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点透视老郑州之主事胡同

2017-12-25赵富海

关键词:瓷片郑州胡同

□赵富海

散点透视老郑州之主事胡同

□赵富海

一、老城地盘小胡同多

郑州已有3600年的建城史。而所谓老城,就在今郑州市的中心区域。

据《管城志》载,老城是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兴建,城墙高三丈五尺,顶宽五丈,城壕宽四丈,深二丈五尺,土墙。老城周长4.5公里,城区面积2.23平方公里。城内有4条主干大街:敏德街(东大街)、里仁街(西大街)、咸宁街(南大街)、清平街(北大街)。

老城区地盘小胡同多,据郑州市地名办统计,有32条胡同,最有名的有以下6条。

代书胡同——以代写诉状得名。代书胡同位于西大街和管城街交叉口附近。清末民初时,这条胡同叫“黄殿坑东沿”,全长约260米,宽4.5米,呈“厂”字形,青砖白瓦。那时这里住着一位教书先生,常代人写诉状,后立一块牌子“代书处”。时间长了,住在这里的人叫它“代书胡同”。这条胡同几经改造现已经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街区。

大东胡同——郑州最长的胡同。大东胡同曾是郑州最长的胡同,北起东三马路,南至陇海东路北侧。胡同北宽南窄,形状犹如一个喇叭。全长约1000米,最宽处可达5米,最窄处只能容下一个人行走。现已改造为繁华的锦荣商贸区。

德化胡同——郑州最好找的胡同。德化胡同紧邻郑州市的地标二七塔,东起南下街,西至延陵街。比起地理位置偏僻的胡同,这条胡同最好找。

五道胡同——袖珍胡同。五道胡同位于南学街南侧,南起南门西拐,北至南学街,全长80米,宽3米。

刘家胡同——郑州最宽的胡同。刘家胡同位于西大街中段路南,南起砖牌坊街,北至西大街。全长约200米,宽8米,当时是郑州最宽的胡同。现在周围已是高楼林立,现代化气息十足,完全找不到老胡同的感觉了。

主事胡同——街名三变。南起书院街,与唐子巷“丁”字相交后,向东折北拐弯,通至东大街。全长约250米,宽6米。街名曾三次变更,最后定名为主事胡同。

二、主事胡同的来历

主事胡同原名“闷葫芦”。主事胡同最初是条半截胡同,有进口无出口,如同一个葫芦,来往行人必须绕行,很不方便,人们形象地把这条胡同叫作“闷葫芦”。而今,数百年过去了,再到主事胡同问起“闷葫芦”之名时,这里的居民很是吃惊,连连摇头:不知道,不知道。

断头路变通途,“闷葫芦”改名为“张家义巷”。400多年前,“闷葫芦”里住着一个富人,叫张大维。此人有钱心善,见左邻右舍进出,拐弯抹角,很不方便,他就将那段不通的地皮出钱买下来,从中间打通。从此,南北通畅,这一义举受到群众的称赞。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郑州知州派人刻《郑州创开义巷记》石碑,以表彰张大维乐善好施的义举。从此,这条“闷葫芦”有了新的名字——张家义巷。

明清二主事入住,张家义巷更名为主事胡同。明清时,中央官制基本沿用唐宋时的三省六部制。在省的设置上略有变化,六部制比较稳定。明清两代虽也设内阁,但比较虚,六部的地位和职能得到提高。明洪武(1368—1398年)时,废中书省不设丞相,皇帝直接处理国家政务,指挥六部。各部又设若干司,郎中为一司的长官,员外郎次之。员外郎以下设主事这个职位,官阶为正六品。一般情况下,士人考中进士后,凡录用进入中央机关的,都要分部办事,须先补为主事,然后政绩卓著或有功者方可晋升为员外郎、郎中。部主事属于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吏,既可以晋升为郎官(员外郎、郎中),也可以下派到州、县去做知州、知县。

