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莫朗切默法会田野调查实录
2017-10-11马良
马 良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北京 100089)
●田野调查●
藏传佛教莫朗切默法会田野调查实录
马 良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北京 100089)
莫朗切默法会,汉语称为“祈愿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创立于1409年,标志着宗喀巴宗教整顿的胜利和格鲁派的诞生,其主要目的是赞颂佛祖功德、弘扬佛法真谛、祈祷政教昌盛、利益众生福报,对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作者曾先后五次进藏,连续三年参加莫朗切默法会,并对法会的音频视频进行全程采集,法会会期约十余天,由岗措法会、轮措法会、相关活动三部分组成。本文以2015年(藏历木羊年)哲蚌寺莫朗切默法会为实录,进行深入细致的活态研究,目的是将这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宗教文化现象,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广大读者,并为藏传佛教音乐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祈愿大法会;莫朗切默;岗措法会;轮措法会;哲蚌寺
一、藏传佛教祈愿大法会——莫朗切默法会
“莫朗切默”,汉语称为祈愿大法会,又称传召大法会(或神变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创立的一次具有广泛而深远意义的大法会,标志着宗喀巴宗教整顿的胜利和格鲁派的诞生,成为其四大功绩之一,更是宗喀巴大师集各大教派理论之大成,开创藏传佛教格鲁派佛学思想体系之先河的一次重要契机,并形成了后来的达赖、班禅活佛转世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其主要目的是赞颂佛祖功德、弘扬佛法真谛、祈祷政教昌盛、利益众生福报,对藏传佛教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由此原因,宗喀巴也被藏族人民誉为“继佛祖释迦摩尼之后的第二佛陀”。
法会创立之初地点设在大昭寺、时间定于神变月,以殿内主供佛“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为祈祷对象,充分体现了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创立“莫朗切默”法会时所尊崇的三大殊胜及其历史文化的厚重;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哲蚌寺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之后,将“莫朗切默”法会从正月初一至十五的会期改为正月初三至二十四,地点仍然设在大昭寺,但法会的传召机构已经明确交由哲蚌寺负责,且法会期间的拉萨市政大权全部由哲蚌寺的两名铁棒喇嘛接管,法会的领经师也从哲蚌寺的四个扎仓产生,参会的僧人则主要由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院组成,并延续至1989年。在此之前,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则对“莫朗切默”法会的诵经音调进行了统一和规范,确定为“顿央”[1](1647)的基本形式和新的纪律,对后来的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包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坚在法会期间创立的格西学位考试制度等等,都为“莫朗切默”法会奠定了在格鲁派乃至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莫朗切默法会改由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三大寺自行举办,已有26年的时间。哲蚌寺是保留和传承“莫朗切默”法会最为完整的寺院,而且 “莫朗切默”法会在格鲁派的众多佛事活动中可谓宗教地位非常特殊、宗教影响十分深远,与格鲁派的命运更是息息相通、关联紧密,成为学者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焦点。
莫朗切默法会主要活动有岗措法会、轮措法会和法会相关活动。本文以2015年哲蚌寺莫朗切默法会田野采集作为岗措法会和轮措法会活态表现的描述对象。近些年,莫朗切默法会均是在藏历新年正月初七下午17:00开幕,时间约1个半小时。内容主要是众僧报到占座、经师带领众僧复习部分诵经经文、堪布宣布法会开始以及接下来十天的法会活动内容、铁棒喇嘛宣读法会要求和纪律等,信众很少。虽然叫开幕式,但实质上是法会之前的准备。因为僧众和信众们一般把正月初八看做是莫朗切默法会的正式开始。
初八、初十、初十五三天是莫朗切默法会期间最为殊胜的日子,不仅是哲蚌寺,各大寺院都是人满为患,2015年的哲蚌寺莫朗切默法会也不例外,在这三天当中每天的信众人数都不会少于一万人,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寺院管委会工作人员的组织下秩序井然、布施礼佛。正月十五是藏传佛教传统的酥油花节,而且这一天的岗措法会也与平时不一样,堪布登上宝座之后,要给领经师和其他四位经师经献哈达,并头碰头行最高礼节,这是其他日子的岗措法会所没有的。初九、初十一、初十二、初十三、初十四这五天较前面提到的三天,在信众人数上要少很多,但是每天的法会流程不变。初十六、初十七是法会的最后两天,信众更少了,就连岗措法会的内容也缩减,原本3个小时的法会,缩短成1个半小时,每部经文都只念诵重要段落,有的原本重复的部分也只念诵一遍。使整个莫朗切默法会有一种逐渐结束、恢复平静的趋势,随着正月十八早会的结束,十几天的莫朗切默法会也随之闭幕了。
据哲蚌寺念扎上师说,莫朗切默法会期间坐在前排的几十名僧人是主要诵唱的人员,这些僧人在头一年的藏历12月份要组织进行回顾性培训,这样才能保证在莫朗切默法会正式场合诵唱经文的准确、一致。
根据莫朗切默法会各组成部分所表达的目的、意义和表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三部分进行分述。莫朗切默法会的核心层就是岗措法会,是专门由僧人单独完成的法会仪式,岗措法会的通神功能最强,整个过程中佛、菩萨、本尊、护法等众神灵都会到场并加以庇佑,不允许任何不利于宗教的因素存在,是普通信众无法涉足的神秘领域,是藏传佛教最核心、最神圣的功能层;莫朗切默法会的中间层就是轮措法会,是由僧人和信众共同完成的法会仪式,轮措法会具有一定的通神功能,但更主要的目的是利益众生福报,完成信众夙愿;莫朗切默法会的外围层就是法会仪式以外的相关活动,既有僧人和信众共同完成的,也有分别完成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十分明确、显见,属于宗教与世俗之间相交集的部分,对于莫朗切默法会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
