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县双河镇汉代画像砖墓发掘简报
2017-10-11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淅川县双河镇汉代画像砖墓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岵山铺行政村之自然村双河镇南约1公里处,即是双河镇遗址古墓葬群所在地,处山前丘陵地带,为一河旁台地,东、西、南三面被丹江库的水环绕,东面为老灌河(即古淅水),西南面为丹江,周围地形复杂,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双河镇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理坐标为北纬 32°56′732″,东经 111°27′845″,海拔 164米~169 米(图一)。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2007年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抢救地下文物,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双河镇遗址进行文物钻探,在遗址北部发现有墓葬分布。2007年11月12日至2008年1月10日共发掘墓葬72座,其中18座破坏严重,未编号,发掘保存较好的墓葬54座,年代为秦至东汉时期,分竖穴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其中M8为一座画像砖室墓,墓室用花纹砖、画像砖构筑,砖上模印有车骑出行、门阙、几何纹等图案。现将M8发掘情况进行整理,简报于下:
一、墓葬形制与结构
M8位于墓葬区的西北部,北邻M5,东南邻M7。该墓是一座砖砌结构的墓葬,平面形状呈近“刀”字形,方向210°。墓葬开口于耕土层下,墓口距地表深0.3米。该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葬总长8.07米、宽0.7~2.3米(图二)。该墓被严重盗掘破坏,在墓室上部形成了一个大坑。
1.墓道 位于甬道西南面,与甬道相连,平面呈近长方形,长1.7米,宽0.74~0.9米。墓道为斜坡式,两侧壁陡直、粗糙,坡长2.2米。坡上摆放一层鹅卵石,用途不详。
2.甬道 介于墓道与墓室之间,平面呈长方形,进深 1.86米,横宽 0.9米,深 2.2~2.4米。甬道两侧砖墙用平砖顺向上下错缝垒砌,为一顺两横砌法,底部铺地砖无规律,为残砖平铺,现仅留少数,而封门砖墙砌法为单平砖错缝顺砌。甬道券顶砖不存,依据两侧墙砖可看出为拱形券顶。
3.墓室 位于甬道东北部,与甬道相连,平面呈南北纵长方形,进深长5.04米,横宽2.3米,墓室残深2.8~3.1米。墓室被盗,盗洞位于墓室的后部,现墓室后部残留有一段拱形券顶,墓室砖墙从第19层开始起券,券顶高2.1米。墓壁砖墙为一横两顺砖错缝垒砌,墙宽0.28米。券顶为单层厚薄不同的楔形砖齐缝砌成,底部所铺砖多不存,可看出为“丁”字形立砖铺底。墓内用砖大小不一,其中壁砖规格为33.5厘米×15.5厘米×6.5厘米、33.5厘米×13.5厘米×8厘米或 28厘米×13.5厘米×7.5厘米,楔形砖规格为31厘米×13厘米×(5.5~7.5)厘米。 填土为黄褐色五花土,质地较硬,结构较致密,里面夹有大量的碎砖。该墓被盗扰和毁坏严重,墓内葬具与葬式皆不详,未发现随葬器物。
图二 墓葬M8平、剖面图
二、花纹砖和画像砖
该墓墓砖为花纹、画像砖,在砖的一面,或一长侧面,或一端面模印花纹、画像。花纹、画像砖数量较多,无法统计,仅根据画像类别介绍如下:
1.半圆形纹 位于墙砖一侧面,砖规格为33.5厘米×15.5厘米×6.5厘米。一宽面模印绳纹,一长侧面上下各模印两组半圆形纹饰,用横线纹作为间隔(图三:1)。
2.重环纹 位于券顶楔形砖一侧面,规格为 31厘米×13厘米×(5.5~7.5)厘米。砖的一面模印绳纹,一侧面用横线纹间隔,左右两侧上下模印半圆形纹饰,中间有乳钉纹,上部中间似斜“十”字交叉连环纹(图三:2)。
3.柿蒂纹 位于墙砖的一面,砖规格为33.5厘米×13.5厘米×8厘米。一端面中部模印柿蒂纹、乳钉纹,两端饰网格纹(图三:3)。
4.车马出行图 画像砖规格为28厘米×13.5厘米×7.5厘米。一面模印绳纹,一侧面模印车马出行图案,中部一马拉车,车中两人,前为驭者,后一人端坐,车上有一华盖;砖两侧各有一门阙,左侧五层,右侧两层,右侧阙下两人相对而立,两侧模印有兵器似为戟(图四:1~3)。
5.题字 此类砖位于墓壁,数量较少,砖规格为33.5厘米×13.5厘米×8厘米。砖的一端面见有刻画的文字,可辨为“六四五”3字(图三:4)。
三、结 语
淅川县双河镇汉代画像砖墓被严重盗扰、毁坏,墓内未发现随葬器物和有纪年的文字材料,墓葬年代的推断只能依据墓葬形制、画像题材加以分析研究,来确定该墓的相对年代。
从墓葬形制和结构上看,墓葬为砖室结构,平面形状呈“刀”字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底部铺鹅卵石,作排水之用;长方形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两侧砖墙用平砖顺向上下错缝垒砌,底部铺地砖无规律,甬道券顶为拱形顶;墓室与甬道相连,拱形券顶,墓室砖墙为纵、横砖错缝平铺垒砌,底部可看出为“丁”字形立砖铺底。它与襄阳黄家村东汉中期墓葬M267[1]在方向和形制上近似,与南阳市一中东汉中期的M49[2]在平面布局上亦接近,只不过南阳市一中M49墓室顶部为穹隆顶,而双河镇M8顶为拱形券顶。从南阳市区发掘的汉墓来看,穹隆顶的出现时间较拱形顶晚,故双河镇M8在年代上比南阳市一中M49稍早些,应在东汉中期之前。
双河镇墓地M8墓室由花纹砖、画像砖构筑,画面均朝墓室内砌筑,砖上模印有车骑出行、门阙、几何纹等图案,花纹、画像内容简单,是丹江流域地区东汉早中期墓葬中较常见的画面。
综上所述,淅川县双河镇画像砖墓的年代应为东汉早期偏晚阶段,最晚为东汉中期早段。双河镇汉代花纹、画像砖室墓的发掘,为淅川县丹江库区汉代墓葬的葬俗、葬制以及画像砖墓的发展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考古资料。
发掘:崔本信杨俊峰李长周曾庆硕等
绘图:侯荣奇
拓片:韩 猛
执笔:杨俊峰 陈海全
图三 墓砖纹饰、题字拓本
图四 M 8出土画像砖画像拓本
[1]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黄家村》,科学出版社,2013年。
[2]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一中战国秦汉墓》,文物出版社,2012年。
[责任编辑 赵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