明万历三十八年 (1610年),世居郑州圃田、官至户部主事、历本部广东司郎中的阴化阳迁居于张家义巷。自此,阴氏后裔累世于此处。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进士被录用为礼部主事的孟滢,也把家从盐店后街搬到了张家义巷。

有明朝、清朝的两位主事官员先后来此巷安家,高官名人效应就彰显出来,叫张家义巷的人渐少,叫主事胡同的人渐多,因此主事胡同的名字就叫开了。后得到官方认可。于是,这个胡同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三、主事胡同美名传古今

2000年,我开始撰写老郑州系列。老城是我关注的重点,对这里的胡同、里弄兴趣极大。我查阅了明主事阴化阳和清主事孟滢为官、做事的资料。

明主事阴化阳出生在郑州圃田,少年怀壮志,勤奋好学;青年时,做学问精深;入仕后,曾经做过叶县县学教谕,负责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后以京官身份去溧阳县(今溧阳市)做代理知县,任期届满,晋升为户部主事,历本部广东司郎中。他做官期间,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为民办实事,政绩卓异,口碑颇佳,且为官正派清廉。后来他急流勇退,回乡赋闲,因其德高望重,街邻们都很敬重他。

清主事孟滢幼年勤奋上进,有才气,同治六年 (1867年)考上优贡,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官授礼部主事。之前,他做过汝州、太康等县的县学教谕;做过四川奉节县知县和湖北罗田县知县、云梦县知县。在任期间,他能深入乡村访贫问苦,了解社情民意和治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惩治恶棍等害民之徒,洗雪冤案,政绩卓著,民众称颂。上司嘉奖云:“如此作吏,江汉之滨,可无冤民。”发出通知,要求七十余州县的知州、知县向他学习。孟滢任甘肃安化知县时,创办高等小学,学校经费不足,他捐廉补助。凡是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他都带头去干。当时,在地处西北偏远地区、闭塞、经济落后的甘肃实施新政的,他是第一人。

2017年2月12日,我与民间收藏家敬勤俭(家住主事胡同近30年)、传媒小雨采访了几户老居民,他们说,阴家鼎盛时曾占了半条胡同。这几位老居民回忆起阴化阳的后人阴善继赞不绝口。阴善继生性温和宽厚,为人守正笃实。他母亲年轻守寡,带着4个孩子。他是老大,十分孝敬母亲。阴善继幼年勤奋好学,饱读经书;16岁时,考进官学;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人。他的才能和名声慢慢地传扬开来。荥阳县(现荥阳市)曾聘他去做汴源书院的院长,他却以教师的身份做了3年,教书育人,深受学生爱戴。慕名投师于他的青年学生有30多人。后来,他设帐于家,开办私塾,也教3个弟弟读书。二弟阴善述考中举人。三弟阴善元被录用为恩贡生,四弟阴善承经考试被荐为岁贡生。在当时,生员学业优秀,经本省学政选拔上报朝廷,送入国子监读书的人就叫贡生。

光绪元年(1875年),礼部选拔、任命阴善继为睢州学政,即州里主管教育的官员。当时,他年已70,仍恪尽职守坚持做了3年,留下了好口碑。著作有《梧竹斋诗集》《梧竹斋文集》。阴善继虽是朝廷命官,然而并无官僚习气,平易近人,待人诚恳热情。人们夸他:当官时是清官,当先生时为人师表。

阴善继的儿子叫阴玉蟠,副贡生,善书法。曾前往睢州学政署协助父亲做教育工作。他教书很得法,有一套自己的经验。阴玉蟠46岁时,在家里开办私学,慕名前来求学的人很多。他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桃李满天下。父子二人传播知识,悉心教书育人,造福邻里和街坊,堪称功德无量。主事胡同因人扬名,人又与胡同永存。

四、民间收藏家敬勤俭的善举

主事胡同还出一“善举人”。现今,民间收藏家敬勤俭住在主事胡同32号。他祖上是中医名家。他原是郑州灯泡厂的工人,下岗后,他对收藏瓷器有了兴趣,近30年来,他收藏的瓷片可以万计,自家的三层楼,成了3个展厅。