以藏历木羊年正月初八(2015年2月26日)全天6场法会为例,进行详细描述。2015年恰逢藏历、农历重合,因此殊胜程度更加不言而喻了。这6场法会顺序是:第一场轮措法会(早会);第二场轮措法会(辩经);第三场轮措法会(午会);第四场岗措法会(核心);第五场轮措法会(晚会);第六场轮措法会(辩经)。
二、岗措法会①实录
岗措法会是莫朗切默法会的核心内容,是宗喀巴创立此法会后一直传承至今,最完备、最传统、最能突出祈愿思想的核心部分,以歌颂佛德、纪念教法昌盛为主要内容,是全天法会的第四场,时间在下午15:00到17:45,地点在哲蚌寺措钦大殿,参加僧人450名。
在第三场轮措法会之后,大约休息半个多小时,第四场岗措法会,也就是莫朗切默法会的核心法会就开始了,据了解,因为初八中午的第三场轮措法会的布施信众人数较多,原本两个小时的轮措法会进行了三个半小时,所以下午的岗措法会要到15:00举行,正常时候是14:00开始。在岗措法会开始之前,有两名僧人负责将法会所需道具准备齐全摆放到位。作者根据经文内容、仪式进程将岗措法会分为开场——中段——结尾三个组成部分,开场和结尾都是唱诵《米泽玛》,具有固定的模式,形成首尾呼应。中段较为庞大,又细分为4个部分进行细致描述,分别是:祈祷和平,赞颂佛德;供养佛祖,忏悔己过;纪念教主,宣扬教义;圆满回向,祝福吉祥。下面是岗措法会仪式现场布局结构图及参会僧众入、退场示意图(参见图1)。
1.岗措法会开场
(1)15:00时:法会如期而至,五位经师在领经师(阿旺斯齐)的率领下缓缓入场,衣着华丽,气度非凡。领经师走到指定位置站定之后,开始用低沉浑厚的诵经央曲调唱诵《米泽玛》,这时堪布(江白拉桑)在手持藏香的两位铁棒喇嘛的迎请下开始入场。
图1.哲蚌寺措钦大殿岗措法会仪式现场布局结构图Fig.1: The site layout structure diagram of Gangcuo chanting ceremony in the Coqen Hall of Drepung Monastery
2.岗措法会中段第一部分:祈祷和平,赞颂佛德。
主要以领经师表演为主,内容涉及叩拜宝座、赞颂佛祖等。
(2)15:03时:当堪布来到场地中央后,先是向五位经师叩拜三下,之后换上华丽的服装登上宝座。这时四位经师也纷纷落座,领经师开始领诵《妙绘颂》也就是赞颂度母的诗歌,因为度母在藏传佛教中是光明的使者、和平的象征,大到整个宇宙小到每个个体,在二十一尊度母的庇佑下,都可以消除业障获得福报,这与莫朗切默法会的“大祈愿”主题完全契合。
(3)15:10时:经师们开始用诵经顿曲调念诵《释迦摩尼赞》,再一次重申法会主题,与莫朗切默法会的缘起和殊胜完全一致。祈愿大法会的由来,是缘于释迦摩尼佛祖在2500年前运用神变法术,击败六种外道,并广收门徒创立佛教,正是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故也称“神变月”。因此念诵《释迦摩尼赞》是为了纪念佛祖的伟大功绩。这时候众僧也陆续入场,可能是受上一场法会的影响,稍适休息之后才三三两两步入措钦大殿,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开始随声附和。
(4)15:19时:开始念诵《弥勒佛赞》,在藏传佛教中弥勒佛又称未来佛,将《弥勒佛》作为莫朗切默法会中的一部经文可谓寓意深刻,因为《释迦摩尼赞》接《弥勒佛赞》说明由“现世佛”接“未来佛”,将整个佛教贯穿始终,不仅是法会的始终,更是人类社会的始终和宇宙万物的始终,可见宗喀巴大师在经文选择上的良苦用心。这段经文在念诵时也有特点,领经师走下法座,念诵四句走一步,向着堪布宝座的方向,两人行额头礼,或称碰头礼(参见图2),拜堪布之后又四句一步回到自己的法座,每走一步身子转一个方向,最后左脚先踏上台子,然后在法座上坐定,至此领经师第一阶段的表演就结束了。作者在调研时曾向领经师阿旺斯齐询问此段经文及表演动作的深刻含义,他说:“此经文是对弥勒佛祖的赞颂,每诵四句走一步是信徒虔诚而庄重地走向佛祖,并向佛祖顶礼膜拜”作者认为如果划分结构的话此段可为中段的第一部分。
图2.额 头 礼Fig.2: The photo of forehead ceremony(from Author, 2015)
3.岗措法会中段第二部分:供养佛祖,忏悔己过。
主要是由哲蚌寺下面四个扎仓(扎仓:是寺院下面的学经单位,相当于大学校中的各学院[2](64)的四位经师完成的。其中涉及请佛沐浴、满斋、三十五佛忏悔及堪布供朵玛等内容。
(5)15:32时:堪布敲铃三下,坐在堪布对面的四位经师站起来,身披黄色袈裟,这时服务的僧人把水壶、毛巾和铜盆奉上。之后第一位经师(平措聪明)将右手放在嘴前,遮住口型,通过共鸣腔体传导发出“佐盖”之音,给人以神秘感。后由众僧发出“呜”的声音,堪布多次敲叮夏,间隔时间不长,连续敲击数下结束,拉开了第二部分的序幕,四位经师开始唱诵《献沐浴》(参见图3)。哲蚌寺洛桑林扎仓领经师平措聪明经师就是作者田野调查的主要采访对象。
第二位经师(阿旺协巴)手持水壶毛巾,第三位经师(平措明朗)手持铜盆,意为将佛祖视作最尊贵的客人请到家中,给佛沐浴更衣。第四位经师(平措益西)主要是完成唱诵。这段经文中平措聪明经师单独唱诵和众僧齐声吟诵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中间穿插法器的敲击。阿旺协巴时不时的把水倒到平措明朗手中的盆里,结束后由僧人负责将圣水分赠给在场的僧俗信众,每个人都双手承接圣水饮用,并洒在头上以示灌顶。随后由四位僧人先用黄布给佛更衣,再由四位僧人和堪布一同抻起绘有八宝吉祥的红色长布,意为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全部供奉给佛,堪布的右手边始终有一个僧人(堪布的贴身侍从)在帮助堪布。
图3.四经师《献沐浴》Fig.3: Four Chanting teachers chant 《Offer bath》( from Author, 2015 )
(6)15:58时:《献沐浴》结束,四位经师开始唱诵《满斋》,有一名僧人端着装满谷物的铜盆作为满斋面向堪布站立,意为将全宇宙的供品全部供奉给佛,中间的诵经音乐还穿插藏传佛教中神兽——“象王”的音声形象。这时一名僧人将佛用过的圣水再次分发给在场的每位信众灌顶饮用。四位经师一直在唱诵并交替发出长音,似合唱的循环呼吸技法,在尾音处渐弱并断断续续。此段《满斋》很长,尾声部分众僧用达曲调齐诵,音调逐渐升高,将诵经音乐推向高潮,此期间聪明经师与众僧多次出现交替诵唱的形式。
(7)16:25时:众僧开始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此段是在给佛沐浴,对佛祖的超级供养之后,向佛忏悔、求佛宽恕、请佛度却、往生极乐之意,此时四位经师从座位上下来,一起向堪布宝座的方向叩拜数次。
(8)16:28时:开始由堪布供朵玛。作者发现,在供朵玛的时候,一共有四个声部在进行,一个是众僧用诵经顿曲调念诵部分;一个是领经师用诵经央曲调唱诵部分;一个是堪布诵读部分;一个是堪布持叮夏的乐器伴奏部分,这也是整个岗措法会中声部最多的一部诵经音乐。此前四位经师已经叩拜完毕,披上高贵的红色僧服,坐在各自的法座上。此时众僧滔滔不绝的念诵经文,声音此起彼伏,最后堪布敲三下叮夏,口中念了一句“啊剋”,《供朵玛》结束。
4.岗措法会中段第三部分:纪念教主,宣扬教义
主要是由领经师完成的表演,涉及教主宗喀巴的密传、格鲁派的义理等内容。
