劾罢公职,公归装惟书数十簏而已。嘉庆己未有荐公于朝者,上命昭雪,复公职。而公已先时卒,士论惜之。见[清]昭梿《啸亭杂录·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29-130页。
④江藩、方东树《汉学师承记(外二种)》,第78页。
⑤[清]纪晓岚《安阳县志序》,载《纪晓岚文集》第1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65-166页。
⑥秦明《黄易〈嵩洛访碑廿四图〉之〈小石山房〉考》,载《中国书画》2016年第2期。
⑦[清]武亿《授堂文钞》卷八,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版”民国二十六年,第149-151页。
⑧[清]赵希璜《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卷十一,乾隆五十八年安阳县署刻本,第八B至九A页。另,该诗集卷十二页六还有“寄黄小松司马”二首,不赘录。
⑨刘仲华《朱锡庚治学转变及其与章学诚、阮元的学术交往》,《安徽史学》2013年第4期,第69-74页。
⑩[清]朱珪《前博山县知县诏起引见武君墓志铭》,载《知足斋文集》,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民国二十五年版,第五卷,第100-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