自2013年开始,我多次采访敬先生,他似乎永远不修边幅,瘦高个子,头发蓬乱,胡子拉碴。他的第一个善举是无偿为郑州市文物局筹办“郑州百年展”,赠送了数百件器物、衣饰、匾额等,包括他祖传的中医世家匾。第二个善举是他为自己的收藏办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一走进敬勤俭家的院门就会看到,左侧正对着通向二楼的水泥阶梯的一面墙壁上,装饰着6个镶嵌着古陶瓷碎片的板块,组成了一面特殊的迎客墙,这些承载着商城历史记忆的碎片,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

登上楼梯,二楼走廊的北侧是并排的3个展室。在第一展室内,一侧的墙上悬挂着一条写有 “商都魂古陶瓷标本收藏”10个白色大字的红色条幅,十分醒目。在对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块陈旧的大匾,上面漆色斑驳,而中间“中西冠术”四个以金色勾边的大字,却依然熠熠生辉。除“中西冠术”外,还有几块上写诸如“医林拔萃”“济世良医”等匾额,足以见证敬家曾经辉煌的家族史。祖辈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赢得了民众的爱戴和尊敬。

陈列的大部分藏品都是敬勤俭捡来的。数十年来,郑州历经无数次的城市拆迁改造,敬勤俭步尘紧随,哪里有拆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天天去工地的建筑垃圾里捡碎瓷片。有时夜里还跟随运送建筑垃圾的工程车到郊外,第二天一早再带着布袋去翻碎瓷片。开始时不懂,见了什么瓷片都往家拿。后来经过看书学习,接触了收藏圈的朋友,敬勤俭学到了不少有关陶瓷的专业知识,鉴赏古陶瓷的能力提高了,收藏的精品也越来越多了。

在垃圾堆里拣碎瓷片想寻觅到精品绝非易事,用敬先生的话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他的藏品中有一件釉叶形瓷枕,特别引人注目。他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工地附近日夜寻觅,处处留心,居然找齐了全部残片,经过细心拼接,最终还原成功一件造型别致的宋代瓷枕艺术精品。

敬勤俭的藏品,除了大部分是捡来的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花钱买来的。有时候捡到的一件精品碎片不全,他就千方百计从别人手中购买。为了收藏,他花光了积蓄,卖掉了两套房子。开始时,家里人很不理解,都埋怨他“神经”了,直到后来才慢慢理解了他。“几十年了,什么也没有,就弄了一屋子瓷片。”他这么说,却无怨无悔。他数十年的含辛茹苦、日积月累,终于捡回来一座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商都文化宝库。

敬勤俭收藏的大多是陶瓷碎片,论数量总共数万片,论重量得有数吨。除了碎瓷片外,还有一些较为完整的精品,如商代原始青瓷尊、商代饕餮纹陶罍等,曾多次被各地博物馆借用展览,也常有学者、藏家及收藏爱好者上门参观欣赏。

藏品网罗了本地窑口及越窑、邢窑、定窑、龙泉窑、耀州窑、长沙窑等外地窑系的制品,客观地反映了地处中原的郑州在历史上曾是各地瓷器的重要集散地,是郑州确定为“商都”历史地位的有力见证。

这些藏品倾注了他数十年的心血,即使有人高价求购,他也舍不得卖,却愿意无偿供人参观。今年56岁的敬勤俭说:“这些东西拢起来是一块金,散开是一堆瓦。现在,改造老街道,主事胡同只留几座30年代的老院老屋,我的房子拆了,东西都打包存放。我有个愿望,就是建个博物馆,展示郑州的历史,把这些私人财产变成公众财产,也算是为社会做点贡献。”

(作者单位 《古都郑州》编辑部)

[责任编辑 秦秀林]

猜你喜欢

瓷片郑州胡同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亿年瓷片
郑州麦飘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郑州外国语学校
冰点以下的缝合
老钱