(9)大约16:30左右,一位僧人将领经师阿旺斯齐扶起,领经师站在场中央,用佐盖的声音唱诵《宗喀巴密传》,这部经文是岗措法会中最长的一部,以宗喀巴大师生平事迹为主,领经师先是背对众僧面向信众,唱四句走一步,每两步一转身。领经师和众僧一同唱诵,采用诵经央曲调和诵经达曲调交错的形式,旋律清晰速度缓慢。
(10)17:18时:开始唱诵《菩提道次第广论》,经师又一次转身面向众僧,形成一领众和的形式,旋律变化明显,节奏统一,段落结尾部分速度放缓。经师多次转身,均四句一步,出脚很快,但在空中有短暂定格。节奏控制很稳,往往在乐句结尾部分旋律明显上扬,力度增强,清晰悦耳。众僧采用的形式是诵经达曲调吟诵,节奏准确,虽有长音但节拍时值稳定,而且僧人们身子左右晃动是有一定节奏和律动在里面,这就是岗措法会中段的第三部分,主要是以领经师的表演为主。整场岗措法会只有堪布可以喝水,其他人员都不可以。
5.岗措法会中段第四部分:圆满回向,祝福吉祥。
主要是各种祝福吉祥的经文叠加,将整场法会推向高潮。
(11)17:22左右,进入岗措法会中段的第四部分,首先是《回向》,由堪布念诵,中间穿插众僧齐诵,随后又出现堪布速读,语速飞快,仅一分钟时间就念读了4页纸的内容。
(12)17:28时:开始一连串祝福和祈祷的颂歌,是祈愿主题的高潮部分,内容涉及多部经文,先由堪布念诵弘扬佛法的《吉祥经》(参见图4),接着是领经师唱诵往生极乐的《祈祷经》,最后是众僧祈祷,将莫朗切默法会完全推向高潮,这与藏族音乐的形式、结构的发展布局完全一致。这时众僧从满斋盆中抓一把谷物抛撒空中,以示吉祥。众僧戴上黄色僧帽,全体起立,高颂赞歌,场面沸腾。
图4.堪布持铃《吉祥经》Fig.4: Khenpo hold chanting《good luck scripture》(from author, 2015)
6.岗措法会结尾
(13)17:40时:堪布也戴上帽子穿上鞋子,在铁棒喇嘛的引领下,准备退场。众僧唱诵《米泽玛》(参见图5),与开场时的《米泽玛》形成前后呼应,头尾相合,最后众僧陆续退场,岗措法会结束。
图5.岗错法会结尾Fig.5 The end ceremony of Gancuo chanting festival (from Author, 2015)
在作者田野调查时发现岗措法会也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整个法会期间逢藏历偶数日子内容一样,奇数日子内容一样,但是每天的时长、流程基本一致,只是个别经文略有变化,下面是作者整理的2015年2月26日(初八)和27日(初九)哲蚌寺岗措法会内容(参见表1和表2)。
表1.2015年2月26日哲蚌寺岗措法会诵经音乐经文程序表Tab.1: The schedule Scripture chanting music in Gangcuo chanting ceremony of Drepung Monastery on February 26,2015
表2.2015年2月27日哲蚌寺岗措法会诵经音乐经文程序表Tab.2:The schedule Scripture chanting music in Gangcuo chanting ceremony of Drepung Monastery on February 27,2015
岗措法会是莫朗切默法会的主要仪式活动,是法会的核心内容,法会仪式专门由僧人单独完成的。自从宗喀巴创立此法会后一直传承至今,始终保持最完备、最传统、最能突出祈愿思想的核心部分。整个法会过程中没有茶粥享用,专一念经。因此,岗措法会亦称无斋法会,或念干经。岗措法会的通神功能最强,整个过程中佛、菩萨、本尊、护法等众神灵都会到场并加以庇佑,不允许任何不利于宗教的因素存在,是普通信众无法涉足的神秘领域,是藏传佛教最核心、最神圣的功能层。根据经文内容、仪式进程岗措法会可分为开场——中段——结尾三个组成部分,开场和结尾都是唱诵《米泽玛》,具有固定的模式,形成首尾呼应。中段较为庞大,又细分为4个部分进行细致描述,分别是:1.祈祷和平,赞颂佛德;2.供养佛祖,忏悔己过;3.纪念教主,宣扬教义;4.圆满回向,祝福吉祥等诵经活动。岗措法会主要内容是歌颂佛德、纪念教法昌盛。
三、轮措法会②实录
轮措法会是莫朗切默法会的重要组成,也是紧紧围绕祈愿这一中心思想进行的,但主要以利益众生福报为内容,由僧人诵经和信众布施为主的早会、午会、晚会以及僧人辩经组成,每天五场,这十几天的布施所得主要是供寺院修缮、香火供养、僧侣生计等开销。作者按照2015年正月初八早、中、晚的顺序对五场法会现场做了详细的记录。下面是轮措法会仪式现场布局结构图(参见图6)。
1.第一场法会(轮措)
图6.哲蚌寺措钦大殿轮措法会仪式现场布局结构图Fig.6: The site layout structure diagram of Luncuo chanting ceremony in the Coqen Hall of Drepung Monastery
时间:早上7:30-9:30,地点:哲蚌寺措钦大殿,僧人:450人。
(1)7:25时:僧众集合的锣声敲响了,在此之前有许多僧人就已经陆续来到措钦大殿集合,僧人们进入大殿后,先向放有糌粑供品的供台跪拜磕头,之后相互之间打招呼,进行短暂交流。几个僧人手持香炉绕场行走,使殿内烟雾缭绕,最后将火盆放在大殿的四个角落,每位僧人入座前都会整理服装。这就是第一场轮措法会,也叫早会。一些早到的信众在捐功德处将布施的钱物交给僧人,并将自己和家人祈福的内容写到祈愿经文上,由铁棒喇嘛或领经师在轮措法会上进行宣读、祈福(参见图7)。
图7.捐功德的信众Fig.7: the Believers donate merit(from Author, 2015)
(2)7:30时:领经师准时用“佐盖”拉开一天法会的序幕,因为扩音设备的使用,让领经师的声音灌满整个措钦大殿,随着一声长长的“召唤之声”,领经师带领众僧开始诵经。由于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根培乌孜山下,海拔较拉萨市高出150米,所以早会开始的时候信众比较少,此时只有三三两两的信众在绕场布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众也越来越多。
图8.提铜壶的僧人Fig.8.The monks take Brass pot(from Author, 2015)
(3)7:45时:突然响起一阵铃声,有十几个青年僧人光着脚飞快地冲出大殿,来到伙房,仅两分钟的时间,每人手里提着一个装满酥油茶的大铜壶(参见图8),开始给众僧倒第一碗茶,每天早会要给众僧倒二次茶、一次粥。因此轮措法会又叫有斋法会。这时场内的香火味道十分浓重,充斥着信众的鼻子。有三十多个男信众手持香火在僧人的引导下,伴随着诵经音乐,秩序井然的施舍钱物。
(4)8:10时:众僧进餐完毕,领经师开始领经,这是一段《十六罗汉》经文先是由领经师用诵经央曲调唱诵,随后众僧用诵经达曲调齐声吟诵,4/4的节拍,后八分附点的节奏型,从始至终,节奏清晰明快,多次反复。之后的一段经文由领经师和众僧形成接诵或是问答的形式。过了一会儿,诵经音乐在力度上发生了变化,一句强一句弱,显示出诵经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这期间还穿插了众僧三次击掌,加强律动感,十分整齐。
(5)8:30时:领经师又似召唤般的“佐盖”唱法,随后众僧缓缓跟进,声音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变化十分丰富,同时也体现僧人平时训练有素,这是一段《药师佛》经文。
(6)8:45时:随着领经师发出一句长长的“犏牛声”,大约十几秒钟,又将诵经音乐的控制权归于手中,由高到低,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横贯整个措钦大殿。此时众僧齐诵的是《三聚经》经文。窗外太阳冉冉升起于东方,措钦大殿内布施的信众越来越多,布施者中有不远千里万里的普通信众,也有来自各个寺庙的僧人,因为“默朗钦莫”法会而汇集到哲蚌寺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刹。
(7)8:50时:服务僧再次给众僧倒茶,铁棒喇嘛也再次诵读公德簿。公德簿很厚,但是铁棒喇嘛诵读的非常快,将一张张念完的纸,丢给旁边的僧人,过了大约20分钟左右,手中的公德簿就念完了。但是作者突然有一种感觉,由于失去了诵经音乐,整个措钦大殿内显得毫无生机。
(8)9:10时:领经师发出如同狮子吼般的“佐盖”声音,再次带领众僧诵经,本段经文是《白丹拉姆》经文,节拍为4/4,节奏为2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每小节九个字,尾字押韵,无限反复。信众还在不断的布施,这时开始第三次给僧人盛茶饭,有的僧人没有吃饱就再添一些,吃饱的僧人就将自己的钵装进布袋中放于身后。
(9)9:25时:第一场法会接近尾声,但是也是法会逐渐走向高潮的部分,先是领经师与众僧形成你来我往的竞技状态,就如同协奏曲中的主奏乐器和乐队间的炫技表演。领经师用诵经央曲调唱诵,自由舒展、略显微懒,众僧用诵经达曲调吟诵,时隐时现、连绵不断,二者交相呼应,如同青藏高原延绵曲折、此起彼伏的群山峻岭,将第一场法会推向高潮。全场僧人在诵经时身子有节奏地左右晃动,节奏感很强,身体的节奏与诵经音乐的节奏完美契合,来控制诵经速度,实现同步性和准确度。另外,不停的晃动身体,在高寒地区既可以御寒取暖,又可以疏通经络,同时,每场法会下来,僧人通过诵经音乐的诵唱,就好比对自己的五脏六腑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按摩。
(10)9:30时:随着《白丹拉姆》经文的诵经音乐进入高潮,众僧带上僧帽,用雄浑而嘹亮的声音高颂赞歌,同时,略不均齐的渐慢和渐行渐远的高音结束了第一场轮措法会,让所有在场的人非常受用。
2.第二场法会(辩经③)
时间:上午10:00-11:00,地点:哲蚌寺措钦大殿门口,僧人:450人。
(1)10:00左右,经过半小时的短暂休息,接下来开始的是今天第二场法会,辩经法会(参见图9),因为没有茶、没有粥,所以也叫无斋法会。是自四世班禅大师罗桑却坚创立格西学位考试制度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辩经的内容主要是以五部大论为主,有《因明学》《般若波罗密多经》《中观论》《俱舍论》《戒律》。今天上午主要是《中观论》,众僧人在大殿门口分南北两大块坐定,东边两个僧人是回答问题的被考对象。辩经开始之前,由一名僧人宣布本场辩论的题目和要求。
图9.辩经法会Fig.9: Scripture defense ceremony.(from author, 2015)
(2)10:10时:众僧当中先由一名僧人出来提问,起初说话声音适中、语速正常,但是随着问题尖锐、观点有别、殊途不归,争论变的骤然激烈。
(3)10:20时:众僧当中又走出一名僧人加入到提问者的行列,又仅仅两分钟之后,场内已有六名僧人在争先恐后地对参考者提问,或者与之辩论,两方剑拔弩张、唇枪舌剑,这种辩论有声有色,非常富于表演性和观赏性。
(4)10:30时:几名僧人你来我往、你推我嚷,争夺着发言权;时而同时击掌,高喊一声:“切!”然后提出佛教哲学问题及个人见解,如果答辩者语速过慢或文不对题,在场的众僧则发出一连串的怪异叫声。提问者则开心的手舞足蹈,得意洋洋,手中的佛珠在空中不停跳跃,上下翻飞。
(5)10:45时:答辩双方不断较劲,各不相让。通过一课时的较量,辩经场面进入白热化。最后,提问者抓住了参考者的一个疏漏,突然变的词穷理屈,哑口无言,但又硬着头皮不肯认输,这时几个僧人一哄而上,将他抬起,在一片嘲笑声中扔进人群。至此,第二场辩经法会结束。
3.第三场法会(轮措)
时间:中午11:00-14:30,地点:哲蚌寺措钦大殿,僧人:450人。
(1)11:30左右,经过半小时的休息,开始了今天的第三场法会,还是轮措法会,也叫午会。是今天信众人数最多的一场法会,大约有上万人。领经师准时开始领经,念诵的是《大白伞盖》经文。诵经音乐伴随着信众们嘈杂的声音,依然有节奏感地进行着,众僧人多次击掌。又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诵经音乐,领经师用诵经顿曲调的形式飞快念诵,众僧也是紧跟经师步伐,速度奇快,但是出现了字字对位不够准确的瑕疵。
图10.信众分发斋饭Fig.10: Prayer food distribution(from Author, 2015)
(2)12:30时:服务僧开始给众僧盛饭,午饭是用酥油和大米做成的,里面放有各种果仁和杏干,味道甜美,不仅僧人有口福,所有信众也有幸品尝。僧人给每位信众发一个一次性塑料袋,将酥油饭盛在里面,可现场吃也可带回家(参见图10)。铁棒喇嘛再次一个人站在大殿中央的扩音设备前,大声朗读功德簿。整个措钦大殿好像再一次没有了灵魂,就连信众在布施的时候也显得苍白无趣,变成了一个失去节奏和韵律的世界,仿佛没有了平衡感,让布施活动流于一种形式,此时更加突显诵经音乐在整个法会中的重要性。
第三场法会完全被布施的信众所占领,人山人海,一拨接着一拨伴随着祈愿的诵经音乐,一浪高过一浪,维持秩序的僧人,不断高喊,击掌恐吓信众要遵守秩序,排好队。坐在长凳上的信众一批接一批进行布施,多则每位僧人一人100元,少则每位僧人一人1元,诵经音乐伴随着人潮声让措钦大殿完全沸腾,让这几百年的古寺人声鼎沸,这是神灵与生灵的对接,以法会为平台,借助诵经音乐的力量,向人们传递着600年来的藏地密码。
(3)13:00左右,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信众的人数略有减少,僧众的诵经之声又变得清晰可见,本场轮措法会可以说是完全为信众所准备,是一场布施的大会。经文内容变化不大,诵经的音调几乎一样,除了头尾是领经师的佐盖外,全程贯穿僧众的吟诵。此时吟诵的是否一致已经并不重要,诵经音乐所表达的是人们内心的虔诚和通神的功效,这时众僧念诵的是《宗喀巴赞》经文,主要以诵经达曲调为主,速度在80—90左右,节奏中出现了三连音的节奏型,突出了仪式进行的平缓性与稳定性,舒适感与虔诚度。
(4)13:30时:第二场法会已经持续两个小时了,布施的信众还是有增无减,先前的布施人员排着队又到二层去朝拜,在排队的时候常常出现人群的喊叫声和僧人的维护秩序声,也许是法会的第一天,或是因为今天的日子格外吉祥殊胜,僧人的诵唱十分卖力,信众的情绪也十分高涨,原本两个小时的法会,根本无法结束,依然高潮迭起。
(5)14:00时:法会还在进行,信众们还是不断布施,不过人已经少了许多,终于出现进入尾声的迹象了,铁棒喇嘛又一次开始诵读功德簿。刚才熙熙攘攘的场面变成一条条洁白哈达铺就的长凳,如同一朵朵白云承载着信众对佛祖的无限赞颂与祝福。最后,众僧戴上帽子开始唱诵《米泽玛》经文。整个法会进行了三个半小时,服务的僧人又一次给每个僧人盛饭。
4.第四场法会(岗措)
时间:下午15:00-17:45,地点:哲蚌寺措钦大殿,僧人:450人。(前文已重点提到,这里不再赘述)。
5.第五场法会(轮措)
时间:下午17:45-18:45,地点:哲蚌寺措钦大殿,僧人:450人。
17:45左右,在岗措法会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第五场法会(轮措法会),又称晚会。僧众虽然经历了前面四场法会,但精神状态依然没有减弱,只是寺中的信众人数寥寥无几,使僧人朗朗的诵经之声清晰可见,大约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晚会结束。
6.第六场法会(辩经)
时间:下午18:45-19:30,地点:哲蚌寺措钦大殿门口,僧人:450人。
僧众没有片刻休息便在措钦大殿门口的空地上集合,开始了今天最后一场法会,也就是第六场辩经法会。跟上午一样,程序不变,只是辩经内容改成有关《戒律》方面的辩题,大约一课时的时间,辩经法会就结束了,至此整个初八的六场法会全部结束,僧人们陆续离开措钦大殿回到自己的康参(康参:是管理僧人的基层组织,是依僧徒的家乡地区划分的僧团单位[2](65)),整个寺院恢复了最初的宁静。作者通过十几天的轮措法会录音及僧人访谈,将部分轮措法会经目整理,不分先后次序(参见表3):
轮措法会:亦称有斋法会,辩经除外。整个法会过程中有酥油茶和肉粥供应,僧人在吃茶粥时,由领经师或铁棒喇嘛念读布施信众的姓名及夙愿,时长在20分钟左右。轮措法会是莫朗切默法会的重要仪式活动,是有僧人和信众共同参加的祈愿法会仪式。法会仪式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祈愿这一中心思想进行的,但主要以利益众生福报为内容。法会仪式的形式也很多,主要由僧人诵经和信众布施为主的早会、午会、晚会以及僧人辩经组成,每天五场。
四、莫朗切默法会传承和发展
藏传佛教自公元8世纪开始,经历了藏传佛教前弘期、后弘期、格鲁派政教合一期到近现代约一千多年的发展变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宗教文化形式,因为受到印度佛教、西藏本土宗教以及中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态势。莫朗切默法会创立之后,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1986年是莫朗切默法会恢复之后最隆重的一次,十世班禅大师亲临现场参加、主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照片与资料。这些珍贵的史料为学者们研究莫朗切默法会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材料。1989年之后,莫朗切默法会在一定的范围内,由各寺院自行组织有序的进行,同样体现了国家倡导宗教信仰自由的决心。每年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三大寺院参加莫朗切默法会,感受“祈愿式”法会所带来的神圣与福报。
表3:2015年藏历年期间哲蚌寺轮措法会部分经目表Tab.3: The part list of Scripture in Luncuo chanting ceremony of Drepung Monastery during the 2015 Tibetan year
当然,哲蚌寺莫朗切默法会与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还是存在一些变异的情况。因为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自1409年由宗喀巴大师创立至今的600多年中,一直在不断完善,比如:从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的祈愿文到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祈愿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充,因此,就算是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不取消,单从经目上看,也是有变化的。而且,在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的经文选择中以格鲁派为主,而哲蚌寺莫朗切默法会虽然也以格鲁派为主但也有一些哲蚌寺的内容。其次,自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建立甘丹颇章政权之后,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全部交由哲蚌寺的两名铁棒喇嘛具体负责,作者将2015年哲蚌寺莫朗切默法会作为仪式实录的版本,是因为哲蚌寺是莫朗切默法会传承最好的寺院,虽然取消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后,各寺院自己举办,但是,对于哲蚌寺来说,其传召机构没有变,领经师的传承没有变、堪布的传承没有变、铁棒喇嘛的传承也没有变、以哲蚌寺为主体更没有变,因此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与哲蚌寺莫朗切默法会的变异情况会小很多。其三,1989年以后,从三大寺一起在大昭寺举办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到三大寺各自举办祈愿法会,其外围层——“法会的相关活动”全部取消了,这是莫朗切默法会最大的变异性。只保留了核心层——岗措法会、中间层——轮措法会,而且,三大寺的僧人从传习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经文的节奏,还是经文的旋律,都具有一定的不共性,不太一样。据采访所得,即使三大寺僧人在大昭寺举办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的时候,同一经文在唱诵的时候,其旋律、节奏也不太一致。而单就哲蚌寺内部而言,就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这也是一种变异性的体现。
五、法会相关活动(附录)
莫朗切默法会21天中僧人纪念佛祖、经文讽诵的仪式活动,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此外,围绕着莫朗切默法会的佛事活动,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也是莫朗切默法会的组成部分,这其中既包括宗教活动也包括民间活动,与岗措法会、轮措法会共同构建起莫朗切默法会完整的宗教功能体系。这里以1986年拉萨莫朗切默法会实况为例一一简述(参见表4)。
表4.1986年拉萨莫朗切默法会相关活动列表Tab.4: The list of related activities during 1986 Monlam Chenmo prayer festival in Lhasa
图11.经 幡 柱Fig.11: Erect a great prayer must, “Ganden Darchen” (from Tudeng, 1986)
1.立经幡柱
“立经幡柱是在藏历正月初三早上,莫朗切默法会开始前的一项准备工作,僧人们一般会认为经幡柱树立的顺利与否会关系到当年法会举办的是否圆满成功,如果初三立不起来就要往后顺延。初三立起来了那就是吉祥的征兆。”1986年的经幡柱(参见图11)现在依然立在八廓街上,是当时庆祝莫朗切默法会恢复和十世班禅大师来拉萨参加法会而立起来的。而且当时是用吊车辅助,不像以前是用人力,以前由于木质的柱子干湿度不一样,偶尔会有折断所以会被认为不详的征兆。经幡柱的顶端有一个大的顶帽,是用金子做的,顶帽收藏在布达拉宫,法会期间从布达拉宫借出来,用完之后要归还。
2.鞭笞“丁戈曲米”④井神
由于莫朗切默法会参加的僧人人数上万或多达几万,因此吃饭、饮水,一日三餐是众僧完成法会的基本保障,八廓街周围的井水,必须要充盈丰裕,为了确保各水井和经厨室灶台之主在莫朗切默法会期间水源不断、炉火旺盛,铁棒喇嘛在接管朗孜厦市政大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在井边用皮鞭鞭笞井神,同时念诵咒语,使井神服从命令服务法会。[3](14)
3.法会中的女性身影
(1)背水女[4](101)
这是由21名来自拉萨各庄园的妇女组成的背水女,服务于莫朗切默法会,数字21也正代表21尊度母,度母也是菩萨的21种化身。这是整个法会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女性身影。她们终日往返于水井与伙房之间。背水时踏着平稳的节奏,嘴里不停地哼唱着拉萨流行的调子,这些歌曲都是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她们用含混不清的藏语唱出来,当她们在路上走过时,人们都会认真的驻足聆听,就连达赖喇嘛也很重视这些歌曲,歌词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内幕、权贵隐私等等,让某些人听后面红耳赤、暴跳如雷,但是又无法报复,因为背水女们会说:“这是白丹拉姆歌,是大昭寺的护法女神白丹拉姆教给她们的,唱的内容她们也不清楚。”
(2)盛装女[3](15)
这也是法会中出现的女性身影,是专门完成莫朗切默法会中祭祀吉祥天母任务的。旧时候,是由各位公职人员、各大贵族的夫人们自愿承担的,后来改由雇佣的盛装女承担这项工作。“每逢天母节,政府的夏祭、冬祭、大祭等吉祥天母祭祀,由四十位头戴珍珠冠、松耳石与珊瑚相同的珠冠和珍珠头饰,佩戴金质项盒、金质珥珰(‘埃尔果’)、联辫珠链、钱袋针筒、蝎子腰链,身着缎子有袖或无袖长袍、花绸衬衫、五彩缎子肩披,脚穿马靴的盛装女,在饱学尼姑住持的领诵下,完成对吉祥天母的祷祀仪式”。
4.卡尔迎请仪式[5](217)
莫朗切默法会当中除了宗教仪式活动外,还包括宫廷卡尔迎请仪式内容(参见图12),所以说莫朗切默法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法会,它既是宗教活动,又有宫廷仪式,又有民间内容,是集宗教、宫廷、民间为一体的大型法事活动。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法会的地方。1986年自治区文联张鹰老师用他的相机记录下每一个难忘而珍贵的瞬间。这张照片通过末代乐师扎西次仁老师证实,“这就是宫廷卡尔迎请仪式,其中穿黄衣裳的是巴桑顿珠(已故),是卡尔艺术团的团长,叫卡尔本(或噶尔本);吹竖笛的是平措玉杰(健在);中间的是达瓦顿珠(已故);左边的是米玛果吉(已故)。背达玛鼓的是其他单位的。此仪式叫“派玛”,也就是强巴佛要来了的意思,一共有30多首仪式用曲。卡尔音乐主要是在布宫里演出,但是每当有大型的宗教活动、仪式的时候,也会有卡尔乐舞或迎送鼓乐。在曲目的演奏上,没有固定的,要看现场的情况而定,根据卡尔本来决定乐曲和速度,达玛鼓的节奏和速度变化明显。乐曲是现场定的,要看卡尔本定什么乐曲,其他人就跟着演奏什么乐曲。因为卡尔本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有经验,他会吹自己的唢呐确定曲目并把握速度,达玛鼓会根据唢呐的速度和内容,给出相应速度,其他人也会陆续跟上。”卡尔本是乐官,“藏语称为‘噶尔本’,本,意为官员。‘噶尔本’的译意,是噶尔的官员或领导,他负责噶尔的全部行政、业务事项”。[6](384)1986年正月十五当天,十世班禅大师被邀请出席晚会为僧侣信徒们摸顶,赏酥油花,当然少不了卡尔迎请仪式乐队。
图12.卡尔迎请仪式场面Fig.12: Carle welcome ceremony,(from Zhang Ying, 1986)
5.佛本生传[5](205)
由甘丹寺法台讲解马鸣的《佛本生传》是一项重要的传法活动,1986年是由波米•强巴洛珠进行讲解(参见图13),这项活动自创建莫朗切默法会之后便延续至今。最早是通篇讲解,后来经过数十年、百年的整理总结出——佛本生34篇,之后每次莫朗切默法会就只讲解34篇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这项传法活动是以讲诉佛祖出生、成佛、救世、涅槃等等一生为线索,目的是传颂佛祖功绩,歌颂佛祖功德。具体时间是在早会结束后午会开始前,地点在松曲热瓦广场,由甘丹法台讲解,众僧洗耳聆听。
图13.波米•强巴洛珠讲解《佛本生传》Fig.13: To explain the biography of Buddha(from Zhang Ying, 1986)
6.酥油花节[3](18)
藏历正月十五是酥油花的海洋,这一传统与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灯节一样,热闹非凡,酥油花是一种只有藏族独有的雕塑艺术,追溯其来历,据文字记载松赞干布时期为了在隆冬时节供奉大小昭寺的8岁、12岁等身佛像,只好用酥油雕塑成精美的图案来代替鲜花。1409年莫朗切默法会期间,宗喀巴大师梦入仙境,梦中那绚丽夺目的奇珍异宝,让大师难以忘怀,便组织僧人雕塑各种花草树木、奇珍异兽,连同酥油灯供奉在佛祖神像前,延续至今。在正月十五晚上举行酥油花灯会,供大家朝拜观赏。其内容主要以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以及人物、神话等等。塑造的内容栩栩如生,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叹为观止。酥油花从初一就开始布局,具体的制作、摆放的位置就已经确定,到了十五这一天晚会结束的比平时早一些,在太阳快要下山之前,僧人们就忙着搬运酥油花架子和供品,将各寺院酥油花架子搭到大昭寺的八廓街一圈,十五晚上先由达赖喇嘛和各贵族大臣观看,之后是百姓观看。如果酥油花雕刻的特别好,达赖喇嘛会驻足诵经以示赞扬。1986年的酥油花(参见图14)高达三层楼,花灯每组主尊五个或三个,成奇数,“高的有七、八庹⑤,低的也有五庹”,[3](15)法会的负责人会在大昭寺前大声宣读各寺院摆设的供养花灯清册,由噶伦们讨论后评定出供养花灯的等次,2015年的酥油花(参见图15)就显得逊色很多。据边多老先生说,他小的时候看酥油花时有一段童谣,大致意思是“酥油花真漂亮,活灵活现好神气,你若真正有本事,太阳出来耍一耍。”据年长的僧人回忆和自治区文联张鹰老师拍摄的1986年照片记录,当时的酥油花制作工艺精湛,在大昭寺的八廓街各个寺院都有专门摆放的区域,有的酥油花有三层楼高,酥油塑造的人、神形象可以旋转舞动、动人心神。现在的酥油花节已然没有了昔日的隆重,但酥油制作的工艺品依然精巧别致,耐人观赏。
图14.酥油花节Fig.14: Butter fl ower festival,(from Zhang Ying, 1986)
图15.酥油花节Fig.15: Butter fl ower festival(from Author, 2015)
7.吉祥九重辞
“吉祥九重辞是1985年为自治区成立25周年创作的,创作主要是由作曲家洛桑和团长土登等人。班禅大师看完之后认为符合宗教特点,可以在1986年藏历新年期间的莫朗切默法会上表演。”土登团长在其中打钹,是翁则的角色(参见图16)。吉祥九重辞的全曲一共分为5段,长达20分钟左右。主要是通过西藏的特色乐器和音效对大自然界的模仿与表现。第一段是“雄鹰盘旋”,以司涅为主奏乐器;第二段是“大海波动”,以钹为主奏乐器;第三段是“蜜蜂回巢”,以博哈、筚篥等为主奏乐器;第四段是“丁歌玛鸟”,以石琴、叮夏、尺布等为主要乐器;第五段是“扎西央恰”,以齐奏形式呈现,乐队编制共42人,分别是司涅、钹(11人);却阿玛(8人);同钦(6人);甲铃(4人);石琴(1人);骨号(2人);海螺号(2人);锣(1人);叮夏(1人);尺布(1人);小镲(2人);小鼓(2人);手鼓(1人),是一首宗教艺术特点十分浓郁的器乐作品。
图16.吉祥九重辞Fig.16: Lucky ninth diction (from Tudeng, 1986)
图17:僧人加固河堤Fig.17: Reinforced river dyke(from Tudeng,1986)
8.加固河堤[7](203)
正月十八日是三大寺僧人用石头加固河堤的日子,这是源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据说在此之前,拉萨河水每年都会上涨泛滥,索南嘉措命令僧人们每年都要加固河堤,深挖河道,确保拉萨河沿岸的百姓不会遭殃。这项活动在每年的莫朗切默法会中也延续下来。僧人们自发的出钱买石头,排成一队到拉萨河边加固河堤,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也参加了此项活动(参见图17)。
9.火供驱鬼[4](105)
藏历正月二十四日傍晚,这是三大寺的僧人在大昭寺的最后一天法会,在晚会一结束,僧人们便开始准备火供驱鬼仪式。这项活动在1959年时就已经取消了,1986年虽然恢复了,但是内容简化了很多,作者在采访策门林活佛时,活佛说:“由于1958年举行驱鬼仪式时一些反动分子将‘驱汉’的内容和口号掺杂进去,而驱鬼仪式本意是去除对宗教不利的东西,当时被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利用,严重破坏了汉藏民族的团结,受到群众的强烈反对,因此在1960—1965年期间,正月二十四日的火供驱鬼仪式取消了。”火供是佛祖重要供养之一,是以燃烧供品的方式供养本尊,藏传佛教主要是用糌粑和酥油做成鬼的形象,以五谷杂粮作为贡品,在火中燃烧,将一切化为灰烬,作为一种供养的方式。保卫宗教的护法神们从头到尾对宗教有害的鬼神进行惩罚,惩罚之后将其燃尽。在大昭寺的壁画中也绘有藏传佛教护法神用火将邪教的妖孽驱赶的画面。莫朗切默法会的火供主要是由哲蚌寺的阿布密宗扎仓和布达拉宫的朗杰扎仓(达赖喇嘛平时在这里诵经修行),两个扎仓的僧人共同完成火供仪式⑥。整个过程甘丹赤巴也在现场,有时达赖喇嘛也到现场。先有布宫的朗杰扎仓僧人和哲蚌寺的阿布扎仓僧人(大约20多名乐手和百余名随从),两支队伍分别从大昭寺的西门和南门(松曲热瓦)出发,手里拿着法器(有镲、钹、鼓等),到原鲁布广场⑦集合,之后降神(西藏本土的护法神:乃琼护法神⑧和吉祥天母),降神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左右。降完神,烧掉三层楼高的木房子和用糌粑、酥油做了七天的朵玛之后,再向对面山上开炮。对面山上有卡尔鲁尼们(宫廷乐师)提前用氆氇做的帐篷将山包围起来,开炮之后一同烧掉。乃琼护法神附体,是藏传佛教接纳了巴达霍尔苯教降神的内容和形式,宗教巫师通常演义神灵附体手舞足蹈口中振振有词,传达神灵给人们的谕旨。乃琼护法神附体者在阿布扎仓和朗杰扎仓密宗僧人的后面出场,1986年正月二十四日晚上,驱鬼仪式时朗杰扎仓僧人一共有58人,其中鼓30人,钹6人,骨号4人,同钦4人,镲6人,香炉8人,火供的朵玛是用木头搭建的架子,用草装饰,把糌粑做的朵玛放在里面。
10.迎请强巴佛[3](24)
这是僧人参加的最后一项活动,强巴佛又称未来佛,因此这项活动也表达了僧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二十五日当天拂晓时分先有僧人将强巴佛像从大昭寺请出,抬到木质的车子上,众僧人前呼后拥推着车子在八廓街环游,接受僧众和信徒的朝拜、祈福。在出发之前先由铁棒喇嘛向强巴佛像敬献带有祈愿的哈达,之后众僧和信众纷纷向强巴佛像献哈达。1986年正月二十五日上午,在迎请强巴佛的车子后面,是牦牛表演和群众的巡游活动,拉萨市歌舞团进行了吹奏表演,宫廷乐师们也表演了重要的迎请鼓乐,场面十分热闹(参见图18)。
图18:迎请强巴佛Fig.18: Welcome Jampa Buddha(from Zhang Ying, 1986)
11.格西考试与学位授予仪式[2](78)
正月初四到二十日是16位经过精挑细选的高僧考取格西学位的时间。每人一天,每天早中晚三辩,主要是以五部大论为主。这16名僧人都是在前一年7月份在罗布林卡历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大致的名次已经排列出来,因此在藏历正月期间的辩经已经是带有表演性质的考试了。一般正月十五日的格西考试最精彩,这一天的僧人也是16人当中最为优秀的一名,这一天参加法会的信众也是人数最多的。学位授予仪式则是在正月二十四日上午,这16名格西都要受到达赖喇嘛的接见,接见的顺序从最后一名开始到第一名结束,达赖喇嘛会根据他们的名次来授予他们不同的证书和奖励不同的礼物,第一名则被称为格西拉让巴,是当年所有格西中最优秀的僧人。
图19.赛马Fig.19: Horse racing(from Zhang Ying, 1986)
12.赛跑、赛马、摔跤、抱石头等民间活动[5](219)
这些民间体育活动是在二十六、二十七日两天举行的,这些活动都是莫朗切默法会的余兴活动,在1986年的莫朗切默法会的后面都举行了,1988年以后各寺院自己举办莫朗切默法会,这些民间体育活动也就没再组织,这里主要以1986年的民间体育活动(参见图19;图20)为例简要介绍。“参加赛马和跑步的人员同时起跑。参加长距离赛马的骑手们从哲蚌寺下面西南角吉日起跑,参加跑步者和中距离赛马的骑手从江塘纳卡草滩起跑,各赛程终点为拉萨市八廓街南面松曲热瓦。”[3](25)抱石头比赛在大昭寺的松曲热瓦广场举行,来自拉萨及周边地区的大力士们搬起刻有重量的石头,场面异常热闹,抱石头比赛在西藏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也是莫朗切默法会的保留节目。
图20.抱石头Fig.20: Hold a stone(from Zhang Ying, 1986)
以上这些活动都是莫朗切默法会的组成部分,本论文只是提及并未展开,目前这些活动都已简化或者绝大多数已被取消,现哲蚌寺莫朗切默法会期间除了正常的僧人诵经、辩经,信众的祈祷、布施外,仅有正月十五早上的吉祥天母祈祷仪式和正月十五晚上的酥油花节尚存,但是这两项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比1986年之前要逊色太多,其他活动都随着拉萨莫朗切默大法会的取消而取消。部分照片主要来源于1986年实况(由文联张鹰老师和拉萨市歌舞团土登团长提供)及2015年作者采风时拍摄,主要是起到证史、补史、还原历史的目的。
注 释:
①岗措法会:亦称无斋法会,或念干经,是整个法会过程中没有茶粥享用,专一念经。
②轮措法会:亦称有斋法会,或念湿经,辩经除外,整个法会过程中有酥油茶和肉粥供应。
③辩经:是莫朗切默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语叫“唐加”。内容涉及《因明学》《中观》《波罗密多经》《俱舍论》《戒律》五部大论的相关知识,僧人平时在寺院里根据课程安排要进行辩经活动,藏历新年期间的辩经主要是格西学位考试,是层次最高的经学考试和辩论。
④丁戈曲米:相传是松赞干布的饮水井,在大昭寺北面,井水特别神圣,丁戈意为深而旋转;曲米意为水眼。
⑤庹:tuǒ,一庹为五尺。
⑥火供仪轨有两种:一种是静:和平的(参加的是三大寺的僧人,三藏教法:经、律、论),静的仪轨是从初四至二十三,三大寺的僧人所念的经文仪轨,是火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是扎:威猛的(参加的是布宫的朗杰扎仓和哲蚌寺的阿巴扎仓两个密宗学院的僧人,)提前七天开始准备,24日白天,朗杰扎仓和阿巴扎仓的僧人从大昭寺出来,到鲁固广场。首先出场的是哲蚌显翁(首席执行官),如若发现随意违反秩序的人,他马上让人抓住,直接毒打一顿,因为整个法会上他的权力最大,掌管拉萨市政、接管一切权力。第二出场的就是僧人:朗杰扎仓和阿巴扎仓的密宗僧人排成两队,有拿鼓的:60人;拿钹的10人。第三出场的叫森巴:是吐蕃军队,穿着服饰、戴着头盔、打着旗幡,古时候在东、西方跟突厥等军队打仗的样子。第四出场的是:1959年以前的藏军,手里拿着火药枪,如果药没压好、枪不响,马上就受到惩罚。因为显翁格要手下有严格的执法官。第五出场的是:骑兵马队,解放之前由大庄园的马队组建的。在鲁固广场的草坝上,搭帐篷,叫“噶尔”,是吐蕃时期军队驻扎的地方,因为之前鲁固广场是没有房子的。第六出场的是:亚索,是蒙古语。 装备与吐蕃、藏军是不一样的,以上的出场次序、是井然有序的,不能乱来,这就是怒的仪轨,驱鬼的都是怒的仪轨。
⑦鲁布:在拉萨大昭寺西侧,现西藏自治区群艺馆位置,原为一处旷地,意为龙地。
⑧乃琼护法神名为白哈尔,原为苯教护法神,后被降服成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和白丹拉姆组合为黑红护法神。但是白哈尔作为世间护法神之王又不能跟藏传佛教出世间的护法神享有平等地位和同等待遇,所以只能供奉在哲蚌寺山下的属寺——乃琼寺里。
[1] 东噶•洛桑赤列.东噶藏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2] 王维强.没有主人的法座——甘丹赤巴述评[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
[3] 格龙•洛桑旦增著.格龙•洛桑旦增自传.班典译,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选辑[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4] 廖东凡.节庆四季[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5] 张鹰.人文西藏丛书之(节庆礼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 田联韬.走向雪域高原——青藏高原音乐考察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7] 阿旺洛桑嘉措.一世至四世达赖喇嘛传[M].陈庆英、马连龙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徐英】
Abstract: Monlam Chenmo — Chinese called "The Prayer Festival" , was founded by the founder of the Gelugpa Sect of Tibetan Buddhism Tsongkhapa in 1409, marking the victory of Tsongkapa religious rectification and the Gelugpa Sect birth.Its main purpose is to praise the Buddha Dharma merit, meaning prayer and blessing, carry forward the true meaning of Buddhism and prosperity, to benefit all sentient beings, their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of the Gelugpa Sect of Tibetan Buddhism.The author went to Tibet five times to continually visit Monlam Chenmo in three years and the whole collection of audio and video of Monlam Chenmo has been made.The Monlam Chenmo session will last for about ten days.It wa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namely Gangcuo chanting ceremony, Luncuo chanting ceremony and correlative festival activities.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record of Drepung Monlam Chenmo Prayer Festival in 2015(the year of the sheep Tibetan wood), the Prayer Festival liv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deeply studied in this article.The main purpose is to comprehensively, really and objectively present the history of more than 600 years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to the readers and provide the first hand materials for Tibetan Buddhist music research.
Key words: Prayer Festival;Monlam Chenmo;Gangcuo chanting ceremony; Luncuo chanting ceremony; Drepung Monastery
The Field Survey Record on Tibetan Buddhism Monlam Chenmo Prayer Festival
Ma Liang
(The School of Music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100089)
G122
A
1672-9838(2017)03-033-18
2017-07-08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系列论文。
马良(1980-),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